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大”還是“保小”?營養品在母嬰門店將何去何從……

來源:《母嬰營養品評論》

“業績難產”

最近各方“艱難”的消息和聲音出現,母嬰行業面臨著史上最難的時刻,有的門店入不敷出,乾脆轉讓了,“在深圳,20萬3家店帶貨轉讓”“河南有些縣鄉鎮門店也有一批轉店、關店,但是接盤成交率極低,無人問津。”

山東某代理表示,“現在門店顧客到店率低,沒有辦法,只能做促銷、做活動。”

“保大”還是“保小”?營養品在母嬰門店將何去何從……

蘇州母嬰門店表示,“這個月營養品的銷量下滑,除了消費力下降以外,還有一點原因就是,疫情期囤的貨太多,現在還沒吃完,現在門店就是靠奶粉跟尿褲撐著……”

某品牌大區經理表示,“最近整個營養品市場比較低迷,不論大小品牌,營養品銷量整體下降,有一核心門店去年4月同期營養品銷售100萬,今年才30萬。”

除了之前在母嬰營養品評論群中有朋友提到,安徽市場正在回暖之外,其他市場都表現欠佳。

母嬰店業績一時“難產”,這兩年剛剛梳理的品類規劃和管理,需要重新審視了。尤其是在消費者進店少、消費力不足的情況下,如何保證業績目標達成?

“保大放小”

不少母嬰店都採取“保大放小”的政策,先保住奶粉和紙尿褲剛需,暫時放一放營養品、零輔食等非剛需品類。

“顧客現在不會再囤貨了,奶粉都是2桶2桶的買,最多也就是買1箱,而且會適度減少其他品類的消費,比如營養品和零輔食。”太倉市貝之語老闆娘田曉梅對中童記者表示。

消費者收入減少,消費需求萎縮,且更加理性,寶媽壓縮其他收入保小孩,小孩的支出會集中在剛需品上,這讓母嬰店不得不做出調整,有所側重。

“保大”還是“保小”?營養品在母嬰門店將何去何從……

就拿愛嬰室近日發佈的財報來看,除了奶粉同比有所增長之外,其他品類全線亮紅燈,同比下降。其他門店亦是如此,奶粉和紙尿褲是他們目前必須保住的“大”——因為奶粉是大剛需,是保命的,這不僅是消費者的口糧,也是母嬰店的口糧。

南昌火苗管理諮詢有限公司CEO唐斌告訴木帛,“目前母嬰營養品的情況可能有所差異,綜合看整體銷售佔比應該是增長,但一些類別是在下降,比如DHA等。”

“藥食同源更慘,”某品牌大區經理表示,“通過身邊朋友發的朋友圈就能感覺到,發的多的、銷量好的都是奶粉,這對於營養品以及其他非剛需品類來說,都是極大的挑戰。

那母嬰營養品應該怎麼辦呢?

有業內人士表示,“一方面,可以繼續投入更多資金,深度挖掘消費者的需求,通過活動等關聯銷售達成銷售;另一方面,可以順勢而為,減少sku,主推相應的檔次,優化品類結構,做出調整。”

保持樂觀,這只是階段性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