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自己的最好方式就是學會說不

剛才朋友發信息說遇到了尷尬的事情,其住處的樓下住戶多次找他,說朋友在家的行為已經影響到樓下住戶的休息。我問朋友是不是晚上確實太吵鬧影響人家了,朋友說每天11點都早早的睡覺。多次解釋未果,朋友選擇了找物業說理。物業說讓朋友再找樓下說一下,不行物業再出面。朋友遂去樓下找住戶,剛到門下,發現門縫都被塞得嚴絲合縫的。敲門未答。

我瞭解朋友的為人,自不會大半夜的不睡覺瞎折騰。詢問樓下住戶的鄰居得知,此人對聲音極為敏感,甚至於頭髮絲掉到地上都能刺激到他,有點神經質。如果這單是一個事例,或許也就當個笑話聽罷了。豈料,樓下的住戶卻在微信朋友圈發信息,汙衊朋友,造謠生事,讓人生燥。翻看系列消息,講的貌似還頭頭是道,什麼私人權利需要保護,自己需要休息,別人不能影響等等。我們總說,經濟社會的變遷給人們思想帶來了新的變化,權利意識的提升正是這種變化的突出表現。現實中遇到問題,尋求正當的解決方式,本也無可厚非。但是當救濟私權的手段是打著公權的旗號,私權救濟的必要性就亟待商榷了。

法諺有云,沒有絕對的權利,也沒有絕對的自由。權利和義務的對等,才能維持人這個群體的自由邊界,失去一方,人類精心維護的秩序則蕩然無存。將視線拉回現實的稜鏡中,由於私性的存在,大多數人喜歡將自己所謂的自由凌駕於別人的權利之上。而為這種行為辯解的華麗詞藻,終不過是牽強的口實而已,而對於自己從容淡定的那份倔強,則絲毫沒有羞恥之心。

剛剛告訴朋友,現在就去找樓下住戶,問清楚汙衊的緣由,沒有合理解釋就報警。常言道,有理不在聲大,無理百口難辯。在遊戲的規則內玩耍,怎麼都可以聊。無中生有的擠兌和欺侮,一刻都不能容忍。對造謠生事者的縱容,就是對下次謠言的默許。有時候,保護自己的權利就是學會對他人說不。

一件再小不過的事,惹出了朋友一肚子氣。或許,這才是本真的生活。生活本就是無數瑣事組成,從高大上的體面工作,到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老農,職業雖不同,行事的邏輯卻終歸一致,因為,所有問題的落腳點,都離不開權利和自由的範疇。將自己的權利維護好,守住自己的自由,真的需要技巧,而學會說不,又恰恰是我們最該學會的一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