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實體困局:等車還是趕車?

傳統實體困局:等車還是趕車?


“3月初開工,到現在一個多月了,營業額比去年同期下降了八成,每天過來吃飯的寥寥無幾。”杭州某從事杭幫菜的老闆吳總跟我訴苦道,“你看,現在是飯點了,以前都做滿了,現在就我們幾個人。”吳總無奈地環顧四周,這是一家主打杭州口味私家菜的高檔餐廳,地理位置不錯,坐落於一家甲級寫字樓一樓顯眼位置,旁邊還有商場和居民區,店面風格很文藝,適合三五兩朋友聚會聊天或進行商務洽談。

一家做園區物業管理的公司老闆前幾天也同樣抱怨說:現在房租近一半以上沒有按時繳納,物業也想辦法和銀行合作,幫助入駐企業通過租金貸等形式獲得資金支持,但鑑於物業公司本身也有資金規劃,因為房租不能及時到位,導致物業公司的經營受到嚴重影響。

類似這樣的情形還有很多,大多集中在線下實體領域,如餐飲、教培、服裝實體店等,普遍的情況是實體店營業額下降,遠遠低於預期,資金鍊受到嚴重影響。當前形式下,海外疫情肆虐,而國內經過全民抗疫,社會生活和經濟逐漸迴歸正常,但距離全民消費恢復還需有一段時間,對於此,如何破解不確定的困局?成為眾多傳統實體亟待解決的問題。

基於這些思考,我提出一個命題:傳統實體困局,你是“等車”還是“趕車”?

一、等車

現在你打開朋友圈,會發現很多直播的邀請,基本上是各種對當下形勢的分析等等,我看得比較多是:疫情之後的報復性消費何時到來?這是個大家比較關注的問題,很多人在分析,我也在思考,如果報復性消費浪潮來臨,能夠幫助傳統實體解脫困境,那麼,你是苦熬過這幾個月,等待報復性消費這輛滿載客戶到來的“大車”嗎?我把這種心態比喻為“等車”。

值不值得等待,我認為值得,而且必須熬,必須等,但這裡有兩種等待方式:一是傻傻的等;二是聰明的等。

在講什麼是傻傻的等和聰明的等之前,我們先講講所謂的“報復性消費”是什麼?這個詞不難理解,就是消費者被疫情這近2個月壓抑已久的消費需求會集中在下一階段反彈爆發

。廣大商家和消費品企業將要面臨一次難得的壓力測試,此時,就是考驗經營者的智慧了,你是傻傻的等,還是聰明的等?

傻傻的等就是什麼都不做,蟄伏不動,等待春天的到來,聰明的等就是積極拓展新渠道,同時為未來的消費高潮做好充足的準備。

蟄伏也是大自然不斷演變過程中,生命體的一種有效地生存方式,一動而牽全身,冬蟲暫時的蟄伏也是為了來年更好地生存,企業也是一樣,但也不一樣,因為企業和冬蟲不同,企業的發展在於持續保持動態的活力,蟄伏太久意味著不願思變,不願思動,經營過於保守,也會喪失很多機遇,對於此,各家情形不一,擇機而動吧。

那好,那我怎麼聰明的等呢?一是開闢線上戰場;二是最低成本地保持動態發展,怎麼理解?當你發現線上渠道開拓成本低於你的傳統渠道時,可以毫不猶豫地選擇線上渠道,這點在第二部分會詳細說到,而最低成本地保持動態發展,其實是一種半蟄伏狀態,這段期間不擴張、不增人、不浪費就是最低成本,保持員工的工作狀態,維持供應鏈暢通,積極儲備戰略物資,等消費反彈之時,不至於手忙腳亂。

等是一種姿態,也是一種管理藝術和對趨勢的預判,你是傻傻的等呢還是聰明的等?


傳統實體困局:等車還是趕車?


二、趕車

趕車的意思是不等待,不蟄伏,擁抱變化,積極拓展線上渠道,追逐消費大潮,提前掌控局面,這裡的“車”可以理解為消費新趨勢。

消費反彈的這波趨勢是靜態的,可預知的,而消費新趨勢是動態的,不可預知的,但肯定是把這波消費反彈囊括了,也就會更龐大的消費群體,用“趕車”的思維,把不可預期轉化為可預期,這需要眼光和膽量,當年劉強東把商品品類從單一的3C數碼擴充為全品類,實際上就是這種“趕車”的思路。

華興資本TMT首席分析師白洋老師對此次疫情後消費的分析不無道理,他認為對商業而言,天上掉下個林妹妹,疫情推動了“宅經濟”和“後線上化”的發展,人們的消費習慣電商後,又一次被改變。怎麼改變的呢?結合白洋老師的觀點,我們的認知是從“人性到理性,從束縛到自由

”這樣一個過程。

疫情之前,人們實際上早已習慣網上購物等生活方式,還包括娛樂、遊戲等移植到線上,通過眾多的APP來實現,這是人性使然,因為人們都是趨利的,什麼方式有利於自己生活,就選擇什麼樣的方式,但有一點不要忽視,這是人們的自由選擇,不被束縛的,但疫情之下,自由被限制了,宅在家裡是唯一的選擇,這就不是人性使然了,而是一種理性的“宅經濟”,通過線上的買菜、抖音的互娛等等方式,人們發現不用出門也能宅在家裡過個兩個月,注意了,這個變化不容忽視,線上生活以前多指網購、視頻對話等生活方式,如今“宅生活”成為一種生活方式,一種理性的“宅經濟”模式誕生了。

再講講工作,人們除了生活就是工作,可怕的是,宅在家裡生活的同時,也解決了宅在家裡工作的問題,“宅工作”出現了,以往,人們的工作都被想當然地束縛在工廠、寫字樓等工作場所,但疫情期間,通過釘釘等工具,人們也可以實現考勤、彙報、開會等基本工作需求,原來釘釘這些功能都被忽視,現在人們會主動地選擇“宅工作”的方式,這是一種“自由”嗎?

認識到了以上關於生活和工作的趨勢變化,你的思路被打開了,作為傳統實體,還有什麼不能被改變的呢?消費反彈勢必到來,那麼作為企業和商家自己,有沒有新的改變呢?


傳統實體困局:等車還是趕車?


最後說幾句。

無論是“等車”還是“趕車”,都是傳統實體的一種生存姿態,無所謂好或者不好,然在今日之社會經濟發展形勢之下,動態總好過靜態,醒著總好過蟄伏,就如馬雲說的:危機是對老闆能力的考驗,考驗我們智慧的時候到了,準備好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