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企业管理实践中人性、制度建设与企业文化的有机结合

注:人性、制度、文化这都是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终极问题,本人学识浅薄,只能就三者关系发表一下浅显的看法,本文的初衷,与日前和企业家谈话有感。

人之初,性是本善,还是本恶,众说纷纭,就交给哲学家去思考辩论去吧。社会上,一直表现得温良恭俭让的“好人”会做恶事,一直声名狼藉的“坏人”也会去做善事。而所谓的“善恶”标准又是什么?在哪里?所以人性的善恶不是静止的,一成不变的,它也不是绝对的,人性的善与恶是动态的变化的,受所处环境影响限制的,是辨证对立统一的关系。企业家在管理实践中要做的是不能回避人性,不能静态地看待人性的善与恶,要用发展的眼光辨证地看待人性的善恶。

传统的民营企业家在发展的初期,在起步阶段,大多一穷二白,没有多少资源,凭得是敏锐地捕捉市场机会的能力,敢闯敢干背水一战的精神,凭的是企业家个人的魅力,通过血缘亲缘地缘关系聚合了一群信任企业家的“穷哥们”创业团队,活下去是唯一的出路,企业组织建设、制度建设、规范化管理和企业文化对当时的的民营企业来讲,都是奢侈品,太遥远,企业管理靠得是人性中的信任尊重和自觉,这些“善”的方面。企业家围着客户转,大家围着老板转,执行力非常高,所以初创阶段的管理更多是“人治”。

浅谈企业管理实践中人性、制度建设与企业文化的有机结合

本图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络处置

企业逐步发展,业务壮大,产品丰富,规模扩张,解决了活下来的问题,但企业的事情就越来越多,企业需要的干部员工越来越多,企业需要管理的事务越来越复杂,运营越来越困难,企业的管理半径越来越大,企业家开始发现,初创期的信任尊重自觉的“人治”管理模式逐步失灵,人性中“善”的方面淡化了,创业团队的心态和做事的状态发生变化,新引进团队不能适应企业原来的管理风格,新老团队无法快速有机融合,团队的稳定性和团队的执行力下降,甚至影响到公司的经营和发展,企业的管理遇到了瓶颈。

企业由生死一线活下来到有一定规模,企业发生了变化,环境发生了变化,日子好过了,势必有些创业团队心态发生变化,这是人性使然,我们不能忽视更不能逃避这一客观规律,而应该积极地面对这一问题去化解这一问题,没有什么只能共患难不能同甘苦,创业的目的不是为了吃苦患难,而是有奔头,过上物质和精神富足的生活,这才是人性。

同样企业新入职的员工,他们没有经历过创业过程,未必了解过去创业的艰难,他们入职的目的,也是为了生活事业有奔头,过上物质精神富足的生活,而不是到企业来磨练意志忆苦思甜的,这也是人性。

所以在此基础上,企业家要做的是,一方面因势利导,拥抱变化,调整策略,从人性的角度正确地辨证地看待企业的发展带来的新老员工的心态和需求的变化,平衡好企业发展与员工价值与回报的问题,通过文化和机制解决干部队伍建设的问题;另一方面企业家要构建法制化的管理制度,解决企业的规范化经营管理模式的问题。

关于企业的规范化建设,企业家要在多年行业摸爬滚打奋斗的成功经验基础上,认识到企业管理薄弱的地方,还要抛弃抱残守缺的观念,拥抱时代的变化,敢于否定自己不足之处,凤凰涅槃,浴火重生。首先在企业的顶层设计方面,首先保证企业家创始人的核心利益,然后考虑原创业团队优秀骨干的权益,还要不拘一格降人才,吸纳新团队优秀骨干加入,保证团队的持续的战斗力。审时度势科学系统地做好企业的发展规划,确定阶段性发展目标,唯才是举、选贤与能、匹配资源进行组织再造,夯实企业基础管理,尽快弥补短板,量体裁衣推进企业系统化制度化流程化建设,做到产品标准化,管理精细化,组织高效化,薪酬规范化,经营数字化,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实现企业的“法制”建设。

浅谈企业管理实践中人性、制度建设与企业文化的有机结合


企业需要的是德才兼备的好干部,德才兼备的干部不代表没有自己的正当的物质利益诉求,二者是不矛盾的,一味地要求干部德才兼备而忽略干部的正当利益诉求,反而是反人性的,是耍流氓。我们一方面承认德才兼备而又公而忘私的干部是好干部,是组织应该大力弘扬和树立的榜样,同时组织应该对这种好干部做出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奖励,不能因为他们没有主动提出诉求而漠视他们应该享受的利益和回报,做好对德才兼备公而忘私型干部的提拔和任用。同时对于干部先公后私,合理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我们认为是合理的,是人性的需求,我们要根据情况满足,企业家要树立企业发展员工受益的思想,让奋斗的干部享受到发展的价值回报。

同时对于先私后公的干部要认真进行思想教育,制止和批评挽回,屡教不改者调岗辞退;对于损公肥私触犯公司利益践踏公司管理红线的干部,不管过去做出多大贡献,不管有多大能力都要严刑峻法,严格按照法律和规章制度执行,做好干部的退出管理。对于人性中“恶”的东西不去旗帜鲜明地反对制止和斗争,都是“伪善”,是对“善”的巨大嘲讽。

惩恶扬善仁爱是弘扬人性彰显人性的伟大,它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企业家在治理企业时,除了依靠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的企业管理模式,还要用文化来引领人,旗帜鲜明地告诉干部员工什么样的价值观和行为是企业需要的,什么样的思想和行为是企业深恶痛绝坚决打击的。所以企业的文化不是拿来主义,是伴随企业一路发展沉淀修正提炼出来的,是企业的价值观和方法论。

在中国的企业谈文化,离不开传统文化,我们应该看到几千年的华夏文化浩浩荡荡,一路走来,有灿烂有阴暗,有融合有撕裂,万万不能照搬照抄,要批判地继承和扬弃,要坚决抛弃传统文化中糟粕的东西,特别是传统文化中帝王将相愚民控制使百姓盲目顺从的思想,那是反人性的,是恶的,必须坚决摒弃。当下有些管理机构披着传统文化和高科技的外衣,帮助企业家吸食精神鸦片,行愚民控制之术,这是严重反人性的,终将品尝恶果。

浅谈企业管理实践中人性、制度建设与企业文化的有机结合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及时联络处置

一方面我们反对从精神层面来绑架愚弄员工顺从企业的控制,忽视员工合理的物质诉求;同时我们也反对物质至上金钱开路的刺激理论,忽略了文化思想的建设,干部心中就没有正确的是非观,只有得失观,最后企业用金钱培养出来的一定不是感恩的人,一定是一群唯利是图的人,因为在他们心中,评判的规则只有金钱的得与失,什么企业利益客户价值管理制度统统让路,企业一有风吹草动,最先离职的一定是他们。

所以企业管理,在解决干部队伍方面,即要重视文化建设,倡导正确的是非观,用文化引领人,求大同存小异。又要重视物质层面的价值回报,让德才兼备公而忘私者让奋斗者让价值创造者获得企业发展的红利,平衡好工作和生活的关系,过上物质和精神双富足的生活。 而在运营管理方面,必须由“人治”到“法治”,实现产品标准化,管理精细化,运营系统化,经营数字化,量体裁衣地构建一套适配的管理模式,实现企业管理的长治久安。

浅谈企业管理实践中人性、制度建设与企业文化的有机结合

正基力组织干部管理模型

我们看毛主席在工农红军初创时期,一方面通过三湾改编,将党支部建到连队,加强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当时的宣传口号是打土豪分田地,跟着红军干就能吃饱饭,并没有过多宣扬共产主义,没有回避农民吃饱饭的物质诉求问题,反而赢得广大劳苦大众的支持。同时旗帜鲜明提出三大记录六项注意(初期),严明纪律,保证军队战斗力。凭借着这些实事求是的强有力的措施,带领红军一步一步走向胜利。

浅谈企业管理实践中人性、制度建设与企业文化的有机结合

2017年作者摄于韶山纪念馆

企业管理,原点就是对人性客观的思考,脱离了对人性科学的管理,都是不健康的,形而上学的东西。在此基础上,企业还要坚定不移地建立以“法”的思想为指导的制度化管理模式,以“文化”为指引的平衡好公私关系的干部管理体系。 通俗地讲,企业管理中,人性是灵魂,法治是筋骨,而文化则为精气神,三者是有机地统一在一起,脱离了人性,法治和文化就没有了灵魂,是僵化的;脱离了法治,企业就是务虚的,无法长治久安;脱离了文化,企业就是缺少了精气神,失去了特色。企业家带领企业在突破生死线,度过初创期后,要尽快摆脱“人治”的局面,在尊重人性的基础上科学地进行企业的“法治”和“文治”建设,推动企业健康持续发展,回馈自我,回馈员工,回馈社会。

浅谈企业管理实践中人性、制度建设与企业文化的有机结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