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药师为什么对郭襄比对郭破虏好?

吴昆华


黄药师智力非凡,凭借家传武学位列天下五绝。由于《九阴真经》魅力太大,黄药师和夫人冯蘅设计巧夺《九阴真经》。哪知黄药师赔了夫人又折兵,到头来人经两空。

黄药师不太赞成郭靖和黄蓉的婚姻,因为郭靖除了武功之外其他的都不行。郭靖和黄蓉结婚之后,黄药师很少回桃花岛。

郭靖和黄蓉共有三个子女,其中郭襄和郭破虏是双胞胎。郭破虏为人木讷随郭靖,郭襄调皮之中带有侠义之风颇有女侠的味道。黄蓉把大部分爱都给了大女儿郭芙,郭襄和郭破虏属于散养。

在郭襄十六岁生日时,黄药师见到了郭襄。郭襄和外祖母冯蘅长的很像,勾起了黄药师的往事。黄药师看到郭襄的资质和灵性高于黄蓉,很像当年的自己。

郭破虏和郭襄在战火中出生,此时以金轮法王为代表的蒙古各部落正在攻打大宋。武林同道对协助朝廷对抗外敌的事不太感兴趣,只有全真教和丐帮一直帮着郭靖。郭襄不喜欢这种生活,只喜欢稀奇古怪的人和事。郭襄做事豪爽,但不鲁莽。郭破虏的资质比郭靖还低,因此郭破虏没有学会降龙十八掌。由于襄阳战事吃紧,郭靖抽不出太多时间教郭破虏和郭襄武功。因此郭破虏和郭襄的武功和郭芙是一个水平。

郭襄作为神雕和倚天衔接的关键人物,在性格上必须不同于黄蓉、小龙女等人。因为人物性格一旦重复,读者会缺少新鲜感。郭破虏就是很好的例子,金庸先生省略描写郭破虏的目的就是为了突出郭襄。

郭破虏不但武功平平,而且兵书战策也不精通。《武穆遗书》上的内容郭破虏一点都没学会,换言之郭破虏天生就是配角。杨过、周伯通等人均是性格孤僻之人,他们无视江湖礼节。只求人与人之间坦诚相待,郭襄也是这种人。金轮法王看到郭襄后,觉得郭襄以后能成大器。于是金轮法王想传衣钵给郭襄,郭襄成为了金庸笔下少有的杰出女子。

黄药师经历了妻子死亡,徒弟背叛等一系列事件。黄药师高处不胜寒,属于可怜之人。到了晚年除了程英以外,身边再无亲人。黄药师在教军场看到黄蓉的孩子们后非常高兴,黄药师对郭破虏和郭襄都很喜爱,只不过对郭襄更为喜爱。

自从绝情谷一别,杨过有意疏远郭靖和黄蓉。首先黄蓉间接杀死了杨康,其次郭芙砍断杨过的手臂。郭襄的出现打破了杨过对郭家的看法,杨过从郭襄身上看到了真诚。在这些人中,只有郭靖、小龙女、郭襄、程英、陆无双等极少数人真心对杨过好。杨过对郭襄的事不会不问不理,黄药师、一灯大师和周伯通都很喜欢郭襄。

自古美女爱英雄,郭襄也不例外。杨过的隐退和郭襄的寻找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黄药师看到郭襄也算心满意足,因为桃花岛后继有人。第三次华山论剑之后,神雕时期所有高手一同消失,只留下郭襄一人过渡到倚天时期。

郭襄创立峨眉派后,将众多武功融为一体。再加上一部分九阳真经,最终形成峨眉九阳功。郭襄从十六岁到死,一直惦记杨过。张君宝百岁时一直把郭襄的信物放在身边,此时黄药师已经回到冯蘅身边,郭靖和黄蓉无论生死永远在一起。总结起来八个字:情为何物,生死相许。


雨缘竹读书


郭襄和郭破虏两人虽说是双胞胎,但是在外貌和性格上有差别,简单来说,郭襄的外貌最像黄药师的妻子像阿蘅,性格最像黄药师本人;郭破虏性格脾气最像郭靖,自然黄药师喜欢郭襄要比郭破虏多了。



郭襄长大后第一次见黄药师的时候,书中说的很明白:

黄药师拉着她手,细细瞧她脸庞,黯然道:“真像,真像。”黄蓉知他又想起了自己亡母,说郭襄生得像外婆年轻之时,怕勾起他的心事,并不接口。

当年周伯通与黄药师打赌而败,将《九阴真经》借给黄夫人,黄夫人有过目不忘的本事竟将《九阴真经》全部记下。

后来黄药师的徒弟陈玄风与梅超风盗走《九阴真经》的下部,私奔逃离桃花岛,黄药师因而急怒交加,冯蘅为安抚丈夫,想重新默写下 ,苦思九阴真经,终至心力交瘁,难产而死。

黄药师对妻子用情至深,妻子离开自己多年,黄药师心里仍然没有放下,他一直对妻子的死亡感到耿耿于怀。

这种情况下看到外貌上和妻子十分神似的外孙女郭襄,黄药师肯定会勾起对妻子的思念。

再加上郭襄的性格和行事风格简直就是黄药师第二人,黄药师的外号叫做东邪,郭襄就被称为小东邪。

外貌神似妻子,脾气又对自己的胃口,何况这人还是自己的亲外孙女,黄药师肯定对郭襄喜爱有加。



郭破虏身上继承了大部分郭靖的基因,加上又是郭家唯一的男丁,从小受到郭靖的严格要求,因此在性格上也很类似郭靖。

就连和他同胞的郭襄也用少年老成来形容郭破虏:

那少年道:“大姊、二姊,爹爹叫咱们不可轻易显露功夫来着。”那少女微笑道:“小老头儿,少年老成,稳健持重,算你说得对。”

黄药师对这种性格的人压根就不怎么感冒,从当年对待郭靖的态度上也可以看的出来,黄药师一直都不怎么喜欢郭靖的性格。

反倒是像杨过这种类型,黄药师倒是一见如故。

也不是说郭破虏的性格不好,只是黄药师对这种中规中矩型的人不喜欢罢了。

如果不是看在郭破虏是黄蓉的儿子,他的亲外孙的份上,换成一个和他没有血缘关系的人,我估计黄药师连看都不会多看一眼。



最后我认为其实还有一点,黄药师像我一样是个女儿奴,我看到自家兔崽子调皮就想揍他,但是一见到女儿就什么脾气都没有了。黄药师也是这样,他对待程英和傻姑这些女性都不错,对郭靖,郭破虏就差点意思了。

并且我发现,不止是黄药师对郭襄爱郭破虏好,几乎所有人都对郭襄比郭破虏好。

在郭襄十六岁生日那天,天下群雄都来祝贺郭二小姐生日快乐,尤其是杨过还送来了三份惊天大礼,在现场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可是别忘了,那一天不止是郭襄的生日,也是郭破虏的生日啊。


浪子与侠客


抛砖引玉

题主的这个结论在书中是没有明确说明,应该是题主的感受。不过同样作为金庸先生的喜欢者和读者的我对于这个观点是赞成的。

人之常情,作为外公,对于几个孙子孙女大多不会厚此薄彼。而中国传统来说,重男轻女的思想常会出现在一些传统思想严重的人身上。

但黄药师是何等人,小说中能称东邪,他的小说人设便是自由邪性,不拘俗理,好恶难测的一个人。喜则喜,恶则恶。

从小说的角度来看,黄药师确实对郭襄会比郭破虏更为喜欢,这有两个最重要的因素。

丐帮大会,黄药师初见郭襄,便有一见如故的感觉。

第一感觉很重要,黄药师常年自由散漫,神龙见首不见尾。但第一次郭襄给他的感受却是让他深深的感受到故旧的冲击。

这里的故,是指黄药师见着郭襄就想起了他的亡妻冯蘅,这一点是对郭襄尤为钟爱的根本原因。

《射雕英雄传》故事里,黄药师的妻子冯蘅因为替黄药师不眠不休的诵记《九阴真经》,造成心力交瘁难产而死,这是黄药师一生的痛,正因如此,他自觉感情亏欠妻子太多,甚至想将黄蓉培育成人后,便打造花船出海殉情。

正因如此,《神雕侠侣》书中的襄阳大会上,黄药师初见郭襄,她其相似于冯蘅的相貌,直接就让他把郭襄另眼相看的可能描述出来,这也反映出黄药师对于其妻的怀念与愧疚。

……黄药师不答,向郭襄招了招手,笑道:“孩子过来,让外公瞧瞧你。”郭襄忙近前行礼。黄药师拉着她手,细细瞧她脸庞,黯然道:“真像,真像。”黄蓉知他又想起了亡妻,说郭襄生得像她外婆年轻之时,怕勾起他心事,并不接口……《神雕侠侣》

对于郭家这三姐弟,郭襄、郭破虏本是孪生姐弟。黄药师和杨过一起露面后,主动招手让郭襄近前。而郭芙主动招呼外公,三人之中唯独漏了一个郭破虏,但是,郭破虏和郭襄却都是十几年未谋面,按照书中的内容,黄药师并无接触郭破虏的描写。

显然,如果不是作者写漏了,就是在黄药师心中,对于这位外孙也没有特别的关注。反倒是这位郭襄让她提起了精神,至少让他想起了亡妻,这点理应让黄药师对郭襄更为亲近。

郭襄性格灵变,不拘一格,被叫“小东邪”尤其黄药师更觉脾气相投

郭芙因为郭靖黄蓉自幼的疏于管教,造成其骄横胡为的恶果让郭黄改变了教育方式,严厉管束这对儿女。但同样的教育方式,对于郭破虏是管用的,其性格沉静庄重。这样的结果造成其少年老成,遇事并不会主动,恐怕这点并不太讨喜。

毕竟当初,在郭靖黄蓉这对小儿女的感情问题上,黄药师对于郭靖的木讷以及太过固执就颇不喜欢,后来也没多大改观。

郭靖夫妇惩于以往对郭芙太过溺爱,以致闯出许多祸来,对郭襄和郭破虏便反其道而行之,自幼即管束得极为严厉。郭破虏沉静庄重,大有父风,那也罢了。……《神雕侠侣》

反倒是对于郭襄,黄药师当听郭芙说郭襄被叫做小东邪后,表现出来的喜欢那是溢于言表的。因此带来的喜欢那是一种气味相投的感觉,正如他称杨过祖孙之间,却称“小友”一样。

郭芙笑道:“那还有不像的么?你叫老东邪,她叫小东邪……”郭靖喝道:“芙儿,对外公没规没矩!”黄药师大喜,道:“襄儿,你外号叫‘小东邪’么?当真妙之极矣,老东邪有传人……

从这点也可以看出,喜怒无常,我行我素的黄药师此时不由自主的认为郭襄的“小东邪”是自己的传人体现出来的欣喜,可以作为他不太喜欢墨守成规的郭破虏的理由。虽然书中并没有这些描写。而从这点来说,对于郭靖这位女儿的夫婿性格和行为方式,他确实从未改变不满意的看法。

在其后《倚天屠龙记》中,书中文字再次提到了郭襄与黄药师的关系。比如,郭襄在同无色禅师的言语中,便直呼黄药师老东邪,黄药师不忤反喜,这也可见其在黄药师心中的地位。

结语

可惜的是,不仅黄药师喜欢郭襄,其灵变侠气的性格也是郭家三姐弟中最讨读者喜欢的。可惜的是,风陵渡一见,让这位灵变不拘的郭二小姐从此陷入一段不可能的感情漩涡里,最终心灰意冷,这也是让人颇为叹息的,只能说,

天涯思君难见君,空留余恨在峨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