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釣組的焦點 稍經改動不但減少了掛底的麻煩

垂釣時,釣組上的一個小部件能使鉤、餌在水中的定位,加速鉤、餌的下沉,在拋投時以其自身的重量帶動鉤、餌準確落到釣點,還有通過它與浮漂的匹配,保持漂體的穩定等作用。可以說,它在垂釣的環節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調節作用,這個小部件就是——鉛墜。

它是釣組的焦點 稍經改動不但減少了掛底的麻煩

鉛墜在釣組環節中的基本功能,是不能改變的,但是通過對鉛墜的重量和外形的改變,以及移動它在釣線上的部位等方法,還有和浮漂進行巧妙的匹配,的確能獲得許多不同的垂釣方法。我們來看看都有什麼變化。

改變鉛墜重量所引起的變化

很多釣友都會採取改變鉛墜的重量來變換垂釣方法。如原來用海竿配並列組鉤或串鉤,加重鉛墜釣底。這時如果去掉重墜改輕墜,加漂之後,即可改釣底為釣浮,當然,如果不換鉛墜,而是將浮漂加大,亦可將重墜提離水底,只是過重的鉛墜配粗大的浮漂,其反應不如輕墜小漂靈敏。

又如在春天垂釣,初春水涼,魚兒棲底,可用釣底的方法釣取。但隨著天氣變暖,光照增強,水面的溫度明顯高於水底,這時,水底的魚兒會離底起浮,追逐適宜溫度的水層,而離底起浮,就是那些常年棲息於水底的大鯉魚、大鯽魚,也都會離底上浮,鯽魚上浮後照樣覓食咬鉤。因此,有經驗的釣友在垂釣的過程中就去掉一些鉛皮,改釣浮,追著魚兒施釣,只要選對釣點,同樣也會收到不錯的釣獲。

有時候用面餌在鯽魚密度較大的水域垂釣,釣餌不停的散落在水底,窩內的鯽魚越聚越多,形成了一個大魚團,由於“魚團”密度過大,它們到不了水底,於是它們就向上擠,以至於鉤餌到不了水底就被半路截食,因此有的釣者就去掉一點鉛皮,將浮漂向下捋,是鉤和餌離底,改釣浮。以上這些都是用改變鉛墜重量的方法,改變了釣點,改變了釣層。

它是釣組的焦點 稍經改動不但減少了掛底的麻煩

改變鉛墜的形狀引起的變化

●片狀鉛墜

用海杆在水庫等有亂石的地方垂釣,如用普通的龜背形的鉛墜,很容易發生掛底的情況,可以改用大而薄的片狀鉛墜,俗稱“片墜”。這種片狀鉛墜在釣線的牽引下,很容易漂起來,不容易卡在石縫中,因此不會產生絆掛。

●棒狀鉛墜

為了避免鉛墜掛底的麻煩,有的釣友就採用了一種棒狀的鉛墜,俗稱“棒墜”,其實就是細棒狀的鉛棒。棒墜的設計意圖是當水底的石塊羈絆住棒墜後,釣者使勁拉動釣線,圓滑的棒墜很多時候都能脫離羈絆,但是如果卡在較大的石頭縫裡的話,就很難拉動釣線從石縫中脫離出來。

●水滴鉛墜

在釣深水或者釣遠水時,釣者希望鉛墜快速下沉,除了加大墜子的重量外,還有一種辦法就是改變墜子的形狀,如使用水滴狀的鉛墜,俗稱

”水滴墜“,這種鉛墜不但體型較小,而且在水中的阻力最小,完全可以起到加速下沉的作用。

它是釣組的焦點 稍經改動不但減少了掛底的麻煩

改變鉛墜在釣組的位置所引起的變化

我們平時用手竿垂釣時,總是採用鉤上墜的釣組,即魚鉤在下,鉛墜在上。而使用海竿垂釣時,總是使用鉤下墜的釣組,即魚鉤在上,鉛墜在下。不管是“鉤上墜”還是“鉤下墜”的釣組,大家都是耳熟能詳。如果在一些特殊的垂釣環境下,我們可以採用反常的組裝方法,如將手竿的鉛墜不裝在魚鉤之上,而是另接一根墜線,將鉛墜裝置在魚鉤之下的墜線上,這就是手竿垂釣中俗稱的"鉤下墜"釣組。

鉤下墜

手竿垂釣的“鉤下墜”釣組有什麼作用呢?

在水底水草叢生、淤泥或者腐殖質較厚以及碎石密佈的地方,鉤餌易被水下的雜物所掩蓋,或鉤餌落進碎石堆中,在這樣的情形下魚兒是很難發現釣餌的,自然也就無魚咬鉤。但是,如果將墜子裝在鉤下,視情況留出合適長度的墜線,那麼下鉤之後,墜子沉入水下那些淹沒層,而釣餌卻能顯露在上面,魚兒容易發現,所以就增加了上魚的機會。

它是釣組的焦點 稍經改動不但減少了掛底的麻煩

我們使用的普通串鉤為“一頭沉”式的釣組,即墜在前,鉤在後,投入水底後,由於釣線緊繃,串鉤在釣線的牽引下斜入水底,後面的串鉤懸空不能觸底,這對垂釣鯉魚、鯽魚等底棲的魚類是有很大影響的。想要提高釣獲率,就要設法將串鉤全部觸底,那麼,我們可以通過增裝鉛墜的辦法使用“雙墜串鉤”釣組來施釣。

雙墜串鉤

“雙墜串鉤”釣組有什麼作用呢?

“雙墜串鉤”是在使用普通串鉤時,現在主線上加一個通心活墜,再和串鉤相連接,使鉤組前後都有鉛墜,這樣的話,“雙墜串鉤”釣組入水後兩個鉛墜都觸底,就將兩個鉛墜之間的串鉤鉤組壓在水底,有利於底棲魚類咬鉤,而這樣的雙墜釣組又輕又靈活,不影響魚兒咬鉤後的靈敏反應。

它是釣組的焦點 稍經改動不但減少了掛底的麻煩

★後語

垂釣時,只要改動釣組的鉛墜,就可演化出各種不同的垂釣方法。綜上所述的只是對釣組鉛墜改變所引起的一些變化,如果將釣鉤、浮漂或將其他釣具做一些不同的改變或配置,也會創造出更多不同的垂釣方法。當然,垂釣中的新創造不應圖新奇,但求實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