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向北一日深秋自駕遊,偶遇中國第一條高速公路,感嘆古人智慧

這是小漁的行旅日記,走走停停,和我一起看陝西。

西安向北一日深秋自駕遊,偶遇中國第一條高速公路,感嘆古人智慧

石門山烽火臺遠眺扶蘇廟

上週末,我們從西安出發一路向北,開啟了一日深秋自駕之旅。這一次的目的地是咸陽旬邑石門山。

前文提要:陝西黃土高原上的賞秋秘境,地處渭北之巔,上帝視角下的絕色秋景

從“石門”高速口駛出,沿著306縣道前往石門山森林公園,沿途看到了不少景點——秦直道、扶蘇廟、跑馬場等等。這趟自駕旅程我們主要為了欣賞石門山秋色而言,雖然知道咸陽旬邑縣的歷史悠久、底蘊深厚,卻沒想到包括石門山在內的整片區域,都和秦朝歷史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甚至連帶“石門關”的地名,也早從秦時便已得名,綿延數千年之久。

西安向北一日深秋自駕遊,偶遇中國第一條高速公路,感嘆古人智慧

石門山森林公園地處子午嶺南端,園內峰巒疊嶂、草木繁多,是一座國家級的森林公園。在陝西它屬於冷門景點,只因聽說石門山的秋景堪稱一絕,這才前來一探究竟。關於石門的秋色的具體內容,大家可以看一看我上一篇遊記。這一篇,我們主要聊聊石門山的人文風景。

西安向北一日深秋自駕遊,偶遇中國第一條高速公路,感嘆古人智慧

天然“石門”

在石門山森林公園的“石門”入口(公園有兩個入口)有一片開闊的草坪,草坪一側是一面高高聳立的崖壁,崖壁之上有一面巨大的“石門”。旁邊豎立著一塊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石碑,上書:“秦直道(旬邑段)”。

關於這面天然“石門”,沒有任何文字介紹,後來我在網上查找相關資料時也沒有見到任何記載。不過當時我和公園守門大爺聊了半天,大爺告訴我:當年秦始皇修建“秦直道”時到了旬邑境內,秦軍遇到了這面天然的“石門”,便將這裡命名為“石門關”。“石門關”的名字從秦朝時就有了,並且延續到了今天。

草坪上還有一塊石碑,上面刻有“峪坪白虎藏巖洞,地湧金泉過石門”的詩句,是唐朝詩人鄭谷《春過郇邑》中的句子。可見在唐朝時,“石門”已經是一處遠近聞名的人文勝景了。

西安向北一日深秋自駕遊,偶遇中國第一條高速公路,感嘆古人智慧

站在海拔1888米的石門山森林公園的最高點【烽火臺】,是俯瞰石門景色的最佳觀景點。此時萬千紅遍、層林盡染,讓我們不禁感嘆秋天的絢麗多姿。

站在【烽火臺】的四周,有不少和公子扶蘇有關的遺蹟。遠眺可以看到三面臨崖,孤峰之上聳立著的扶蘇廟,以及緊鄰烽火臺的【望都臺】。

公子扶蘇是秦始皇長子,因進諫“焚書坑儒”,被貶至【上郡】協助大將蒙恬修築長城。相傳秦始皇死後,丞相李斯密謀偽造詔書,立始皇十八子胡亥登基。同時,逼迫扶蘇自盡於石門。扶蘇死後,人們在石門東峰修建廟宇紀念扶蘇。不過如今我們見到的【扶蘇廟】是2005年在原址上重建的,清代時扶蘇古廟便已消失了。

西安向北一日深秋自駕遊,偶遇中國第一條高速公路,感嘆古人智慧

石門望都臺秋色

遊覽完石門山森林公園,我們來到了秦直道文化苑,這裡是石門大景區中的一個景點,門票包含在整個公園門票裡。

西安向北一日深秋自駕遊,偶遇中國第一條高速公路,感嘆古人智慧

旬邑秦直道文化景區

【秦直道】是秦始皇為了鞏固北陲邊防,防禦匈奴侵擾,命令大將蒙恬監督修築從【甘泉】(今咸陽淳化縣涼武帝村)直通【九原郡】(今內蒙古包頭南郊麻池古城)的一條南北軍事要道,被人們譽為“中國第一條高速公路”。

作為一條交通要道,【秦直道】在當時具有重要的軍事戰略意義,後來漸漸在溝通南北經濟、文化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西安向北一日深秋自駕遊,偶遇中國第一條高速公路,感嘆古人智慧

旬邑縣秦直道是距西安 、咸陽最近的路段,其後秦直道上子午嶺,一直順嶺北行,再經過陝西定邊縣、內蒙古東勝縣,最終到達包頭九原郡。子午嶺主脈為南北走向,樑上坡勢平緩,這一地段的秦直道就依附於主樑修築,可以說是最為省時省力的選擇。

站在【秦直道】前,很難不感嘆這條路的寬闊——據記載這條道路最寬時可以並行七乘馬車,足見這項工程的浩大。而最令人歎服的是,根據考古學家考證,秦直道修築之初,所有鋪路的沙土都是經過特殊處理的,所以歷經數千年,這條古道上只有荒草沒膝,卻不會長出高大的樹木。以上種種,都讓我們不禁再次感嘆數千年前古人的智慧。

西安向北一日深秋自駕遊,偶遇中國第一條高速公路,感嘆古人智慧

千年秦直道

想了解更多冷門、好玩的旅遊地,歡迎大家關注“小漁的行旅日記”。和小漁一起發現世界更多美景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