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名将被灭三族,除了自身原因,诸葛亮应是罪魁祸首

魏延,三国时期蜀国名将。建安十六年,刘备入川帮刘璋抵御张鲁时,魏延以部曲投靠刘备并随之入蜀作战。建安十七年,因屡有战功,升为门牙将军。建安二十四年,刘备自称汉中王,破格提拔魏延为汉中都尉、汉中太守,并升为镇远将军。后来刘备称帝后,又封魏延为震北将军。后来刘备去世后多次跟随诸葛亮北伐,功勋卓著。这样的一代名将最后落得满门抄斩的下场,其实都是诸葛亮的用人不善导致。

一代名将被灭三族,除了自身原因,诸葛亮应是罪魁祸首


身为武将,魏延自身性格上也有大多数武将都有的特点。善于培养士卒,用兵有方且勇猛过人。但却做人狂傲,性情极恶。因此很多人都避其锋芒,鲜有深交。没有朋友,单单靠自己的实力,在复杂的社会上,怎么可以混得轻松。以至于后来他和杨仪之争中,刘禅问侍中董允、厂史蒋琬二人,到底杨仪和魏延谁想造反。董蒋二人都站在了杨仪的一边说是魏延想造反。因此,性格暴戾,是魏延最终结局的一个自身原因。

一代名将被灭三族,除了自身原因,诸葛亮应是罪魁祸首


我们都知道刘备可以说是魏延的伯乐。无论别人对魏延怎么不信服,刘备总是力排众议得挺魏延。比较明显的例子就是升为汉中太守这件事情。建安二十四年,刘备称汉中王。定都成都。对于蜀汉重地汉中,需要留一名将军镇守。当时所有人都以为这人一定是张飞。就连张飞都觉得非自己莫属。可是最后刘备竟然选择的是魏延。全军听到这个消息一片震惊。后来刘备设局给魏延立威的机会。当着众人的面问魏延:“给了你这个重要职务,你想给大家说点啥?”魏延说道:“如果曹操以举国之力来犯,请大王让我去阻挡他。如果是一偏将率十万大军来犯,请大王让我吞并他。”刘备听了很满意,其群臣也觉得魏延确实是一代豪杰,抛弃了对他的成见。


一代名将被灭三族,除了自身原因,诸葛亮应是罪魁祸首


刘备对魏延的特殊照顾,也让魏延一路飙升,同时也有了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的军事才能。魏延对刘备的知遇之恩也是感恩戴德,对刘备其人更是心悦诚服。直到建兴元年刘备去世。对于魏延来说,伯乐的去世无疑对自己是个打击,从此再无知己,更没有能够让自己绝对信服的人。对于一个桀骜不驯的人来说,再也没有人能够压制得住自己。为以后自己悲惨的结局埋下了隐患。

一代名将被灭三族,除了自身原因,诸葛亮应是罪魁祸首


诸葛亮和魏延的关系一直很微妙。相比于蜀汉大将,诸葛亮更喜欢文人多一些。马谡、杨仪、姜维都是如此。因此在多次北伐时,虽然诸葛亮都带着魏延,并且在诸葛亮预备北伐之前就给魏延升至丞相司马。其原因不外乎当时的武将,诸葛亮几乎已无人可用,唯独魏延最适合不过。后来魏延在北伐中确实也屡立奇功,战功显赫。但是诸葛亮此人一生做事都是求稳,对于一些奇谋用兵之术,总是不予采纳。

一代名将被灭三族,除了自身原因,诸葛亮应是罪魁祸首


北伐每次出兵,魏延总是请求给他一万兵力,分兵出击,会军于潼关。诸葛亮不准。魏延又请求给他五千兵力,越过秦岭往东,直取长安。认为这样咸阳以西就可以平定。但是诸葛亮认为此计虽奇但甚危,不予采纳。史学界很多学者认为魏延此计甚妙。暂且不说是否能够成功,对于多次北伐都无功而返的蜀汉来说,此计未尝不可一试。但是诸葛亮从未应允,以至于魏延心中积压不满,为后期的反叛做了铺垫。

一代名将被灭三族,除了自身原因,诸葛亮应是罪魁祸首


魏延的反叛主要是和这个人的矛盾所致,那就是杨仪。前面我们说到魏延做人比较狂,性情极恶。因此很多人都避其锋芒。唯独杨仪不屑魏延,更是与魏延势同水火。有很多次魏延都拿刀作势要杀了杨仪。可见两人交恶之深。不过诸葛亮却很重用杨仪。但为了蜀国大局,诸葛亮以及费祎等人也多次为二人调和。

一代名将被灭三族,除了自身原因,诸葛亮应是罪魁祸首


在第五次北伐时,诸葛亮病重,竟然命杨仪、姜维等人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让魏延断后。在诸葛亮明明猜到魏延会有情绪。仍然告知杨仪等人:如果魏延不从,就随他便。这就给杨仪提供了一个铲除魏延的机会。以至于有了后来杨仪上书说魏延谋反,加之刘禅亲信又都倾向于杨仪,才最终导致魏延被逼得不得不反。从而落得个灭三族的下场。


一代名将被灭三族,除了自身原因,诸葛亮应是罪魁祸首


当时魏延被马岱斩首之后将首级送至杨仪。杨仪竟然用脚践踏魏延头颅,并且骂道:庸奴,你还能作恶吗?可见杨仪本人乃是一真小人。就连远在江东的孙权都说:杨仪、魏延都是小人,有朝一日诸葛亮不在了,这两个人一定成为祸害。诸葛亮的这种用人之道,导致了这场杨仪和魏延权势之争。从而导致蜀国气数将至。魏延之死,可诸葛亮是罪魁祸首。蜀国灭亡,诸葛亮更是难辞其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