浮漂選擇難?讀懂“三個特徵”選漂不迷茫

  • 浮漂是釣魚人用來監控水下鉤餌狀態的重要標識物。有釣魚人眼睛的美稱,其重要性不必多說。浮漂的作用說白了就兩點,一:拉直鉤餌與浮漂之間的線組,讓信號能夠更清晰的傳遞和表現。二:通過浮漂浮力和鉛墜之間關係來掌控鉤餌的水下狀態,也就是我們說的調釣了。面對市場上琳琅滿目的漂型,釣魚人應該如何選擇呢?首先浮漂是沒有鯽魚漂,鯉魚漂等分類的,只需要根據目標魚的大小和覓餌特性來選擇一個合適的漂型和吃鉛即可。


浮漂選擇難?讀懂“三個特徵”選漂不迷茫

(一)浮漂腳尾長度特徵

浮漂的形狀決定著浮漂的特性,我們先來說浮漂的腳尾長度對浮漂的影響,

1、短腳短尾浮漂

此類浮漂一般整體較短,穩定性差,應用範圍比較小,主要用於冰釣和釣草洞,因為作釣環境的影響,此時它的小巧也就轉換成了它的優勢。

浮漂選擇難?讀懂“三個特徵”選漂不迷茫


2、短腳長尾型浮漂

此類浮漂應用最為廣泛,穩定性極佳。短腳能夠讓浮漂的翻身速度更快。入水後重心靠下,能夠最大程度上避免風和表面水流對浮漂造成的影響。因其尾長,可視目數較多,是釣行程的理想選擇。

浮漂選擇難?讀懂“三個特徵”選漂不迷茫


(二)漂身下腳形狀特徵

漂體下部的形狀特徵對浮漂影響主要反映在,浮漂下降速度上。也就是一個詞“阻力”。這個很容易理解,主要可以分成三類。

1、漂身下部成錐形

這個形狀的浮漂,錐形越長且角度越小的浮漂,在下降過程中受到的水阻也就越小,也就是說下降的越快。主要特點就是快速穿越水層。

2、漂身下部成橄欖球型

這個形狀很常見,被釣友們稱為“短棗核”它的特點就是:越是圓潤短小的受到的水阻也就越大,和第一種的作用正相反,是釣行程的不二選擇。

3、第三種就是以上兩者的綜合體,錐形角度長而且兩邊圓潤內收。隨著錐形長度的縮短和內收弧度的增大。逐漸的增加水阻,從而達到一個緩慢下降速度遞增。

浮漂選擇難?讀懂“三個特徵”選漂不迷茫


(三)浮漂上肩形狀特徵

上肩的形狀大致和下腳相同,主要有兩類

緩收肩型

此類浮漂,特點是收肩越緩,受流動水壓影響越小,表現在浮漂上就是下滑幅度更長。相對緩慢無力,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下滑口。

急收肩型

浮漂的上肩收的越急,受水阻和流動水壓影響浮漂運動的距離也就越短,此類漂肩出口特點是短促有力,也就是我們說的下頓口。其特點就是頓感強但是幅度小。

浮漂選擇難?讀懂“三個特徵”選漂不迷茫


通過以上幾點的分析,我們就可以準確的判斷一隻浮漂的特性,然後根據自己所垂釣的環境和魚情,來選擇一隻適合我們使用的浮漂了。說一說我對於浮漂的理解,浮漂的選擇除了漂型以外,還有兩個重要因素。吃鉛量和漂尾粗細。吃鉛量的選擇,不可以生搬硬套,盲目的跟風和聽從。吃鉛大小的影響,除了靈敏度以外就是拋投了,我個人覺得吃鉛的選擇第一要素就是拋投,不要過分的追求小吃鉛,要根據自己使用的竿長或者拋竿習慣來選擇。例如你選擇了一個小吃鉛的浮漂,導致拋投不不準,也不會對你的垂釣有所幫助。漂尾粗細的選擇也是一樣的道理,雖然是越細越靈敏,但畢竟還是要看得清楚才行。

浮漂選擇難?讀懂“三個特徵”選漂不迷茫


總結

現在市場上漂型眾多,一個品牌每一年都要出幾個甚至幾十個新漂型,浮漂的選擇還是要應用於垂釣,不要因為某個浮漂的形狀漂亮或者塗裝醒目來盲目的購買,近幾年,除了傳統的浮漂以外還有一些異型漂的出現,例如,柳葉漂、葫蘆漂、咬鉤變色漂、無鉛自立漂等。這些浮漂我個人都沒有用過,不好做過多的評價。簡單的說一說無鉛自立浮漂。這個不就是等於飛鉛釣法嗎?或者說是等於在漂腳上配鉛?原諒我,我這個笨腦子實在是沒搞明白。

總而言之浮漂的漂型就這幾種變化和組合,萬變不離其宗吧。購買浮漂之前,要先確定目標魚和釣法,才能讓你更準確的選擇。感謝你的閱讀,我是一個愛釣魚的80後——青峰。以上都是一點個人理解,希望大家多多指正。原創不易,請多關照。覺得我說的有些道理請幫忙點贊轉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