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曾方九百里的大湖雲夢澤,今何處?

前言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

孟浩然的這首《望洞庭湖贈張丞相》,既包含對故友的思念之情,同時也將煙波浩渺、雲蒸霞蔚的雲夢大澤彰顯的淋漓盡致,讓後人對這片朦朧之地生出無限遐想。

如今處於江漢之地的洞庭湖水域,正是古代雲夢澤的“縮水”版本。歷經千年時光,滄海桑田,這片沼澤窪地也伴隨著人類活動日漸消弭,成為長江中游的小小蓄水池。

史書中多有關於雲夢的記載,後世也有各種考證,就連現在湖北省孝感市的雲夢縣,都是雲夢澤存在過最好的證明。那麼這橫無際涯的九百里大澤,各朝各代又是哪般面貌,消逝的原因又是什麼?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曾方九百里的大湖雲夢澤,今何處?

雲夢澤在朝代更迭中逐漸縮小,直至消失

  • 先秦——方九百里,緣以大江

先秦時期,諸侯相繼裂土爭霸,長江以南大部分土地被楚國佔據,而在楚國都城“郢”的東南方向,便是古代雲夢澤的所在之地。

《國策·楚策》記載:“楚王遊於雲夢,結駟千乘,旌旗蔽天。野火之起也若雲蜺,兕虎之嗥聲若雷霆”。

先秦時期南方荒涼,盡是自然風光,好獵的楚王將其當作天然的狩獵場,時而帶著千餘騎兵前往雲夢澤打獵。

當時的雲夢澤,可謂是氣象萬千,橫跨長江,分為南北兩塊。北邊為山林沼澤,楚王行獵之地,南邊為大湖,“波撼岳陽城”的內海。

由此可知,《左傳》中“九百里方”、“緣以大江”的雲夢澤並非全是水地,而是湖泊、沼澤、林地的混合,類似於現今南美的亞馬遜叢林。

此時這片土地仍處於一片未曾開墾的自然狀態,水源浩渺、林木遮天、人跡罕至、走獸禽鳥遍佈,具體版圖包含如今的湖北、湖南、江西等地,極為宏大。

戰國末期,雲夢澤開始經歷有史以來第一次“縮水”,長江以北的沼澤地區逐漸乾旱,水分流失,長江以南的湖泊部分也略微減少,轄區為應城、天門一帶。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曾方九百里的大湖雲夢澤,今何處?

  • 兩漢——增設多縣、大幅“縮水”

荊江、漢江,曾在兩漢時期持續淤積,本來分隔開的兩江三角洲連為一體,大量泥沙形成新的土地。西漢時期,統治者在荊江上游章華臺地區設立華容縣;在漢江上游三角洲設立竟陵縣。

南北兩縣的設立,更是加重了雲夢澤的負擔,北邊的沼澤地變成林地,南邊的大湖也被分割、縮水。

根據酈道元的《水經注》記載,兩漢時期本處於揚水北側的雲夢澤被逐漸分割,形成路白、東赤、女觀等小型湖泊,而此時的雲夢澤的主體也移到荊漢兩江的下游,處於華容縣的南面。

而到了西漢時期,長江以南的澤區水面稀少,多半為沼澤地區;而長江以北的雲夢澤區域,幾乎不見水源。

東漢末年,曹操奪取荊襄之後,在雲夢澤打造戰船,在赤壁與孫劉聯軍進行大戰。後來結果大家也知曉,周瑜一把大火,曹操被擊打的潰不成軍,在赤壁對岸的烏林逃竄出走。

烏林北方就是華容道,這也是雲夢澤在長江以北的主體。而曹操在穿越雲夢澤之時,書中只記載“泥濘難行”而已,說明當時雲夢澤大部分地圖已經演化為陸地,只是小部分地區仍有水跡殘留,人類已經可以橫穿而過。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曾方九百里的大湖雲夢澤,今何處?

  • 兩晉唐宋——湖泊消失、平原形成

衣冠南渡,五胡亂華,這接近一千年時期,是我國曆史上人口南遷的主要時期,大量的難民來到江漢平原,來此落根發展。

南朝之時,雲夢澤主體繼續向東南移近,至現今雲杜、惠懷以東。整個雲夢澤被分為大滻湖、馬骨湖、太白湖三個小湖,而在這湖泊之間,形成了首尾七百里的夏州,湖泊總體面積僅有近二百公里,與先秦時期相比較,不足一半。

而到了唐朝時期,本來的三小湖之一的大滻湖竟然在史書中無處記載,已經消失,不明不白。

根據《元和郡縣制》記載:“夏秋汛漲,雖淼漫如海,然春冬水涸……”

馬骨湖雖然仍在,但春冬之際水面乾涸,馬骨湖名存實亡,已經成為時令湖,而後降雨減少,馬骨湖逢汛而漲的情況也是越來越少。

剩下的太白湖也逐漸沼澤化,宋代的陸游到此遊覽,就曾提到過“巨盜所出沒”、“百里荒”,由此可見,太白湖也未能倖免,變成荒涼之地,成為亡命之徒的隱匿之所。

曾經浩瀚的九百里大湖,在宋朝之後,變成零星小湖,本來壯闊的景觀,就此不復存在,如今前往江漢平原,其低窪的地勢,隨處可見的小湖泊,都能讓人聯想到曾經那個浩瀚的雲夢大澤。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曾方九百里的大湖雲夢澤,今何處?

雲夢澤為何消失呢?

  • 地理氣候

根據地質時期演化表,一千多年以前,地球正經歷一個小冰期,此時整個地球上大部分水質皆為固體狀態,無法參與循環。

西伯利亞以北的北冰洋增加大量冰山,整個地球其餘地方雨水銳減,雲夢澤“氣蒸”速度較快,湖泊中的水全蒸發了而無降水,水體自然縮小。

除此之外,荊江、漢江皆為長江流域的水系,長江泥沙淤積雖然沒有黃河一般嚴重,但長達千年時間,仍然會從高原上攜帶大量的泥沙下來。

長江分為上中下三遊,上游水流速度快,會沖刷下泥沙,到了江漢地區,一馬平川,水流速度放緩,泥沙自然淤積。

除此之外,由於地轉偏向力的影響,位於北半球的河流,都有南岸沖刷,北岸淤積的情況,雖然短時間地轉偏向力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但長達數千年,也是雲夢澤消失的一大“殺手”。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曾方九百里的大湖雲夢澤,今何處?

  • 人類活動

從三國時期開始,北方就常年遭受戰亂,適時北方耕種經濟遭到巨大沖擊。南北朝時期,騎兵南下,五胡亂華,對農耕的衝擊更勝之前。前有高洋,後有石虎,傷虐化民,饕餮百姓,弄得長安洛陽兩都民不聊生。

加上孝文帝進行漢化改革,一部分胡人也前往漢族區域生活,對此,大量的民眾南遷到江漢平原進行開墾。諸如桃花源記》當中的武陵人,就是逃避戰亂南遷人民的代表。

而南下的最佳地方在哪?一處是江南太湖流域,另外一處就是江漢之地,雲夢澤周圍。

相比於文化觀念不同的江南吳地,北方民眾更願意來到江漢之地。雲夢澤有水,有肥沃的土地,有茂密的樹林,自然就成為了勞動人民心中的最佳轉移地點,他們來此開墾荒地、築壩築渠、圍湖造田。

大量的水源被引流用以灌溉,樹木被砍伐,土壤的保水能力下降,長江上游的泥沙一來,無法阻擋,堆積在此,形成大量陸地。加上古代政府設縣設郡,鼓勵人們開荒造田,屬於雲夢澤的土地,被不斷佔有。

其實現今不斷縮水的洞庭、鄱陽兩湖,和史上的雲夢澤,遭遇極為相似。

雲夢澤消失的弊端和啟發

南宋之前,“只有河患而無江患”,長江遠不如黃河那麼暴戾,它也未曾給人類帶來大的洪澇災害。

說到這裡,宋朝以前的百姓,應該感謝的不是長江,而是雲夢大澤。

大江水流濤濤,雖支流較多,但遇到暴雨天氣,仍會出現洪澇現象。此時洩洪的主要幫手就是江漢平原的各大湖泊,為什麼說沒有江患呢?當時九百里的雲夢澤,即使是長江水一股腦湧入,這片大池子也能裝得下。這巨大的天然水體,對於調節長江洪水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而宋朝之後的長江流域百姓就沒有這麼幸福了,雲夢澤消失不談,洞庭湖也開始進一步縮水。

咸豐二年,荊江南岸潰口,加上當時國家腐敗,政府無力救治,導致發生特大洪水,甚至沖刷出一條河流。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曾方九百里的大湖雲夢澤,今何處?

歷史上消失的大湖極多,西北部的鹹海、大陸澤、大野澤等等。最大的原因還是由於人類活動過於頻繁,古代一億人口左右,如今十四億人口,對於水源的消耗非常大,加上砍伐樹林、圍湖造田等等一系列措施,本來的浩渺大湖,也喪失於人類的活動當中。

從這兩年的災害來看,破壞自然決計不是明智之舉,隨著糧食單產的提高,如今我國也展開了各種還田為湖、還田為林的政策,對於一些湖泊生態的消失,也起到了一定的緩解作用

想想現在的洞庭湖,再想想當初的雲夢大澤,讓人不由得感慨,如果全都是鋼筋混凝土拔地而起,楚王率千乘打獵的壯觀情形怎麼可能看到?

雲夢澤的消失,即是歷史的悲劇,也是人類的悲劇,以史為鑑,希望大家能夠保護環境,尤其是水源這塊,更要視為珍寶,讓大湖消失的慘劇別再發生,沼澤、溼地,可是地球之肺啊。


參考文獻:

《國策·楚策》

《左傳》

《水經注》

《元和郡縣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