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脱贫故事】“新市民”池恒:用老手艺创造新生活

在全力做好“新市民·追梦桥”工程建设中,丹都街道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凝心聚力的作用,进一步激发搬迁群众创造美好新生活的决心与信心,鼓励搬迁群众充分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把老手艺带进新家园,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

走进丹都街道龙生社区,一家思南手工米粉加工坊的机器正轰隆作响,在加工坊里忙着制作米粉的正是社区居民池恒。

【我的脱贫故事】“新市民”池恒:用老手艺创造新生活

说起如今的幸福生活,池恒和妻子杨胜琴满脸笑容

2019年,池恒一家六口从思南县搬迁到万山区龙生社区,为了方便照顾家人,他决定在家门口开一家思南手工米粉作坊。如今,生意越来越好也让一家人的生活也愈发向好。

“目前,我们米粉加工坊的产量一天可以达到500斤,跟我们合作的米粉店有5家,他们每天的需求量都达到了200斤,所以我们每天的总营业额都有上千元。而且我们这个米粉主打的是传统的做法和口感,和其他店里的都不一样,所以我相信我们家的思南纯手工米粉在这边肯定会越做越好。”池恒坚定道。

思南米粉绵软独特的口感,不仅让搬迁而来的乡亲们在新家园里吃到了正宗的家乡味道,也让不少慕名而来的食客赞不绝口。

【我的脱贫故事】“新市民”池恒:用老手艺创造新生活

“这个是他们自家做的手工粉,味道和口感都特别棒,我天天都在这里吃,有时候还会带朋友过来吃,他们也说很好吃。”食客戴真良笑着点赞道。

【我的脱贫故事】“新市民”池恒:用老手艺创造新生活

池恒告诉记者,别看现在米粉店生意火爆,不久前这里还是一片冷清。由于龙生社区离市区较远,客流量较少,仅靠社区居民消费取得的营业额是远远不够支付米粉加工坊所需的房租、水电费用,日益亏损像一块大石头压在了池恒的肩上。社区干部在上门走访知晓情况后,便帮助池恒一起解决问题,为他找客源,才让他打消了顾虑。就这样,池恒一家店一家店的跑,一家店一家店的送,终于打开了销路。

“以前我们在外面打工,一年到头都回不了两次家,工作又忙,收入也不稳定。搬进城后,我们就回来开了个粉馆,既方便照顾老人和小孩,一家人也可以在一起安安稳稳地过日子,终于不用再外出务工、奔波了。”对比往昔,池恒妻子杨胜琴倍感幸福。

【我的脱贫故事】“新市民”池恒:用老手艺创造新生活

杨胜琴将刚制作好的米粉端到秤台

幸福生活都是奋斗出来的,池恒一步一个脚印,靠着自己的努力终于在城市扎下了根,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将美丽愿景变成了美好新生活。(万山区融媒体中心 廖雪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