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大”还是“保小”?营养品在母婴门店将何去何从……

来源:《母婴营养品评论》

“业绩难产”

最近各方“艰难”的消息和声音出现,母婴行业面临着史上最难的时刻,有的门店入不敷出,干脆转让了,“在深圳,20万3家店带货转让”“河南有些县乡镇门店也有一批转店、关店,但是接盘成交率极低,无人问津。”

山东某代理表示,“现在门店顾客到店率低,没有办法,只能做促销、做活动。”

“保大”还是“保小”?营养品在母婴门店将何去何从……

苏州母婴门店表示,“这个月营养品的销量下滑,除了消费力下降以外,还有一点原因就是,疫情期囤的货太多,现在还没吃完,现在门店就是靠奶粉跟尿裤撑着……”

某品牌大区经理表示,“最近整个营养品市场比较低迷,不论大小品牌,营养品销量整体下降,有一核心门店去年4月同期营养品销售100万,今年才30万。”

除了之前在母婴营养品评论群中有朋友提到,安徽市场正在回暖之外,其他市场都表现欠佳。

母婴店业绩一时“难产”,这两年刚刚梳理的品类规划和管理,需要重新审视了。尤其是在消费者进店少、消费力不足的情况下,如何保证业绩目标达成?

“保大放小”

不少母婴店都采取“保大放小”的政策,先保住奶粉和纸尿裤刚需,暂时放一放营养品、零辅食等非刚需品类。

“顾客现在不会再囤货了,奶粉都是2桶2桶的买,最多也就是买1箱,而且会适度减少其他品类的消费,比如营养品和零辅食。”太仓市贝之语老板娘田晓梅对中童记者表示。

消费者收入减少,消费需求萎缩,且更加理性,宝妈压缩其他收入保小孩,小孩的支出会集中在刚需品上,这让母婴店不得不做出调整,有所侧重。

“保大”还是“保小”?营养品在母婴门店将何去何从……

就拿爱婴室近日发布的财报来看,除了奶粉同比有所增长之外,其他品类全线亮红灯,同比下降。其他门店亦是如此,奶粉和纸尿裤是他们目前必须保住的“大”——因为奶粉是大刚需,是保命的,这不仅是消费者的口粮,也是母婴店的口粮。

南昌火苗管理咨询有限公司CEO唐斌告诉木帛,“目前母婴营养品的情况可能有所差异,综合看整体销售占比应该是增长,但一些类别是在下降,比如DHA等。”

“药食同源更惨,”某品牌大区经理表示,“通过身边朋友发的朋友圈就能感觉到,发的多的、销量好的都是奶粉,这对于营养品以及其他非刚需品类来说,都是极大的挑战。

那母婴营养品应该怎么办呢?

有业内人士表示,“一方面,可以继续投入更多资金,深度挖掘消费者的需求,通过活动等关联销售达成销售;另一方面,可以顺势而为,减少sku,主推相应的档次,优化品类结构,做出调整。”

保持乐观,这只是阶段性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