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三國時期罕見的複姓,很多現在已經消失!

我們在讀三國曆史的時候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三國魏晉時期很多人物的姓氏都很罕見,有些複姓我們甚至都沒見過,這不經激起了我對古代姓氏文化的興趣,這些姓氏如何來的,有哪些名人呢?下面我們來一些盤點三國時期罕見的複姓!

司馬

代表人物: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

先秦時期,司馬氏族人已分佈於鄭、晉、衛、程等地。兩漢時期,司馬氏主要分佈在今河南、陝西、四川等地,其中河內郡一直是司馬氏的重要聚集地。三國曹魏時期,河內溫地的政治家、軍事家司馬懿,其孫司馬炎廢魏建晉,都於洛陽。從此,河內郡成為司馬氏家族最著名的郡望。司馬氏在中國歷史上建立了西晉和東晉政權,共歷十五帝,一百五十六年,進一步擴大了司馬世家的影響。後由於晉朝司馬氏皇權不斷衰落,司馬姓的貴族為免被迫害,很多改換他姓。東晉王朝滅亡以後,司馬氏步入平穩發展時期,歷史上複姓改單姓的規律,司馬氏有許多改為司氏、馬氏、同氏、仝氏、馮氏、程氏等,亦有維持司馬氏複姓者。


盤點三國時期罕見的複姓,很多現在已經消失!

影視作品中的司馬懿


諸葛

代表人物:諸葛亮、諸葛瑾、諸葛誕

源出於葛氏,諸葛為中國漢族複姓。相傳伯益的後裔葛伯的封國滅亡後,葛氏有一支遷入山東諸城,若干年後這支諸城葛氏有一支遷往陽都縣,但陽都原有姓葛的家族的,諸城葛氏為區分於當地葛氏,遂改複姓稱諸葛,即諸城遷來的葛氏;另一支為秦末陳勝領導的農民起義軍,有大將葛嬰屢立戰功,葛嬰至東城,私立襄疆為楚王。後陳勝聽信讒言而殺嬰。漢興以後,論功追思,漢文帝追念葛嬰反抗暴秦的功勳,即封葛嬰的孫子為諸縣侯,子孫稱為諸葛氏,三國蜀漢名臣諸葛亮即為葛嬰之後。


盤點三國時期罕見的複姓,很多現在已經消失!

影視作品中的諸葛亮


夏侯

代表人物:夏侯惇、夏侯淵

夏侯氏出自姒姓,為大禹的後代,得姓始祖為姒佗。周代,夏禹裔孫東樓公受封為杞侯。公元前445年,杞國為楚國所滅,杞簡公之弟奔於魯國,魯悼公因其為大禹之後,給以采地,封以侯爵,以奉夏的祖先禹之祭祀,稱為夏侯,其後世子孫遂以夏侯為姓,成為夏侯氏。


盤點三國時期罕見的複姓,很多現在已經消失!

夏侯惇,字元讓


淳于

代表人物:淳于瓊

源於姜姓,出自周武王給炎帝后代姜姓淳于公的封地,屬於國名為氏;另一支源於姒姓,出自春秋初期的杞國國民,屬於以國名為氏。三國時期,淳于瓊為袁紹大將,與張郃、高覽等人齊名。在官渡之戰時鎮守烏巢,遭到曹操的偷襲而慘敗,自己也被曹操處斬。

鮮于

代表人物:鮮于輔

出自子姓,以國名、邑名合併為氏。三國時期有魏國將領鮮于輔,原為幽州牧劉虞從事,初平四年,公孫瓚殺害劉虞,遂與劉和、烏桓峭王、麴義一起合兵大敗公孫瓚。公孫瓚敗亡後,聽從田豫勸告,投順曹操,封為建忠將軍,都督幽州六郡。官渡之戰後,拜左度遼將軍,進封亭侯。

公孫

代表人物:公孫瓚、公孫淵

《通志》載:"公孫氏,春秋時諸侯之孫,亦以為氏者,曰公孫氏,皆貴族之稱。或跟黃帝姓公孫,因以為氏。”三國時期有東漢末年的“白馬將軍”公孫瓚,還有統治遼東半島近半個世紀的遼東公孫氏。


盤點三國時期罕見的複姓,很多現在已經消失!

白馬將軍 公孫瓚


毌丘

代表人物:毌丘檢

源於地名,出自春秋時期衛國毌丘邑,屬於以居邑名稱為氏。毌丘檢,字仲恭,三國時河東聞喜縣人。歷任曹魏時期尚書郎、羽林監、荊州刺史等職。為討遼東而徙幽州刺史。遼東平定後,封安邑侯。據史書記載,公元255年,毌丘儉為保魏室政權,起兵討伐司馬師,兵敗被殺。


盤點三國時期罕見的複姓,很多現在已經消失!

毌丘檢


邯鄲

代表人物:邯鄲淳

屬於以地名為氏,據說來源於嬴姓趙氏。今多分佈於河南河北等北方地區。邯鄲淳堪稱古代的“段子手”,因著有《笑林》三卷、《藝經》一卷而著名,被稱為“笑林始祖,與丁儀、丁廙、楊修為曹植的“四友”。

濮陽

代表人物:濮陽興

濮陽姓是以地名命名的複姓。古代有一條河叫濮水,濮水北岸(古人將山南水北稱為陽)一塊豐饒的地方叫濮陽。濮陽興是三國時吳國的文官。少有士名,孫權時使蜀,做過會稽太守。濮陽興和孫權的兒子孫休是好友,後來孫休繼位,就任用濮陽興做丞相,封外黃侯。永安七年(264年),孫休去世,濮陽興與張布迎立孫皓。擔任侍郎,兼任青州牧。同年被萬彧譖毀,流放廣州,途中被孫皓派人追殺,並夷三族。


盤點三國時期罕見的複姓,很多現在已經消失!

濮陽興


高堂

代表人物:高堂隆

高堂姓源於姜姓,出自春秋時期齊國卿士高傒的封邑,屬於以封邑名稱為氏。高堂隆年少時做泰山太守薛悌的學生,被薛悌任命為督郵。 有一次郡督軍與薛悌爭論,叫薛悌的名字而呵之。高堂隆按劍而起大罵督軍說:“你敢當我的面罵我老師,我砍了你。”督軍大驚失色。薛悌急忙起來制止他,隨後安排他躲避在濟南。這個高堂隆是一個漢代著名的天文學家,曹操多次改革,都由高堂隆借天象變更之名進行。黃初年間為堂陽長。明帝即位後,官散騎常侍,當時朝中大建宮殿,他曾上疏諫阻。官至光祿勳。

士孫

代表人物:士孫瑞

系出姜姓。春秋時,齊國大夫有士孫氏,稱所居之裡為士孫之裡。《左傳》載,魯襄公二十五年,崔杼葬莊公於士孫之裡,即是此地。現江蘇洪澤有此姓。東漢末年,士孫瑞因為博學多才、出身名門,所以很受士族尊重,當時朝中缺三公的時候,大家都爭著把位子讓給士孫瑞。謀誅董卓之前已經官居尚書僕射。董卓伏誅後,升遷為大司農。結果在隨獻帝東逃的路上被李傕、郭汜的亂兵殺害。

仲長

代表人物:仲長統

出自姜姓。春秋時,齊國公族的後代中有仲長姓,稱仲長氏,世代相傳。仲長統,字公理,東漢末山東省鄒城人。“少好學,博涉書記,贍於文辭。”二十歲後在各地遊學,跟他交朋友的,“多異之。”那時袁紹的外甥高幹禮賢下士,很拉攏他,他卻說:“君有雄志而無雄才,好士而不能擇人,所以為君深戒也!”不久,高幹垮臺,大家都說仲長統有眼光。仲長統的著作有《昌言》三十四篇,十多萬字,可是大部分失傳了。他的思想主要在“人事為本,天道為未”。

胡母

代表人物:胡母班

出自媯姓,遠祖舜帝,讀音作hú wù。歷史上,胡母姓早期主要居住在山東一帶,在古平昌郡形成望族,以懷遠郡為郡望。東漢末年大臣,官至執金吾,八廚之一,王匡的妹夫,關東軍聯合討董卓時被派去遊說關東聯軍解散,被自己的妹夫王匡所殺。


參考資料:《三國志》,《古今姓氏書辯證》,《後漢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