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的“斗将”“空城计”“免战牌”都是骗人的

三国演义写于明初,作者罗贯中曾在军中充当幕僚,也算是近距离的战争观察者。可严格来说,这部小说却是一部“架空历史小说”,里面很多的情节其实是来自明朝文人的想象而非历史。

《三国演义》的“斗将”“空城计”“免战牌”都是骗人的


1,首先讲讲空城计

历史上最早写出空城计这回事的,是一个叫郭冲的人,大约生活在诸葛亮死后50年以后,他说:“亮意气自若,敕军中皆卧旗息鼓,不得妄出庵幔,又令大开四城门,埽地却洒。宣帝常谓亮持重,而猥见势弱,疑其有伏兵,于是引军北趣山。明日食时,亮谓参佐拊手大笑曰:“司马懿必谓吾怯,将有强伏,循山走矣。”

这就是我们在三国演义里看到的空城计情节,基本就是把郭冲说的细化了一下。

《三国演义》的“斗将”“空城计”“免战牌”都是骗人的


但这件事想起来就不靠谱,首先诸葛亮居然敢一个人坐在城楼上弹琴,下面人射一箭上来他可怎么挡?城门大开,万一司马懿派一队士兵先进去试探下,空城计不露馅了?

对这段记载三国志正史都没写进去,可小说家罗贯中觉得这段好啊,于是就写到三国演义里去了。

那“空城计”历史上到底有没有?......其实还是有的。

在明朝戚继光抗倭寇时,妻子王夫人跟随左右,军人们的亲属居住在新河所城,台州战前,戚继光率兵外出,城内守军很少,遇有大批倭寇来犯,形势危急,王夫人说服守城官兵,动员城中妇孺,穿上“戚家军”服装列于城上,吓退了倭寇。

可见真实的空城记其实就是 三十六计里的 “虚张声势”。

对于意志不坚定的对手,这招就是吓唬人。

2,三国演义里另一个神奇的道具,是“免战牌”

《三国演义》的“斗将”“空城计”“免战牌”都是骗人的


孔明讨伐曹睿,和司马懿在祁山交战,结果司马懿安营扎寨挂了个免战牌,孔明就因为这个免战牌无奈罢兵。

这个就太玄了,战争又不是过家家,想不打就可以不打,那世界上就没败仗了。

大家知道,近代战争中欧洲人打仗,如果碰到交换俘虏或者谈判,双方使者会打着白旗过来谈判,于是敌人不会攻击。按道理说,中国古代战争上也应该有这种情景,但我们不可能打白旗,我们打什么东西表示是来谈判的呢?

我有种猜测:免战牌的真实用途,不应该是书里吹的那么神,而应该是下图里的这种。

两军交战不斩来使,其实是举着免战牌来谈判传话的。

《三国演义》的“斗将”“空城计”“免战牌”都是骗人的


3,斗将

三国演义里 两军交战,小兵们在旁边呐喊,双方主将冲上,十来个回合决出胜负,一方将领被斩,于是胜利一方士兵冲上掩杀——好,打赢了!

现实里当然没这么荒唐,主将都上去单挑了,万一输了就赔光,这也太戏剧化了。

《三国演义》的“斗将”“空城计”“免战牌”都是骗人的


但是派一名偏将上场单挑,以此来提升本方的士气,这种事确实会有。

比如《明史》载,明将傅友德守徐州,元朝扩廓遣将来攻。傅友德单骑奋槊,力刺元将韩乙于马下,元军遂败去。

斗将历史上确实存在,不过确实不多,而且越到近代越少,因为近代以来军队组织和规模变大, 更强调军官的指挥能力和治军水平。

更多的时候武将们是稳坐中军,四处调度而不是正面杀敌,偶尔派出来单挑的,一般都是小将或者军中勇士。

《三国演义》的“斗将”“空城计”“免战牌”都是骗人的


但凡事也有例外,主将亲自上战场格斗的情况其实也有。

明朝第一勇将常遇春,就常常被朱元璋责备:身为主将却经常喜欢身先士卒冲锋陷阵。

常遇春在朱元璋面前总是道歉,可是到了战场,依然我行我素,经常“单骑突其阵”


比如洪武元年四月, 明军在洛阳的塔儿湾与元军遭遇,常遇春单骑突入敌阵,麾下壮士跟上,勇猛冲杀,元军主力五万人被常遇春击溃。史称塔儿湾大捷。

当然严格来说这也不算单挑,因为元军根本无人敢于接受这位“天下奇男子”的挑战,于是常遇春就去直接一挑万了......

朱元璋的评语是:当百万之众勇敢先登,摧锋陷阵,所向披靡,莫如副将军遇春信矣哉


怎么样?有趣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