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何家村:重见天日的大唐遗宝

在最近热播的《长安十二时辰》第五集中,平康坊地下城的昆仑奴葛老谈到了一个话题:

从前有个男人有郭利仕私宅库房的钥匙,他花了两年时间,用假货偷换出库房里的珍品金器,一件又一件都埋在一个地方。这一千三百五十六件金器,代表着大唐的最高技艺,是世上最美的东西。

解密何家村:重见天日的大唐遗宝

图片来源《长安十二时辰》

葛老是地下城的城主,与长安有着很深的仇恨,他懂得笼络人心,利用青楼女子接触朝中大臣,收买机密,步步为营,他十分迫切地想知道这宝藏的埋藏之处。

那个男人只说过三个字——何家村。

而这何家村,正是埋藏大唐盛世遗宝的地方。

(一)

1970年10月5日,陕西省公安厅下属的一个收容所正在进行房屋建设,当地基下挖到近一米深时,一个陶瓮露了出来。古都西安基建时发现文物并不奇怪,这个普通的陶瓮除了体量较大外,也无特别之处。可打开盖子一看,里面银碗、银盘,金盆、金杯………耀眼的文物惊呆了在场的所有人。

几天后的10月11日,考古人员在陶瓮北侧约1米处又发现一个陶瓮,紧挨这件陶瓮的,还有一个装满器物的银罐。

两件陶瓮大小相若,高65厘米、口径37.5厘米、腹径60厘米。将两瓮一罐文物移至室内清点、登记,共有金银器、银铤、银饼、银板、钱币、玛瑙器、水晶器,玉器、金箔、麸金、宝石及朱砂、石英、琥珀、石乳等文物1000余件。其中金银器皿最多,共271件。金器总重量298两,银器总重量3900多两,闪耀夺目,令人惊诧不已。

由于收容所的位置在西安南郊何家村,依考古惯例,遗迹以发掘地点命名,于是两瓮一罐被称为何家村唐代窖藏。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安地区发现唐代窖藏文物约20处,可没有一处在数量、种类和品级上能与何家村窖藏文物相比,它的发现极大地填补了唐代物质文化的空白。

在《花舞大唐春——解读何家村遗宝》一书中,齐东方教授对神秘的何家村遗宝进行了权威的解读。

《花舞大唐春——解读何家村遗宝》由上海古籍出版社于2018年7月出版,作者齐东方为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出版过《唐代金银器研究》《隋唐考古》《走进死亡之海》等多部专著,也是《国家宝藏》"葡萄花鸟纹银香囊"的国宝守护人。

"花舞大唐春"出自卢照邻的《元日述怀》。

元日述怀

筮仕无中秩,归耕有外臣。

人歌小岁酒,花舞大唐春。

草色迷三径,风光动四邻。

愿得长如此,年年物候新。

这首诗说的是诗人卢照邻躬耕田野,于新年的第一天于乡村父老开怀畅饮的热闹景象。尾联二句,希望大唐江山年年如此繁华,年年都有新的气象出现。

当我们走近何家村遗宝,大唐盛世的气象万千扑面而来,巧夺天工的精美文物让人不禁陶醉于对大唐盛世的浪漫想象中。

(二)

关于这批珍宝,有太多疑问。

在长安一个居民坊中,谁能将这些不同来源的器物组合到一起?它们的主人究竟是谁?到底是什么年代何种原因埋藏到地下的?这批文物为何能在地下沉睡1300多年?

到目前,学术界似乎仍然没有形成统一的定论:一说为邠王府。当年的发掘报告认为发现地点系唐长安城兴化坊,据唐人韦述《两京新记》兴化坊条:"西门之北,今邠王守礼宅,宅南隔街有邠王府"的记载,认为遗宝出土地点是邠王府附近,埋藏时代在盛唐时期;唐高宗孙子、章怀太子李贤的儿子邠王李守礼,有可能是这批文物的主人。

二说为租庸使刘震。刘震作为租庸使,有条件管理官府财务;正是他,在德宗建中四年(783)"泾原兵变"时,将准备运出城外受阻而随身携带的财宝埋藏起来,后来由于受伪命被杀,所以这批遗宝便无人知晓了。

(三)

齐东方教授是何家村遗宝的命名人,这些珍宝原本被称为"何家村窖藏"。但齐东方认为,何家村窖藏文物数量巨大、种类丰富、制作精美,其他窖藏不可同日而语,使用通常的窖藏名称,实在有些委屈,反映不出它特有的性质。

唐代文物中,何家村遗宝不仅最为精美,也集中反映了大唐王朝的技术水平、艺术成就和精神面貌。在国家文物局组织专家认定的的18件国宝级文物中,何家村出土文物就占4件,分别是鎏金舞马衔杯银壶,鸳鸯莲瓣纹金碗,鎏金鹦鹉纹提梁银罐和镶金兽首玛瑙杯。

如果说,认识唐代金银器需要通过一扇神秘的大门,鸳鸯莲瓣纹金碗就是打开大门的钥匙。何家村遗宝中有两件金碗,纹饰造型相同,碗的内壁分别墨书"九两半"、"九两三"。

解密何家村:重见天日的大唐遗宝

鸳鸯莲瓣纹金碗

金碗将金银工艺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锤揲、錾刻两种工艺发挥到了极致,一件金碗重391克,就唐代纯金的器皿来说,超过它大小重量的还未见到。唐人为什么以极大的智慧、热情来制作这样奢华的器物?动力之一也许因为对"长生之术"的崇拜,金银为食器,可得不死或可益寿。《唐律疏议·杂律》中有明文规定:一品一下,食器不得用纯金、纯玉。这也似乎暗示了,何家村遗宝的主人应是中央官府甚至皇室。

在《国家宝藏》中,因一句"肌肤已坏,而香囊仍在",串起了葡萄花鸟纹银香囊的前世今生。何家村出土的这枚银香囊,并不能证实曾为杨贵妃所用,但唐朝贵族女性佩戴香囊曾十分流行。

解密何家村:重见天日的大唐遗宝

图片来源《国家宝藏》

香囊除了用传统的丝织品制作外,还有一种叫做"薰球",为白银所制。何家村遗宝中的香囊,外壁镂刻葡萄花鸟纹,内部设计精巧,无论球体如何转动,最里面的香盂总保持平衡状态。1987年,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唐代地宫又出土了两件相似器物,同时出土的地宫物账碑上记述银器时提到"香囊两枚",原来这种圆形、以为被称为"薰球"的器物,唐代人叫做香囊。这一名字被纠正后,一下子激活了对以往文献记载的另一种记忆。

白居易说"拂胸轻粉絮,暖手小香囊。"表明香囊有温度。

《孔雀东南飞》云"红罗覆斗账,四角垂香囊。"表明香囊有重量。

唐代女性行动走卧,周围始终萦绕沁人的芳香。一枚古老的香囊,是芬香馥郁、盛世大唐的真实见证。

解密何家村:重见天日的大唐遗宝

葡萄花鸟纹银香囊

器物造型上每一个微妙的转折、花纹上每一笔细微的线条,都彰显出盛唐的朝气蓬勃,盛唐的大气磅礴,盛唐的自信从容。齐东方教授认为,那种帝国舍我其谁的傲慢,是难以复制的。

(四)

国际国内,凡有关唐代主题的文物展览,必选何家村窖藏器物。齐东方教授认为,只有看到这些器物,才能知道唐代具有什么样的魄力、什么样的精彩、什么样的情怀。这些器物镶嵌在一个特定的空间里,其本身已不仅仅只是物体,而是作为一种文化符号与意识载体,重新勾画出人们原来不曾想象的大唐盛世。

何家村遗宝反映了宫廷贵族丰富多彩的生活;

晶莹剔透的玉石作品,展示了当时技术和艺术相结合的魅力;

种类众多的钱币是一次空前的发现;

带文字的银饼印证了唐代的租庸调制;

一些药材是中国古代医药史上的一次重大发现;

文物中还有外国输入的物品……

开放的唐代,有着博大胸怀,以追求新奇为时尚。西方的珍玩器皿受到了皇室贵戚的喜爱,胡风一度盛行。何家村宝物闪烁着盛世大唐的光辉,也倒映出世界文化的影子,更是古丝路文明共荣的一个缩影。

宝藏中出人意料地出现了波斯萨珊凸纹玻璃杯、粟特素面罐形带把银杯、波斯萨珊银币、东罗马金币、日本和铜开宝等,还有来源不明的玛璃兽首杯、不明产地的白玉和水品多曲长杯,至于仿造外来器物的带把杯,流行于西方的凸瓣纹、海兽水波纹以及凸起的单点动物、"徽章式"的装饰等,让人们在视觉上,对文献中关于丝绸之路的浪漫描述有了真实的感受。

解密何家村:重见天日的大唐遗宝

镶金兽首玛瑙杯

输入而来的器物以新颖的造型和纹样,激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和创作热情。外来器物也担当了文化传播者的角色,异域风格成为唐代一些器类的亮点,唐人的文化生活和审美价值体系,在中国漫长历史中,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改观。丝绸之路上,东西方文明碰撞孕育出的一颗明珠,尽显大唐盛世的雍容华贵。

值得一提的是,书中还附有数百幅全彩珍贵文物图片。细看这些图片,仿佛那个绮丽的大唐触手可及。

解密何家村:重见天日的大唐遗宝

鎏金飞狮纹银盒

解密何家村:重见天日的大唐遗宝

鎏金伎乐纹银杯

解密何家村:重见天日的大唐遗宝

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

解密何家村:重见天日的大唐遗宝

鎏金鹦鹉纹提梁银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