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茫的尋道者
楚漢相爭時,秦國都被滅了好不好,哪裡來的百萬大軍?
當然,就算是在陳勝吳廣起義之初,秦國估計也沒有百萬大軍。當然,我知道這時候肯定會有人出來槓。
畢竟秦始皇派蒙恬北伐匈奴有三十萬大軍。派任囂趙佗南征百越又是五十萬大軍,後來章邯鎮壓起義軍,率領的關中大軍,那至少也是二十萬。如此再加上戍守原六國的士兵,以及留守關中的秦軍,怎麼算都不止一百萬。
這樣算,咋一看沒多大問題,但事實上,他們出現的時期是不同的。
北伐匈奴和南征百越的大軍出現在秦始皇時代,而章邯大軍則是陳勝吳廣起義後,從關中徵集並組建。要知道,最初張楚政權北伐關中的時候,章邯帶的的刑徒軍,也就是囚犯。
而這個裡面,軍隊是有消耗的。
就拿南征百越的五十萬大軍來講,首先他們大部分兵員組成乃是就近的原六國土地上徵發,以及原六國收編的降卒,算不上真正意義上的原秦國軍隊。再者,在南征的過程中,兵員損耗嚴重。
首先是戰鬥減員,百越人民風彪悍,且本土作戰,給予南征秦軍以巨大傷亡。比如《淮南子》就有記載,當初第一任主將屠睢戰死那一次,秦軍損失數十萬,雖然後來有所補充,但難以保證之前的數量和質量。
而夜攻秦人,大破亡,殺尉屠睢,仗屍流血數十萬,乃發適戍以備之。”
此外,還有非戰鬥減員。眾所周知,古代的南方還未開發,環境惡劣,秦軍不是本地人,打仗駐守的時候,難免會因水土不服而減員
“南方暑溼,近夏瘴熱,暴露水居,疾癘多作,兵未血刃而病死者什二三”
《中國各朝人口》一書有過考證,秦軍平定百越後,只剩下大約10萬人。而且大都是駐屯軍,屬於二線部隊,非野戰精銳。
正是因為實力有限,當初陳勝吳廣起義後,秦朝面臨生死存亡之際,趙佗他們身為秦軍,卻沒有北上救援。
而不是《大秦帝國》中所講的,秦始皇給趙佗留下遺詔,讓他一定要為華夏守住這這南大門,無論中原發生任何變故,都不要回援。
中原但有不測風雲,南海軍切勿北上靖亂,當斷然封閉揚粵新道,不使中原亂局波及南天。將軍謹記:老秦人北上,則華夏從此無南海矣!
這很明顯不靠譜,秦始皇的境界應該還沒有達到連自己基業都不顧也要為華夏守土這個程度。
所以說,陳勝吳廣起義時,南越也就十萬駐屯軍。
事實上,當時秦國的主要軍事力量,也就是王離率領的二十萬長城軍團。章邯正是憑藉這股力量,才將起義軍打得落花流水。而後來,鉅鹿一戰,項羽破釜沉舟,消滅了長城軍團。章邯手中就沒有反抗的實力了。
雖然它當時手中還握有20萬關中大軍,但這些人和南越的秦軍一樣,那都是維持治安的駐屯軍,平時也就是守城,打打強盜。甚至於其中一部分還是臨時徵召的農民,務農是主業,打仗才是副業。
他們的戰鬥力有限,再加上朝中趙高弄權,使得章邯無心為秦國征戰,這才選擇了投降項羽,最終導致二十萬秦軍被坑殺。
至此,秦國再無反抗的實力,以至於擁有著函谷關這樣的屏障,面對劉邦的一群烏合之眾,卻選擇了投降。最終留守咸陽的這一點秦軍,也被劉邦所受遍。至於駐守在各地的秦軍,早就被各地的起義大軍所消滅,甚至於有的地方,自己都扯起了大旗造反,倒戈成了起義軍。
這便是,秦國軍隊的所有結局。
西府趙王爺
網上很多人都在意淫什麼百萬秦軍,其實都是子虛烏有。
這兩年網上流傳一種說法,說是秦朝滅亡的時候還有百萬大軍。
三十萬人在長城一線防禦匈奴,五十萬人在嶺南鎮守南越。而且傳的神乎其神,說什麼秦始皇曾經親自下達命令,叫這些人就地紮根,無論如何不準返回秦國,不管秦國遇到多大困難,就算是秦國滅亡,也不準回來救援。
這簡直腦殘般的意淫。
搞出這種歷史謠言的人,連基本常識都沒有。
秦國實行的是全民皆兵的徵兵制,而不是職業兵的募兵制制,也不是祖祖輩輩世代當兵的府兵制。
徵兵制,是從原始的部落兵制而來的。就是國家遇到戰爭,根據需要臨時徵招國民作為士兵參戰。這些人本質上就是農民、手工業者,當兵打仗只是他們的兼職!業餘兼職!
國家還要靠他們去生產。這就決定了他們不可能長期脫離生產而以職業軍人的身份存在。
絕大多數秦軍在參加戰鬥以後,還是要回家種地,從事生產勞動的。
具體的講,秦始皇當年發動五十萬大軍攻打嶺南,將中國的版圖向南一直推進到了南海邊。那麼這五十萬大軍到哪裡去了呢?
顯然不可能都留在當地。因為五十萬人的軍隊,每天的消耗都是天文數字。在兩千年前,沒有任何國家可以長期維持這樣一直龐大的軍隊。這是絕對不可能的。
他們中的大多數人應該是結束了兵役,回到了家鄉。只有少數留在當地維持統治。注意,這五十萬人,並不都是秦國人,到也有很多東方六國的人。也就是說有相當一部分回到了六國。
在河套平原、雲中地區,秦國有三十萬人長期駐守。這支軍隊是蒙恬當年帶過去打擊匈奴的。
他們同樣是徵招,而不是職業軍人。是要定期輪換的。但是不管怎麼樣,秦軍確實在這裡有三十萬大軍長期駐守。客觀的講,這是整個秦國最後的精銳。
秦國沒有第二個如此強大的野戰兵團了。原因很簡單,當時秦國的生產力根本養不起更多的長期脫產軍隊。
至於這三十萬人的去向,根本不向往上流傳的那樣,寧願坐視秦國滅亡,也要鎮守邊疆。
恰恰相反!陳勝吳廣起義爆發以後,這支軍隊立即被調往東方戰場,鎮壓農民起義。
陳勝吳廣起兵以後,迅速壯大到幾十萬人。其部將周文繞過滎陽,攻入函谷關。秦國形勢危機,來不及調兵。只好釋放驪山刑徒,據說有70萬人,應該是誇大了。由章邯率領鎮壓農民起義。章邯屢戰屢勝,消滅了陳勝。一路向東,遭遇了項梁的軍隊。章邯連續失敗,無力進攻。
就在此時,援軍終於趕到,這就是防備匈奴的三十萬大軍。章邯軍士氣大振,在定陶大敗楚軍,殺死項梁。進而攻打趙國,圍困邯鄲。
後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
項羽率領楚軍救援趙國,破釜沉舟,鉅鹿之戰大敗秦軍。
秦軍最後全軍覆沒。
上將噯福斯
這個問題可以這麼問。
唐朝滅亡時,還有百萬大軍,這些軍隊哪裡去了?
明朝滅亡時,還有百萬大軍,這些軍隊哪裡去了?
清朝滅亡時,還有百萬大軍,這些軍隊哪裡去了?
大多數朝代,你都可以這麼問。
但是,你忘了一個問題,軍隊歸屬問題,軍隊是誰的?
你不會以為,軍隊肯定是聽皇帝的啊!
如果這麼簡單,那就不會亡國了。
理論上,軍隊都是皇帝的,但是,皇帝不可能親自統帥,只能委任於將帥,把軍隊交出去了,想收回來,就不是那麼容易了。
如果皇帝手裡控制的軍隊不強、如果制約機制不夠穩固、如果軍隊軍閥化,都可能導致武將不聽調遣。
武將不聽調遣了,那百萬大軍還是你的嗎?
秦朝滅亡時的百萬大軍,一部分在趙佗手裡,他基本上就是軍閥了,一直到漢朝都是割據一方的,
另一部分南下跟陳勝吳廣的百萬大軍作戰去了,
剩下的留在長城提防匈奴。
最後章邯只能待著囚徒打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