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大帝孙权的早年和末期的异同

“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坐断东南、掩有半壁,自然权谋非常,这里试图通过一点举例来说明孙权的早年和末期的异同。

按照清朝御用文人赵翼的说法是三国之主用人各具特色,较少雷同。那么,孙权的用人特色是什么呢?我以为是厚武薄文、以武统文。下面作一个必要的解读。

孙权手下的武将集团的地位一直是相当高的,从周瑜(算是半个武将)、吕蒙到后来的吕岱、全琮。这些人不仅地位高于一般的文臣,而且,出将入相,威风得很。国家大事,孙权往往就商于这些人,像吕岱在交州干的缺德事,连孙盛那样的迂夫子都说他“其后不昌”。可是,孙权却公开表扬吕岱的功劳。后来,吕岱官至大司马是仅次于诸葛恪的人物。

解析:大帝孙权的早年和末期的异同

再有,凌统是祖孙三代世袭兵权,凌统死后,孙权抚养他的儿子,有人看见了,孙权自豪地给人介绍:“此我虎子也。”已经到了动用亲情的地步了元老韩当的儿子韩综不争气,孙权也只是小处分,没想到这小子太狠,居然投奔曹魏,反过来攻打东吴,把孙权气个倒仰,直到后来东吴杀了韩综还把他的首级送到吴大帝的庙里以告慰孙权的在天之灵副将周泰、陈武起于寒微,但是孙权对于他们信任有加,陈武的儿子陈表以庶族的身份和顾谭、张休、诸葛恪等贵公子一起侍奉太子,天下奇之。武将潘璋,史称:“然性奢泰,末年弥甚,服物僭拟。吏兵富者,或杀取其财物,数不奉法,监司举奏,权惜其功而辄原不问。”他死后,孙权还让他的侍妾殉葬。

解析:大帝孙权的早年和末期的异同

最为说明问题的是就是孙权对周瑜、鲁肃、吕蒙的评价,以鲁肃的政治家的身份在孙权眼中尚不及吴下的吕蒙。吕蒙之所以备受孙权的重视,甚至把他和周瑜并论,除了荆州事件上一样的孙权缺乏政治眼光以外,还有就是他属于孙权一手栽培提拔的大将,包括周瑜在内都是前朝老臣。鲁肃是周瑜的故旧,只有吕蒙是他发现并且器重的并且办了大事的。赵咨在回答曹丕的提问时单独把吕蒙的事情作为孙权会用人的例子提出,可见在东吴政权内部,此事一直是最高统治者津津乐道的。

解析:大帝孙权的早年和末期的异同

再看孙权的哼哈二将,一个全琮,一个步骘。

步骘为人比较干练,他是东吴收取交州的始作俑者,而吕岱不过是顺便摘了桃子而已。但是,步骘这个人很会讨得各方面的欢心,有两件事比较能够说明问题:个是中书校事吕壹事件。步骘不惜抗言犯上,而此时他是和陆逊等人站到一处的,史称,他和陆逊的关系很好,然而,孙权虽然诛杀了吕壹,但是对豪族的戒心丝毫没有懈怠,步骘是深谙此中道理的。所以,在孙和、孙霸兄弟相争的时候,虽然此二子都是出自步骘的同族步夫人名下,但是,步鹭见孙权意在孙霸,立刻放弃多年以来和陆逊的关系,站到了全的边,成为鲁王一党的中坚分子。

解析:大帝孙权的早年和末期的异同

《三国志》说步骘“被服居处有如儒生。然门内妻妾服饰奢绮,颇以此见讥。”陈寿是一贯喜欢用小事的描写来作答他对人物的真正意义上的臧否的,所以,可以看出来作者对步的才千尽管赞不绝口,但是,于其私行则不以为然。步鹭还不算是离谱,而全琮的表现已经是十足佞幸的味道了。全是孙权的女婿,他对荆州的见解不在吕蒙之下,所以后来孙权表彰袭取荆州的功绩的时候,专门提到了全琮一句:“君前陈此,孤虽不相答,今日之捷,抑亦君之功也。”封为亭侯。后来孙权准备围攻台湾之时,全琮劝阻,孙权没有听从,果然得不偿失,孙权以此自悔,全琮巧妙地回答:“当是时,群臣有不谏者,臣以为不忠。”把皇帝的责任完全推给臣下,让孙权备感欣慰。到了孙权晚年,全琮已经是重量级的人物,和步骘、朱然共掌大权,而且他的儿子全寄直接参与鲁王争夺皇位的斗争。全琮也在和陆逊的对抗中扮演了不很光彩的角色。而全寄则公然给陆逊制造谣言,利用参拜长沙王庙的事件一举打倒了陆逊。全琮的妻子鲁班(此人后来多次兴风作浪,居然和侄子通奸,真是不堪)是幕后的直接策划人。

解析:大帝孙权的早年和末期的异同

以武统文,不单纯是指用武将管理文臣,主要是武职压过文职,只要看一下东吴内部的领导人物排名就可知道,第二号人物的实际不是丞相而是坐镇荆州的上大将军兼都护。

至少孙权时代一直是保持这种状况的,比如步骘,以车骑将军进而为丞相,全琮虽则没有晋升丞相,但是以大司马的身份主宰着后孙权时代的格局。丞相一职在孙权的手下不过是个秘书长而已,事权无法和将兵的话将相提并论,所以孙权以此授予好好先生顾雍而非张昭。以武统文的另一佐证就是武将的结局一般都算是善终,而文臣如张温、朱据等虽是孙权走向晚年黑暗的杰作但是,虞翻的远窜不是很好的说明吗?

解析:大帝孙权的早年和末期的异同

其实从鲁肃的盖棺定论我们就可以看出,孙权是一个中国早期的封建极权主义的早熟者,他需要的是听话的草莽,而不是智慧的化身,虽则在创业期间他可以使用乃至重用他们,但是,一旦事态明朗以后,孙权还是要回到起点来,所以,才有了陆逊惊悸而死的悲剧发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