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東方——《建國大業》影評

“孩子,我們並不只活在我們所屬的時代裡,我們身上也抗著歷史,不要忘記你在這個房間內看到的每一樣東西都曾經是嶄新的。”——喬斯坦.賈德

《建國大業》這部影片為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週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會議召開60週年而拍攝。這部影片講述了從抗日戰爭結束之後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前夕發生的一系列故事。中國共產黨為了來之不易的民主和平,放棄了部分佔領的解放區。毛澤東、周恩來等人親自前往重慶同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政權進行和平談判。然而,國民黨絲毫沒和談的誠意,撕毀《雙十協定》,向中原解放發動進攻,至此,內戰全面爆發。期間,以毛澤東為代表的共產黨人一方面制定以革命戰爭反對革命戰爭的方針,全面進行反擊。另一方面,中國共產黨積極同各民主黨派協商,積極建立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獲得了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召開奠定了廣泛的群眾基礎。

日出東方——《建國大業》影評

“居安思危,也是一個民族成熟的表現。”身處和平盛世,我們最不能忘記的是那些站在我們身後,為我們建造了和平盛世的英雄們。《建國大業》這部影片展示了一段偉大的革命歷史,讓我們更加深感革命的來之不易,亦會更加的珍惜如今的和平盛世。車爾尼雪夫斯基就曾說過:“歷史的道路不是在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田野中前進的,有時穿過塵埃,有時穿過泥濘,有時橫渡沼澤,有時行經叢林。”我們踏著前人走過的足跡,希望能摸索著他們留下的珍貴線索,循序漸進,不忘初心,勇往向前。

日出東方——《建國大業》影評
日出東方——《建國大業》影評

從電影的敘事風格上看,《建國大業》這部影片一改以往的影片中對偉人高大偉岸、不苟言笑的表現手法,而是通過各種具體的細節豐滿豐富人物形象。比如影片中兩次描寫了周恩來總理的“失態”。一次是當週總理知道馮玉祥將軍被活活燒死之後悲怒地下黨成員,另一次是淮海戰役勝利之後,周總理喝醉了酒,和朱德劉少奇等人唱起了《國際歌》。在這兩次的場景中,周總理都是頭髮蓬鬆不理的狀態。想到總理,我們心中所最先呈現的應該是那個提出“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少年英雄,是那個在日內瓦會議中“舌戰”十六國的偉大外交家。而這樣的總理形象不僅豐滿了人物形象,彌補我們對周恩來總理形象的空缺,而且為影片的敘事風格做了鋪墊。筆者印象最深刻的一場戲是一群領導人在慶祝淮海戰役勝利的時候,鏡頭切到兩個孩子上從窗內往外望,懵懂的眼神中透著她們的不理解,此時的她們,或許不懂大人們在樂什麼。導演很巧妙的安排了這樣的一組鏡頭,透過兩個孩子角度看淮海戰役的勝利對當時領導人們的重要性,對中國群眾的重要性。這兩個孩子在影片中出現了兩次,還是一次是兩個孩子搶著讓毛主席揹她們回家,最後周總理背了一個,毛主席背了一個。其實,她們是歷史的見證者,她們沒有參與到當時的事件之中,但是她們看到了見證了那個時候她們眼中的“爸爸”“伯伯”,也替我們見證了歷史,正是這種“見證”讓影片更具有真實性。

日出東方——《建國大業》影評

而且影片中還運用了第三方的敘述角度,第三方敘述的大主線是以民主黨派的態度看待國共雙方之間的糾爭,小主線是以各個階層人物事例態度烘托主題。第三方的敘事表達方式一方面拓寬了影片的敘事角度,另一方面更凸顯了影片的客觀公正。比如影片中有幾處是寫知識分子在街上演講後遭到國民黨的殘殺,還有當宋慶齡看到士兵們上海後完因疲憊一排排睡在街上時候,宋慶齡眼淚含在眼眶裡了,她的心境、態度也發生了變化,為她之後北上參加開國大典做了合理的鋪墊。第三方不僅僅是知識分子,重要人物,還有各種人民群眾的反映也是第三方態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比如為毛主席做飯的老郭在敵軍轟炸機來臨的時候,心裡還想著廚房裡還有給主席燉著的菜,不顧危險跑回廚房,被轟炸而死。老郭其實是人民群眾的一個代表,通過這樣一個小人物的故事,我們就可以看到人民群眾堅定的和中國共產黨站在一起,同舟同濟。在描寫國民黨的人物的時候,影片也是採用從各個角度各個方面分析各個人物。比如蔣經國赴上海整頓經濟,觸犯了以孔家為代表的商界人士的利益,然而由於官僚主義,親屬之由,整頓執行不下去。從側面的角度反映了國民黨內部的腐敗。馮玉祥將軍的態度也預示著國民黨已經慢慢失去人心。

日出東方——《建國大業》影評

從電影的影調上看,整部影片以暗調為主,黑白和彩色畫面雙重運用,體現了一種厚重的歷史感和真實記錄的風格。影片中有幾處是有黑白畫面轉向了彩色畫面,筆者印象最深刻的有兩次,一次是淮海戰役勝利,群眾慶賀的時候,畫面中群眾的特寫由黑白轉向了彩色,不僅說明了人民群眾和中國共產黨一路相伴,同悲同樂,也暗示著光明即將到來了。而另一次是渡江戰役之前毛主席閱兵的時候,毛主席回顧了一路的奮鬥過程。畫面有黑白轉向彩色,預示著中國革命的奮鬥並沒有白費,光明就在眼前,勝利即將到來了。

日出東方——《建國大業》影評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的光線運用也是精心設計。共產黨一方的光調較為的明亮,預示著曙光、希望。而國民黨一方的影調都是以暗灰調為主,暗示著黑暗、沒落、沒有希望。非常有意思的一個畫面是中共中央遷往北平的時候,一束光照耀著共產黨人往前行駛的車輛上。而且很多時候,在室內的場景裡,共產黨人在開會講話的時候,光往往從窗外照射進共產黨人的臉上。一系列的光線設計都預示著中國共產黨即將領導中國人民走向勝利,走向光明,暗示著希望在共產黨身上。在國民黨一方,多運用剪影的光線處理。不管是蔣介石和宋美齡走出大門的時候,還是蔣介石在知道大勢已去之後落寞的背景,都採用剪影的處理方式。剪影往往給人一種寂寥落寞之感,這正好和國民黨當時的現狀相吻合,隱喻了國民黨的沒落。

日出東方——《建國大業》影評

影片的結構方式也令人眼前一亮,特別是在很多過渡手法上,影片擅長運用了造型的相似因素和畫面方向統一進行過渡。筆者印象最深刻的一次過渡是白崇禧開槍之後,畫面轉到和平鴿被打倒,蔣介石和蔣經國談話,說明不能嚴懲孔家的原因。暗示國民黨自己把和平打掉了,自己毀滅了自己。在畫面的構圖設計上,影片採用了很對對稱的構圖,對稱構圖有穩定、平衡、相呼應的特點,符合中華民族的傳統。

日出東方——《建國大業》影評

影片的鏡頭也是影片的一大特色。影片中多采用大俯拍的運動鏡頭。大俯拍的手法,便於展示景觀看清整體的畫面。畢竟是革命題材的電影,要表現戰爭、士兵,大俯拍是最好的表現手法。聲音的處理也是影片成功的重要一個因素,影片中的背景音樂的處理和情節融合的恰到好處。影片最開始的音樂就是從鐘聲敲響起徐徐展開。鐘聲一敲,預示著新的開始了。影片中最有感覺的背景音樂當屬淮海戰役勝利的時候慶祝的時候由敲鑼打鼓的歡樂聲轉向了哼唱的深沉背景音樂。深沉的背景音樂給人心靈一震,勝利的來之不易不感而知。而最有意思的背景音樂在召開中國共產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二次會議之前,重要人員一個一個走進會場時候的輕鬆歡樂帶有幽默色彩的背景音樂。或許有人覺得這樣輕鬆歡樂的音樂與嚴肅的開會場景不搭,但正是這輕鬆幽默的背景音樂顯示了中國共產黨的民主親切,同時也預示著西柏坡會議之後,將是一個新的開始,暗示著距離最終的勝利不遠了。

文 吳珊珊

編輯 趙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