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德國電影《沉默的教室》

聊聊德國電影《沉默的教室》

聊聊德國電影《沉默的教室》

《沉默的教室》

《沉默的教室》是一部來自德國的劇情電影,影片主要由耶迪斯·特里貝爾羅納爾德·策爾費爾德等主演,劇情豐富,耐人尋味,網友們對這部電影的評價也是相對不錯!

聊聊德國電影《沉默的教室》

這部電影與今年3月在德國上映,如今引入大陸,看過的人不多,在豆瓣上僅僅有數百人給與評價,並且打出了

8分以上的好成績,這必然是有著它的道理的。

聊聊德國電影《沉默的教室》

故事發生在1956年的東德,兩名高中學生,提奧庫特在去往西柏林給外公的上墳的路上,去觀看了一部正在熱映的電影《叢林女神莉亞娜》,然而電影開始放映之前,卻恰巧看到了關於匈牙利十月起義的新聞報道。

這種倡導自由獨立,擺脫殖民的吶喊在世界歷史上並不少見。所以匈牙利希望擺脫蘇俄的統治,在這一點上與東德有著相似的境地。

聊聊德國電影《沉默的教室》

高中學生永遠都是最容易煽動的群體,他們熱血,激情,充滿著對生活的渴望,但是也許這也正如同一把懸在項上的一把尖刀,無聲無息中毀壞了他們的生活。

兩名學生懷揣著對統治的憤怒回到東德,在班級中宣言又在飯館中挑釁進駐在東德的俄國士兵,所幸的是儘管被抓住後也依舊能夠因為一句“

開玩笑”草草了事。

聊聊德國電影《沉默的教室》

沒經歷過戰場,就永遠不會知道什麼是地獄。同樣,沒經歷過挫敗,就永遠覺得自己會是世界的主宰。人們對於學生的這種魯莽和直率都有著一定的包容性,這也就促使了這群孩子在後來犯下的大錯。

匈牙利起義的事情在班級中傳開,於是班級裡的絕大部分同學突然產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因為東西德的政權不同,所以兩面的新聞報道是完全不一樣的,因此在同學保羅的引薦下,全本集體在放學後前往其大伯的住處,

收聽來自西德的廣播

保羅的大伯住在荒郊,他本身對俄是有著強烈的敵意的,其原因是在45年前自己的農莊被俄國士兵燒了個精光,因此當聽到這些學生想要聽西德的廣播後,表示欣然歡迎。

聊聊德國電影《沉默的教室》

從此,一班的學生經常會在放學之後來這裡收聽西德廣播。從這裡其導火索正式被點燃。

當他們有一天在西德的廣播中收聽到當時的球王“普斯卡什”死於迫害後,這個早就醞釀已久的暗雷終於引爆。庫特在一節歷史課前突然向全班表示,要在課上

為那些在起義中死去的人默哀二分鐘

這本事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可當它涉及到多個政權後,哪怕僅僅只有兩分鐘,就足以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

在接收到沉默示威後,歷史老師怒不可揭,儘管校長在得知後極力封鎖消息,可消息依舊被傳到了教育部的耳中,並且下派人員來親自調查這件事情,甚至連曾經遭受過納粹迫害的教育部長也親自來到這個班級詢問這件事。

聊聊德國電影《沉默的教室》

學生永遠都是學生,儘管有提奧這種人小鬼大的機靈鬼盡力去團結同學與大人做抗爭,卻依舊抵不過不擇手段的權謀家們。

在一點點的調查中,教育部沒用多久就詐出了那個藏在荒郊的西德收音機,並將其逮捕。但是錯誤已經產生了不良的影響,事情總需要其中一個人去承擔,但是所有人抱著“法不責眾”幼稚心態始終堅持著。

教育部無所不用其極,在最終的審訊中逐漸挖出了幾名主要學生的家庭背景。

聊聊德國電影《沉默的教室》

  • 提奧:父母健全,有一弟一妹,家境一般,父親是一名鍊鋼廠的工人,曾參加過革命運動,最終為了家庭接受改造,安靜的生活下來。
  • 庫特:官二代,父親是城市委員會的主席,家中最具權勢,卻也是默哀運動的發起人,其父親與埃裡克有著糾纏不清的關聯,最後被埃裡克供出。
  • 埃裡克:電影中最悲慘的人物之一,曾是第一個反對庫特發起默哀運動的人,因為他的父親是一名被納粹迫害的士兵,因此痛恨納粹,可在教育部隨後的調查中,為了使其說出幕後主使,竟然挖出了他父親去世的真相,讓其痛不欲生,幾度癲狂,最後只能出賣庫特。

原以為庫特被埃裡克供出後,會讓這個班級恢復平靜。可是埃裡克知道父親去世真相後,發狂開槍打傷了他們的納粹教官,面臨著十年的牢刑。

隨後整部電影最為諷刺的一幕出現了。教育部的人來到庫特的家中,與其父親商討後,表示:埃裡克已經面臨著牢獄之災,只需在第二天說出幕後主使的人是埃裡克,懲罰他一人,就可以讓教室再度恢復平靜.....

聊聊德國電影《沉默的教室》

這是一部有點奇怪的電影,很多人認為它工整地敘述了以西方視角的反社反共求自由的坎坷歷程,一如多少年來那樣在傳統電影語境中將西方視為徹徹底底希望的化身而把紅色陣營的此時此刻比作當下煉獄。但同時奇怪的是,我們也不乏能從電影中多個主要人物口中聽到他們對社會主義的堅定和信賴。即使被出賣,被告知父輩的真相以至人生崩潰,被專權欺凌護佑不了自己的學生,那些多次聲稱社會主義美好的人,不管處境如何艱險使得他們的言論像是自保的藉口。

在整個電影的氛圍裡,與主題似乎略微相悖的這些觀點最終都並沒有給予相應的傳統上的諷刺效果,在它與傳統無異的結局裡,導演把自己的小心思插在了斡旋之地,他確實對那個時代那些制度的一部份被省略的美麗心存懷念。

聊聊德國電影《沉默的教室》

感同身受的異國觀眾如我們,儘可以在相似的官方話語,雷同的境外反動分子,熟悉的調查分化手段,鋼鐵般的女探員和她私下的卑鄙上找到歷史的影子。

瑞澤爾說過,當年如果馬克思有餘力能對社會主義制度下的官僚體系做一設想和研究,他可能更青睞資本主義。畢竟社會科學的發展早已經證明,政治思想和制度的變遷與官僚體系或者說治理組織的合理化是完全兩個方面。窮極社資兩姓百年間各類極權政府,由一兩處卡里斯馬統治上升到一整個科層結構的專政化,系統在自我演變,陣營和利弊權衡的價值體系也分崩離析而。能靜心看到這裡的讀者朋友,基本上也經歷過去年輾轉多次的的士司機之旅,大概率也看過1987,之後也可能會去維基南朝那份歷史。

聊聊德國電影《沉默的教室》

在東歐,資本主義是反動分子。在韓國臺灣,在冷戰時期的美國歐聯,赤色分子是永久的夢魘。而學運,從五四到法國五月風暴,到布拉格之春,本片的布達佩斯,同志亦凡人問為什麼同一種制度會在不同國家引起人性之惡,也就是問到底是制度引起的獨裁還是其他原因導致的專政,其實關於這一點,看電影是沒法釐清的,不那麼艱澀地從學理上了解,大家可以去看托克維爾的那本書。

讓我真正感慨想到的是,導演在淡化意識形態之爭的時候,即既沒有片面歌頌西方電臺的客觀真實,又沒有一昧從各個方面全景展現東德的窒息環境,它還有許多不斷產生的新美好和堅守的舊人。

聊聊德國電影《沉默的教室》

而採選的由一場似乎無關大礙的默哀而層層遞進誘發的政治恐怖,自老師到校長,督導到教育部科員,最後到部長,看客們似乎覺得太過小題大做,可深知學生背景們的官員卻非要錙銖必較,窮兇極惡地在找到責任人的同時還要瓦解學生間彼此的團結,因為他們知道一個人的思想叛國並不要緊,要緊的是基於一人的傳染而團結更多人的威脅,一個精通權力技術的官僚系統,自然明白只有另一個具有相當規模的系統才能有對抗的資格,而消解這個資格的必要,不是基於所謂人性之惡,而是一個組織,一個以統治為目標的團體對維存自我的應當之舉,這是沒有意識形態區分的普遍現象,以電影的手法可以填上不同的國家不同的社會,大家因而可以感受到相似的驚悚。

19世紀以來工業化迅速發展帶來的越發精妙的權力技術手段在不斷深入到日常治理的同時也深入到了獨裁的智慧裡,這點大家可以看福柯的《規訓與懲罰》,科層制的演變可移步韋伯的支配社會學,來略作深入一點的理解。

老規矩,關注同名公眾號回覆“沉默的教室”獲取資源。

你可能錯過了以下精彩內容

聊聊德國電影《沉默的教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