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斷舍離”給自己的人生減負

是否有過這樣的場景,進家門看到不留一絲空間的房子,無從下腳、衣櫃裡塞得滿滿的衣服,但卻找不到一件滿意的衣服、滿當當的抽屜,卻沒一件能夠隨時找到的東西、衛生間瓶瓶罐罐沾滿的空間、廚房亂糟糟的檯面。


學會“斷舍離”給自己的人生減負

雖然錯落有序但還是物品滿滿

亂糟糟的房間,亂遭遭的心情,焦慮與鬱悶浮上心頭。

這時我們知道該把家整理了,一邊感嘆東西難收拾,一邊視若無睹,懶得選擇整理,海量的物品、信息充斥著生活空間,焦慮的情緒縈在心頭,久而久之變成惡性循環。

如果你有這樣的情況,也許你該進行斷舍離了。

斷舍離是近年來新型的生活觀念,通過整理屋子、物品、傢俱、雜物等方式瞭解自己真實的需求,進一步構建自我滿足的生活狀態。


學會“斷舍離”給自己的人生減負

所謂:“斷舍離”


首先要知道 “ 斷舍離 ”是什麼

:斷絕不需要的東西。造成房間物品堆積如山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有太多我們認為自己需要但實際上並不需要的東西。淘寶上因為打折、特價、湊單、跟風而購買的商品;衣櫃裡不會再穿的衣服,這些我們的房間也許真的不需要。


:捨棄多餘的廢物。隨著時間的積累,房間中的物品越來越多,已經到達使用年限的物品,用完的生活物品...很多捨不得扔的東西,不是因為壞了,而是根本不需要,送給合適的人,反而比在自己身邊更有價值。


:脫離對物品的執著。這也是造成物品堆積越來越多的因素之一。“這件衣服有著我美好回憶”、“這件東西是朋友送給我的”、“我已經對這件物品有感情了”,我們把自己的情感投入到物品上,總能找到各種藉口把東西留下,最後生活空間越來越小。


乍一看,斷舍離做起來很簡單,但實際實施時,很多情況下無從下手。斷舍離不是對物品進行簡單地“是否需要”來判斷,而是對我們的認知、思維、慣性習慣等方面的重新思考。它不是扔幾件衣服,丟幾雙鞋那樣簡單,如果不首先對觀念上進行梳理,理解物品與生活的關係,就無法進行真正的斷舍離,對生活做到精簡,往往還沒開始,就已宣告了失敗。


學會“斷舍離”給自己的人生減負

已經破舊的鞋子也不忍放棄


學會“斷舍離”給自己的人生減負

有三種“無法放手” 類型的人:1.逃避現實型 2.執著過往型 3.憂慮未來型,並從心理角度來闡釋“斷舍離”。如無法放手的原因、認識現狀(觀念)、停止自我否定、描述家的具體構想、思考自己與物品的關聯度等方面詳細解釋了“斷舍離”真正的工作機制。


學會“斷舍離”給自己的人生減負

如果因為工作,沒有時間來閱讀本書。

不妨選擇“看看”她是怎麼說的。

學會“斷舍離”給自己的人生減負

中意我您解讀生活中的 “ 斷舍離 ”

原汁原味:中意老師對本書進行了全方位的解讀,與紙質書內容相同,體味原汁原味的《斷舍離》。

素材豐富:豐富的課件展示,中意老師講解的《斷舍離》有豐富的素材,更好理解《斷舍離》,掌握自己的人生。

便捷:不僅能聽還能看。上下班時間可以選擇收聽音頻,想加深理解可以配合中意老師錄製的視頻進行觀看,隨時隨地瞭解“斷舍離”。

很多觀看中意老師《斷舍離》的人反饋都很好。有看過之後立馬收拾出4、5袋東西的人,也有幼兒園老師看過後表達進行“斷舍離”後自己心情變得更好、思路更清晰的感謝。

學會“斷舍離”給自己的人生減負

聽友反饋(一)

“斷舍離”捨棄生活中的累贅,才能收穫生活中的輕鬆自在,告訴自己扔掉的不是浪費,而是選擇把正確的留下。人生也是一樣,無意義的社交、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正確的思維觀念也該適當進行“斷舍離”,更從容的掌握自己的生活。

正如山下英子在採訪中說道:表面上看,斷舍離是一種家居收納術,從深層次看,這是一種活在當下的人生哲理觀。

聽中意老師講解的《斷舍離》告別錯的、失望的、遺憾的,直面生活中的自己,走向自在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