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貨車又惹禍:普及液力緩速器為啥這麼難?

文/楊倩

【商車邦導讀】對於液力緩速器在國內的推廣普及情況,商車邦走訪了一些卡車司機,從瞭解情況、是否配置、以及不選擇安裝的原因等三方面進行了調查。

大貨車又惹禍:普及液力緩速器為啥這麼難?

新京報記者 黃啟鵬 攝

大貨車又惹禍了。近日,國道104福州羅源縣發生的一起嚴重的貨車交通事故牽動著人們的心。據悉,事故車輛是一輛重型半掛牽引車,運載水泥管樁,遇到長下坡路段,剎車失靈、車輛失控後偏離主車道,側翻撞上路邊2棟民房,造成貨車駕駛員及群眾共9人死亡、8人受傷。如果,這輛貨車安裝有液力緩速器這樣的輔助制動裝置,這樣的悲劇可能就不會發生。

“長坡”“剎車”等字眼,對卡車司機而言並不陌生,在連續上下坡路段,免不了長時間連續制動,然而連續制動將導致制動效能急速下降,嚴重的話則會出現剎車失靈。為保障行車安全,卡車司機都會定期更換剎車片,也有卡車司機表示自己有雙重安全保障,除了定期更換剎車片以外,另一重保障就是安裝“液力緩速器”。

大貨車又惹禍:普及液力緩速器為啥這麼難?

從2018年5月1日開始,《營運貨車安全技術條件》載貨汽車標準正式實施。其中第5.9條明確要求N3類載貨汽車(也就是載重量在12噸以上的貨車),應裝備緩速器或其他輔助制動裝置。輔助制動裝置性能應使整車滿足GB12676規定的Ⅱ型或ⅡA型試驗要求。從技術角度來說,要想滿足國家規定的車輛制動要求,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加裝液力緩速器。

那麼,“液力緩速器”到底是什麼?液力緩速器是一種重要的輔助制動裝置,安裝液力緩速器可以在長下坡過程中大幅減少剎車裝置的使用,從而避免因長時間制動引起剎車失靈的重大安全問題,進一步提升行車安全。

1961年,德國福伊特公司研製出了第一臺液力緩速器,隨後得到廣泛的應用。後來歐洲部分國家制定法規,要求5噸以上的公交大巴和9噸以上的載貨車都必須裝配機械制動以外的輔助制動,而人們普遍採用的輔助制動裝置就是液力緩速器。在中國,隨著法規的日益完善,卡車標配液力緩速器也成為了趨勢。國內各大車企及零部件企業都在加大推廣液力緩速器的普及,廣大卡車用戶特別是重卡用戶對這一技術也逐漸熟知。

大貨車又惹禍:普及液力緩速器為啥這麼難?

對於液力緩速器在國內的推廣普及情況,商車邦走訪了一些卡車司機,從瞭解情況、是否配置、以及不選擇安裝的原因等三方面進行了調查。

“咱們也沒用過,聽用過的人說挺安全係數挺高的”,商車邦調查採訪的幾位卡車司機都對液緩有很高的認知。尤其對於經常跑山路的卡車司機來說,液力緩速器更像是一張安全盾牌,就像有的卡車司機說的“跑雲貴川那邊真是有用,裝了液緩在山區跑車速容易控制”。但在車輛是否配置液緩調查時,還是未安裝液緩的用戶居多。卡車用戶對於液緩既然有高認知,為什麼會不選擇安裝呢?

大貨車又惹禍:普及液力緩速器為啥這麼難?

“東西是好東西,就是價高”,這是很多卡車司機的共鳴之處,也正因為價格門檻讓大部分卡車司機放棄安裝液力緩速器。未安裝液力緩速器的卡車司機算了一筆賬:每半年更換一次剎車片,連工帶料更換主車前四輪的剎車片每個大約花費200元,如果跑雲貴川路線,剎車片更換更加頻繁,成本也會相應增加。“水不能斷,也不能燙,必須經常加水,不然水熱了剎車剎不住了。除了剎車片外,輪胎也容易受損,也是一筆成本。”

相對安全性能,目前很多卡車司機更看重的還是成本。受制於購車資金壓力,未安裝液緩的卡車司機表示,能接受的液緩價格區間在1萬-2萬元。據商車邦瞭解,目前,國內重型液緩產品價格也在逐步下降,已經可以讓很多用戶能夠承受。

從短期看,在購買初期安裝液力緩速器,用戶購車花費的成本的確上升不少,但從長遠考慮,尤其對於跑山路多的卡車司機而言,將降低輪胎、剎車片的磨損消耗,維修費也能省下一部分,會抵消一部分購買成本。更重要的是,液緩有價,安全無價。有了安全這個“1”,後面的“0”才有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