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衛組織說檳榔高致癌,央視卻說沒事。國內6000萬食用人群該

之前一篇《檳榔王國中的割臉人》橫空出世,在當年互聯網廣泛傳播。一時間,人們開始重新審視檳榔這個致人上癮的“軟性毒品”。從2006到2016的十年間,因為檳榔導致的口腔癌數量翻了20倍。但很快,那篇文章就銷聲匿跡,沉入海底。與此同時,檳榔全國總產值一路高歌,站上500億。在整體經濟平緩的背景下,保持著每年30%的速度,瘋狂增長。

世衛組織說檳榔高致癌,央視卻說沒事。國內6000萬食用人群該

湖南不產檳榔,卻在商業運作下,成為千億檳榔產業鏈無可爭議的霸主。在長期廣告轟炸下,很多湖南人都能說出一句順口溜:檳榔加煙,法力無邊。檳榔泡酒,永垂不朽。但實際上,這個原產自海南的“軟性毒品”,有百害而無一利。檳榔,還在禍害6000萬湖南人,以及越來越多上癮的中國人。在2003年,檳榔已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一級致癌物。

世衛組織說檳榔高致癌,央視卻說沒事。國內6000萬食用人群該

也就是說,在致癌威力上,檳榔和菸草、酒精、砒霜是一個級別的!嚼食檳榔與口腔癌的發病密切相關,在口腔醫學界,既是共識,也是真相。“割臉人”的集體出現,更是因嚼檳榔的民俗而導致的口腔癌高發。49歲的敬思軍已經兩次入院了。第一次,他被切除了2/3的舌頭,第二次,他被切開了氣管。

世衛組織說檳榔高致癌,央視卻說沒事。國內6000萬食用人群該

無法進食,導管從鼻子插到胃,虛弱的身體只能靠營養液維持。之前新聞曾經報道過一個28歲的患者。他從17歲開始嚼檳榔,11年來,每天都靠5、6顆檳榔提神。直到有一天,他發現口腔潰瘍一直沒有癒合,張口困難,甚至無法正常講話。最後被醫生確診為口腔癌,唯一的治療方案,只能是“割臉”保命。

在檳榔最大消耗國印度,口腔癌發病率世界第一。在世界所有食用檳榔的國家和地區,檳榔都已成為當地口腔癌的罪魁禍首。在人口不過700萬的島國巴布亞新幾內亞,60%居民嚼食檳榔,口腔癌患病率高達千分之二。每年超過25000人,因為口腔癌而死亡。而在中國最大檳榔食用省份湖南,口腔癌患病率超出全國平均20倍。

世衛組織說檳榔高致癌,央視卻說沒事。國內6000萬食用人群該

可以肯定地說,從你嚼食第一口檳榔開始,口腔癌離你的距離,就近在咫尺。作為一種高致死癌症,即使進行手術,超過半數的患者,也會在術後因復發而死亡。如果“惡魔的果實”在世界上真實存在,那這個果實一定是檳榔。檳榔作為一級致癌物,與砒霜、六價鉻、二噁英、甲醛等並列。

之前央視13套《新聞30分》,曾大篇幅報道檳榔的強烈致癌性。節目一經播出,導致時下正值採摘季節的海南檳榔價格暴跌,全海南種植檳榔的230萬農民減收30億。但同年9月,央視2套《經濟信息聯播》便罕見公開“闢謠”稱:“檳榔致癌”的說法,並無科學根據。關於檳榔致癌的聲音也隨之逐漸熄滅。

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一級致癌物,還曾上過央視新聞,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喜歡嚼檳榔?據研究,檳榔中含有一種名叫“檳榔鹼”的物質,這種物質不但能刺激咀嚼者的神經,使其產生興奮感,而且還能增強神經的耐受性,為致癮打下基礎。很多檳榔加工商為了讓檳榔產生“勁兒大”的效果,在對其進行加工時會額外“加點料”,

世衛組織說檳榔高致癌,央視卻說沒事。國內6000萬食用人群該

其中就包括富含麻黃素的麻黃,能明顯刺激中樞神經,攝入過量,更是會提升神經的耐受性,最終導致攝入者對其產生病態嗜好。檳榔的話題隔一段時間便會重回公眾視野之中,但關於其是否致癌仍未蓋棺定論。那麼,最後再問一個問題,你會讓你的孩子嚼檳榔麼?

內容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