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卫组织说槟榔高致癌,央视却说没事。国内6000万食用人群该

之前一篇《槟榔王国中的割脸人》横空出世,在当年互联网广泛传播。一时间,人们开始重新审视槟榔这个致人上瘾的“软性毒品”。从2006到2016的十年间,因为槟榔导致的口腔癌数量翻了20倍。但很快,那篇文章就销声匿迹,沉入海底。与此同时,槟榔全国总产值一路高歌,站上500亿。在整体经济平缓的背景下,保持着每年30%的速度,疯狂增长。

世卫组织说槟榔高致癌,央视却说没事。国内6000万食用人群该

湖南不产槟榔,却在商业运作下,成为千亿槟榔产业链无可争议的霸主。在长期广告轰炸下,很多湖南人都能说出一句顺口溜:槟榔加烟,法力无边。槟榔泡酒,永垂不朽。但实际上,这个原产自海南的“软性毒品”,有百害而无一利。槟榔,还在祸害6000万湖南人,以及越来越多上瘾的中国人。在2003年,槟榔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一级致癌物。

世卫组织说槟榔高致癌,央视却说没事。国内6000万食用人群该

也就是说,在致癌威力上,槟榔和烟草、酒精、砒霜是一个级别的!嚼食槟榔与口腔癌的发病密切相关,在口腔医学界,既是共识,也是真相。“割脸人”的集体出现,更是因嚼槟榔的民俗而导致的口腔癌高发。49岁的敬思军已经两次入院了。第一次,他被切除了2/3的舌头,第二次,他被切开了气管。

世卫组织说槟榔高致癌,央视却说没事。国内6000万食用人群该

无法进食,导管从鼻子插到胃,虚弱的身体只能靠营养液维持。之前新闻曾经报道过一个28岁的患者。他从17岁开始嚼槟榔,11年来,每天都靠5、6颗槟榔提神。直到有一天,他发现口腔溃疡一直没有愈合,张口困难,甚至无法正常讲话。最后被医生确诊为口腔癌,唯一的治疗方案,只能是“割脸”保命。

在槟榔最大消耗国印度,口腔癌发病率世界第一。在世界所有食用槟榔的国家和地区,槟榔都已成为当地口腔癌的罪魁祸首。在人口不过700万的岛国巴布亚新几内亚,60%居民嚼食槟榔,口腔癌患病率高达千分之二。每年超过25000人,因为口腔癌而死亡。而在中国最大槟榔食用省份湖南,口腔癌患病率超出全国平均20倍。

世卫组织说槟榔高致癌,央视却说没事。国内6000万食用人群该

可以肯定地说,从你嚼食第一口槟榔开始,口腔癌离你的距离,就近在咫尺。作为一种高致死癌症,即使进行手术,超过半数的患者,也会在术后因复发而死亡。如果“恶魔的果实”在世界上真实存在,那这个果实一定是槟榔。槟榔作为一级致癌物,与砒霜、六价铬、二恶英、甲醛等并列。

之前央视13套《新闻30分》,曾大篇幅报道槟榔的强烈致癌性。节目一经播出,导致时下正值采摘季节的海南槟榔价格暴跌,全海南种植槟榔的230万农民减收30亿。但同年9月,央视2套《经济信息联播》便罕见公开“辟谣”称:“槟榔致癌”的说法,并无科学根据。关于槟榔致癌的声音也随之逐渐熄灭。

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一级致癌物,还曾上过央视新闻,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喜欢嚼槟榔?据研究,槟榔中含有一种名叫“槟榔碱”的物质,这种物质不但能刺激咀嚼者的神经,使其产生兴奋感,而且还能增强神经的耐受性,为致瘾打下基础。很多槟榔加工商为了让槟榔产生“劲儿大”的效果,在对其进行加工时会额外“加点料”,

世卫组织说槟榔高致癌,央视却说没事。国内6000万食用人群该

其中就包括富含麻黄素的麻黄,能明显刺激中枢神经,摄入过量,更是会提升神经的耐受性,最终导致摄入者对其产生病态嗜好。槟榔的话题隔一段时间便会重回公众视野之中,但关于其是否致癌仍未盖棺定论。那么,最后再问一个问题,你会让你的孩子嚼槟榔么?

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