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妻鶴子”林逋:找到自我,併為其堅守一生

“梅妻鶴子”林逋:找到自我,併為其堅守一生

林和靖先生


導語:4月25日凌晨的時候,老羅做出了關於“4月24日羅永浩直播室現場翻車事故的補救措施”的回應。原本我並不是很喜歡老羅,但看完這個視頻我卻滿滿的感動。真誠、知錯就改是我們從呱呱墜地時父母就教給我們的道理,可是終究有時還是屈服於現實。喜歡羅永浩,恰恰是因為他是理想主義的踐行者,他實現了我們很想去做但是卻沒有勇氣去開始的遺憾。

其實相比於把羅永浩定義為“理想主義的實踐者”而言,我更願意叫他“追夢者”。古往今來的“追夢者”,老羅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後一個,更不是名頭最大的那一個。最起碼,我們都知道有個“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陶淵明,當然,除了陶淵明還有很多。

比如,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討的,以“梅妻鶴子”而聞名後世的那位著名隱士——林逋。為什麼要討論他呢?他“以梅為妻以鶴為子”的生活狀態,遵循自我的精神追求,讓我們羨慕,活成了我們現代人都想要卻不敢的模樣。

“梅妻鶴子”林逋:找到自我,併為其堅守一生

“梅妻鶴子”林逋


林逋其人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這是一句膾炙人口的詠梅的詩,提起梅花,我們首先能想到的便是這句。這句詩顯然比北宋的林逋,這個寫詩的人更加廣為人知。

若論起詩來,這句詩也當不得什麼新鮮,五代南唐的江有為有句殘詩:“竹影橫斜水清淺,桂香浮動月黃昏。”很多人都替江有為感到可惜,明明是他先有的這句,林逋不過是改了幾個字就出盡了風頭。

南唐的江有為這句詩無疑是寫的極好的,可惜它無題,還沒有完整的詩篇描述敘事,讓人感覺不到主人公想要表達的力量,所以很難引起我們共鳴。而林逋的《山園小梅》,則是基於他的生平,我們喜歡這首詩的同時,更沉醉的是林逋“弗趨榮利”、“志趣博遠”的思想性格。

“梅妻鶴子”林逋:找到自我,併為其堅守一生


舉個不太恰當的例子,張韶涵的翻唱歌曲《阿刁》為什麼比原唱更激盪人心?是因為我們瞭解她成名背後的辛酸,她唱這首歌是讓我們覺得她在唱自己,林逋的《山園小梅》就是如此。

林逋看似是在詠梅,倒不如說他是在給自己的人生下個註解。蘇軾就在《書林逋詩後》說:“先生可是絕倫人,神清骨冷無塵俗。”其實僅僅這些文字,我就已經對林逋有了簡單刻畫。

林逋生於967年,卒於1028年,字君復,宋仁宗賜諡“和靖先生”,他從小便是個刻苦好學的人,通曉百家經史。按照北宋那種崇尚學習和“學而優則士”的普遍觀點,林逋不出意外也會報效朝廷,像北宋絕大多數文人那樣在官場上發光發熱,寫詩詞、書畫最後名揚天下的吧。

可惜人生總是不可預料,人世間多了一個隱居而不避世,舉世皆知的西湖隱士、“梅妻鶴子”——林逋。

關於林逋為何無妻無子等問題,史書並未給我們答案,我們對於他的瞭解多從他的詩作中解答。可惜我們平常人拼命追求的確實他不屑去做的,他寫詩隨寫隨撕,不想靠這些揚名。

“梅妻鶴子”林逋:找到自我,併為其堅守一生


重要的不是“梅妻鶴子”,而是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除了那首最為人津津樂道的詠梅絕唱外,林逋的“梅妻鶴子”也讓人好奇。在那個“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古代,林逋的舉動似乎有些“另類”。當然,這件事在如今似乎越來越不新鮮,晚婚甚至不婚是一種逐漸流行的趨勢。

我從來不想獨身,卻有預感晚婚

我在等,世上唯一契合的靈魂

李宗盛的歌《晚婚》唱出了,我們大多數人的想法。所謂的“不婚主義者”說是不婚,也許只是感覺自己還沒到能結婚能負責的時候,也許只是沒有遇到那個對的人。隨著教育的普及,生活水平的提高等等,我們可能更注重自我而不是非強求一個有婚姻的“完整人生”。

《全宋詞》中記載了林逋的三首詩,其中有一篇和林逋淡然出塵的氣質很不搭的《長相思·吳青山》。

長相思·吳山青

吳山青,越山青。兩岸青山相送迎,誰知離別情?

君淚盈,妾淚盈。羅帶同心結未成,江頭潮已平。

這首詞反覆詠歎,情深韻美,讀起來也不拗口,很容易理解。詞以一女子之口,抒寫她婚姻的不幸,與情人訣別的悲懷。後人多有揣測,林逋是不是因為有過一段刻骨銘心卻無疾而終的愛情,才能寫出這樣悲情的詩呢?林逋一生未娶是不是也與這有關呢?

世人多喜歡八卦,我也不例外,我們都很想知道林逋為何一生“以梅為妻,以鶴為子”。史書中沒有記載我們就從詩句裡自我分析,力求還原“真相”。真相是什麼在我看來也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我從林逋身上看到了人生的另一種精彩,追求精神世界的富足圓滿。

“梅妻鶴子”林逋:找到自我,併為其堅守一生


作為一個尚不知情為何物的“小孩”,我似乎不夠資格談愛情,但從我的所知所感來看,我想談談責任。關於家庭的責任有兩方面,一個是對自己負責,一個是對家人負責。我很贊同的一個觀點是把自己放在首位,首先學會對自己負責,只有先管好自己進而才有能力去照顧他人,忽略自己而把別人放在首位是很危險的一件事情,要不是失去自我,要不就是埋下隱患。

結婚不是一件必須完成的事情,對林逋來說醉情于山水顯然更讓他滿足。你覺得,對一個如此痴迷於青山綠水的人而言,結婚是不是一件好事呢?我不提倡不婚,但我覺得還是應該看清楚自己內心真正的需求,而不是為了“合群”、“合理”而違背自己的內心。

“梅妻鶴子”林逋:找到自我,併為其堅守一生


隱居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我們很容易知道自己為何隱居

“隱居”這件事情古今中外的討論度都很高,現代也有不少想要隱居的人,世界那麼大我們都想拋開眼前的苟且去看看。我們嚮往陶淵明筆下的“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也向往梭羅筆下的瓦爾登湖畔,更對身邊報道中那些放棄現在的一切而選擇“隱居”生活的人敬佩和豔羨不已。

可於我們大多數人而言,平凡的我們好像沒有勇氣去做這些,對我們來說“逃避現實”的隱居最後還是會被現實打敗,只留下一地雞毛。不僅我們,林逋的隱居也不是那麼“雲淡風輕”。

南宋的文及翁寫詞來諷刺他:“借問孤山林處世,但掉頭、笑指梅花蕊。天下事,可知矣!”我們不難理解文及翁對他的諷刺,北宋這時雖然看起來一片欣欣向榮,但是危機依舊潛藏四處。像范仲淹這般“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才是每個讀書人該走的正道,你林逋滿腹詩書,就因為看不過官場黑暗就隱居於此,逃避現實像話嘛!大道理我們都懂,相信林逋也懂,但他還是如此選擇顯然有自己的考量。

然吾志之所適,非室家也,非功名富貴也,只覺青山綠水與我情相宜。

不是每個人都能將自己審視的明白,更知道自己應該去做什麼的。我非常佩服林逋能知道自己的“前路”,並堅守自己的內心不為外界所移。你說林逋不入仕有遺憾嗎?我想,會有的,但人生哪有十全十美,總有自己不能實現的東西。

“梅妻鶴子”林逋:找到自我,併為其堅守一生


我們從後世人的角度來講,林逋隱居不為官,其實是益處大於壞處的。就林逋的性子而言,他入官場可能並不會有什麼大的作為,但他于山中隱居卻磨鍊了心性給後世的文壇留下來很多如此之好的“隱逸詩”,正因為有林逋這樣的人我們才會有如此全面、風格內容多樣的文化可以來汲取養分,這是其一。其二,

林逋雖隱居卻不避世,同朝廷官員來往,有“山中宰相”之稱。林逋不入朝為官,不代表他不關心國家大事,他雖不在朝堂可也能從局外人的角度更清醒的認知一些事情,給來往的為官者提出意見。

范仲淹年輕的時候曾拜訪林逋,有詩《和沈書記同訪林處士》為證。一直以來都心憂天下的范仲淹,為什麼要拜訪林逋這種隱士?答案顯而易見,他想“隱居”。此時的范仲淹還不是後來北宋那個赫赫有名的改革家,他在官場底層沉浮,不得志、心情極度鬱悶。所以他想要來追隨林逋,同林逋一道,讓林逋給他指點迷津。

我不太清楚這個過程中發生了什麼,只是瞭解到,范仲淹和林逋相交以後,林逋看范仲淹身上積極向上的狀態,有那種要報效朝堂的本事和願景,所以他鼓勵范仲淹從政。也說不定,正是由於林逋的激勵,才有了後來那個改革家范仲淹。

“梅妻鶴子”林逋:找到自我,併為其堅守一生

林逋畫像局部

我們每個人都有失意、彷徨、厭煩了現在境況的時候,但不是所有人都能成為林逋的,我們可能和范仲淹一般只是需要在短暫的迷茫時,在“隱居”這裡停靠一下,繼續未來的旅途。

隱居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和林逋同期的許洞就作詩嘲笑林逋:“寺裡掇齋飢老鼠,林間咳嗽病獼猴。豪民遺物鵝伸頸,好客臨門鱉縮頭。”我們後人則更傾向於林逋雖清苦也能自給自足,說他種了365棵梅樹,每棵梅樹所結的梅子就是他一天的生活費。對於我們來說忍受不了的清苦,可能於他來說都比不了精神上的滿足吧。想要的東西不一樣,能容忍的限度也就不同。

“梅妻鶴子”林逋:找到自我,併為其堅守一生

林逋


結語:

人生很難,因為很難去做選擇,魚和熊掌從來都不可兼得。人生很難,難在找到自我。我們生活在一個大的集體中,很容易就選擇從眾。不同則意味著承擔更多的壓力,都會想要過的輕鬆一點。這個世界誘惑也很多,即使找到了自我,也很一直相信自我,一直堅守下去。

“理想化”有時雖被人嘲笑,但一個理想的踐行者是被我們這些有理想的人所喜歡且尊重的,我們喜歡林逋,也喜歡羅永浩,我們也在努力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樣,像他們一樣。

“梅妻鶴子”林逋:找到自我,併為其堅守一生

再說導語部分提到的事情。很多人都說,羅永浩這個所謂的直播事故,可能就是一場套路呢,原本價格本身就是9.9元呢。這些問題我也思考過,但我更願意去相信,更願意去為了“理想”二字去買單。可能我還年輕,還沒經歷過社會的殘忍,每次我爸媽好心好意讓我小心人間險惡的時候我就回應他們——也許沒那麼壞。父母只當我對他們的教導不以為然,可事實上我對“拐賣、強暴、逼迫、壓榨”的新聞關注度不比他們少,但我還是想多一點“相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