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自愿坐牢的嫌疑人

一位富翁在家中被杀,财物被盗。警方抓到两个犯罪嫌疑人,并从其住处搜出被害人家中丢失的财物。但是他们声称自己发现富翁被杀后,才顺手牵羊偷了点儿东西。于是警方将两人隔离,关在不同的房间进行审讯。

警方分别对他们说,由于你们的偷盗罪已有确凿的证据,所以可以判你们1年刑。但是,如果你单独坦白杀人的罪行,我只判你3个月的监禁,你的同伙要被判10年刑;如果你拒不坦白而被同伙检举,那么你就将被判10年刑,他只判3个月的监禁;如果你们两人都坦白交代,那么你们都要被判5年刑。

两个自愿坐牢的嫌疑人


这两人该怎么办呢?他们面临着两难的选择……坦白或者是抵赖。

显然最好的策略是双方都抵赖,大家都只被判1年。但由于两人处于隔离的情况下,无法串供,假设每一个人都是从利己的角度出发,他们选择坦白交代是最佳策略。如果同伙抵赖,自己坦白交代,就能得到很短的监禁……3个月;如果对方坦白而自己抵赖,那自己就将坐10年牢,这太不划算了。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还是应该选择坦白交代,即使两人同时坦白,最多也只判5年,总比判10年好吧。所以两人合理的选择是坦白,原本对双方都有利的策略(抵赖)和结局(被判1年刑)就不会出现。

两个自愿坐牢的嫌疑人


如果他们在接受审问之前,能有机会见面,好好谈清楚,他们一定会约好拒不认罪,但这还是不行。因为他们很快就会意识到,那个协定也不见得管用。因为一旦他们被分开,审问开始,每个人内心深处那种企图通过出卖别人而换取一个更好判决的想法就会变得非常强烈。这么一来,原本对双方都有利的策略(抵赖)和结局(被判1年)还是不会出现。

这就是博弈论中经典的“囚徒困境”。这场博弈中唯一可能达到的纳什均衡,就是双方都背叛对方,最后二人同样服刑5年。

可以看到,这个博弈中,每个人都是自私的寻求最大效益,但是没有得到最好的结果。相反,倘若两人都相信对方,相互合作才能得到最佳的效果(判刑1年)。可惜的是,“理性人”看不到对彼此的信任,更别提会在危难时候的合作了。所谓“大难临头各自飞”,正是人们所秉持的理念。

通过上面的例子,囚徒困境的应用已经完全被展现在我们眼前,这足够引起人们的思索。每当面临利益攸关的选择时,人们是否也会做出利己的选择?是否成为被困的囚徒?

在“个人利益至上”氛围的渲染下,人们似乎已经不再相信这样的思维……合作与“利他”将会带来更好的“利己”……反而成为被困住的囚徒。无论如何,希望更多的人慎重思考,做出对自己真正有利的选择。

在生活中的每个角落,其实都存在着囚徒困境。不过,由于人们并没有注意去观察,将这些现象都忽略了。

两个自愿坐牢的嫌疑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