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妻鶴子,尋找一種真正的詩和遠方的生活

  山么

  說起詩和遠方,世人大多先想起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我們以為陶淵明已經是極致了,可是歷史上還有一位厲害的隱士,此人叫林逋,北宋人,比蘇東坡早生了七十年。

  林逋通曉經史,但不願做官,性格孤高,淡泊名利,溫文爾雅。幼時家貧,但讀書很勤奮,以書為樂。早年間遊山玩水,四處結交性情相投的朋友,後來選擇西湖旁的孤山歸隱。因為家貧嘛,他又不願做官,也沒什麼積蓄,只能在山上搭個簡易棚子,能避風雨就滿足了。他每日就是寫詩作畫,欣賞梅花,飼養白鶴,種地採藥,有時泛舟西湖,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

  他日日與梅相處,寫的詠梅詩句別具神韻。“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山園小梅》”。這麼美的詩句他寫完就扔了,不會把它當作多麼了不起的事。他的朋友深感可惜,每每見到詩句,便默誦下來,回去後再記下來,這才有了林逋的傳世的詩作三百餘篇。

  如此才華橫溢加上性情迥異之人,他的名望越傳越遠。皇帝宋真宗珍惜其才,命地方官照顧林逋的生活。林逋雖然歸隱山林,終日不知所終,但是來訪的好友還是很多的,大多是仰慕其才華而來的。林逋這一點還是通人情的,他整日不是泛舟西湖就是在山林裡遊蕩,如果有客人登門拜訪的時候,總不能讓客人見不到主人吧,於是讓門童把消息通報給他,通報的方式也有意思,把關養的白鶴放出來,林逋見到鶴飛了,便回家會客,真要算是詩畫的人生了。

梅妻鶴子,尋找一種真正的詩和遠方的生活

圖片選自網絡

  幾十年之後,蘇東坡到杭州做官,對林逋大為欽佩。性情就不用說了,還有詩文書畫。本來蘇東坡的詩詞書畫在當時是聞名天下的,他的詞一出來,抄寫傳播的非常之迅速,一時之間“洛陽紙貴”。這樣的一位大家是怎麼評價林逋的文采的呢?他說,林逋的詩文清淨而富意蘊,書法秀逸而藏勁健。他希望自己能化作山間的一株植物,伴隨林逋高潔的品格度日。林逋與同時代的大文人范仲淹、梅堯臣等有詩唱和。若是蘇東坡早生幾十年,應該會留下更多的千古佳話以及佳作。

  林逋老的時候,預備身後事,在草廬旁邊給自己修建了墓穴,並作詩曰:“湖上青山對結廬,墳前修竹亦蕭疏;茂陵他日求遺稿,猶喜曾無封禪書。”他去世後,當時的皇帝宋仁宗賜他一個諡號“和靖先生”。這在歷史上是極其罕見的,皇帝給一個平民百姓賜名號。足可見林逋的名聲有多貴重,贏得了天下人的敬重和仰慕,敬重其人品,仰慕其才華。

  關於林逋的隱居,大多數傳說是他不仕不娶,性情淡薄,隱居在孤山上賞梅觀鶴,故稱“梅妻鶴子”。但又有一說是這樣的,林逋有妻有子,但是妻子先他去世,他便不再他娶,歸隱孤山。因為林逋留下一闕詞是描寫男女愛情的,“吳山青,越山青。兩岸青山相對迎,誰知離別情?君淚盈,妾淚盈。羅帶同心結未成,江頭潮已平——《相思令•吳山青》”。詞句裡隱藏著深厚的情意,只是深深埋在心底,讓人看到的卻是“潮已平”。而且,後人在他的墓裡發現了一個硯臺和一枝玉簪,這玉簪也是引起了人們的無限遐想,是自己的?還是故人的?

  

梅妻鶴子,尋找一種真正的詩和遠方的生活

  除了蘇東坡極為推崇林逋,時間到了清代,乾隆皇帝對他也是十分敬慕。他六下江南,其中有五次在杭州孤山行宮,沐浴薰香,品讀林逋詩文畫卷,極為虔誠。乾隆年老的時候,將林逋的文稿錄入《石渠寶笈續編》,珍藏在自己的寢宮——寧壽宮裡。

  後世又有一文人深受林逋的影響,他就是林則徐。林則徐的父親效仿本家祖先養鶴,並將長子取名為林鳴鶴。林則徐來到孤山,為林逋修墓,在墓旁補種了三百六十株梅花,又養了兩隻鶴與墓前,與林逋相伴。

  我們現代人常說的“詩和遠方”,是一種精神追求,但是脫離不了物質追求。畢竟,這個世界離了錢是寸步難行的,誰真的有勇氣選擇隱居種地為生?所以經受一定的清苦、不追逐名利的人生才算是真正的“詩和遠方”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