贍養困境:無處安放的黃昏

近些年隨著社會轉型,傳統家庭養老模式面臨諸多挑戰,在經濟供養、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方面折射出醫療保障、老老贍養、精神贍養、再婚老人贍養等困境。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尊老敬老乃中華傳統美德,贍養老人也是為人子女之責任。在近年的贍養案件中,咱來了為大家細數這些老人無處安放的黃昏,望有所警示、有所觸動、有所改善。

高額醫療費用成導火索

俗話說,養兒防老,陸進先老人膝下有三子一女,養老反而成了問題。


贍養困境:無處安放的黃昏


隨著年事漸高,陸進先也是疾病纏身,胸部三根肋骨出現了病變並開始向外流膿,急需住院治療。因醫療費分擔問題,四個子女無一人主動為老人治病,導致病情一拖再拖。無奈之下,陸進先與子女對簿公堂。老人身體的疼痛尚能忍受,但心底的悲哀卻是抑制不住。

因長女出嫁在外,老二落戶他鄉,當初訂立分關協議時,約定家庭房產由老三和老四平分,陸進先口糧、生活費及醫療費等均由老三、老四承擔。

在法庭上,老人的子女還在各自強調自己的困難,就費用分擔比例僵持不下,卻無一人站出來說為自己的父親治病,不免讓人心寒。最終,法院依法判決四被告每人每月給付父親陸進先生活費150元,醫療費用由老三、老四各半承擔,護理費用由四被告均攤。

人到老年,難免體弱氣衰,機能退化,出現各種健康問題。能否得到及時治療、照顧,直接影響老人晚年生活質量。無論從親情還是法律角度,子女都應妥加照料,幫助老人積極治療,若為自己私利,對此不管不問,無疑將對老人的身體和精神造成雙重重擊。如此行為不能見容於道德,更甚者,觸犯刑法,涉嫌遺棄。

老老贍養難題愈加棘手

曾經“人生七十古來稀”,現在“耄耋老人也不稀奇”。耄耋老孃狀告花甲兒女的贍養案件,近些年呈上升趨勢,由此引發的老老贍養難題也變得愈加棘手。


贍養困境:無處安放的黃昏


在法院的調解室中,一名年逾九旬的老婦張秀芳和九個平均年齡超過六十的子女面對面而坐,此刻,因贍養問題,他們從母子變成了原、被告。

老人原本隨老四生活。不過老四也是年近古稀,照顧母親心有餘而力不足。其他子女經得老人同意,將她送進養老院。在養老院數月後,老人感覺生活不便,想出來。不過,眾子女將老人從養老院接出後如何安置,卻沒有達成一致意見。有的以家庭困難,有的以身體不好為由,均表示無力照顧老人。

最終,老人拿起法律的武器為自己的晚年生活尋求保障,將九個子女告上了法庭。

所幸,經過法庭耐心調解,九個子女終於意識到了錯誤,並最終達成協議,約定每人輪流將母親接回家中贍養一個月,以盡孝道。

此案中,張秀芳尚屬幸運,而有的老人因家庭矛盾與兒子、兒媳關係緊張,兒子一句“我也要靠別人養”,將老人頂的說不上話來。最後老人的贍養費,還需要靠法院強制執行才能拿到,又何嘗不令人心寒。

精神贍養需求日漸凸顯

在法院的贍養案件中,單純主張生活費已屬少數,而要求子女“常回家看看”的情形正逐漸增多。

贍養困境:無處安放的黃昏

劉立明和賈春花老兩口均已年逾古稀,平日隨長女、長子生活,次子劉建軍卻是常年不進家門看望二老,更甚者,在老兩口生病時,也不來探望照料。劉建軍認為父母在宅基地的問題偏袒大哥,因此心生怨恨,與父母多次發生衝突。關係惡化後,劉建軍乾脆與父母斷絕來往。

雖經公安及親友多次出面協調,劉建軍始終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老兩口一氣之下,向法院起訴劉建軍,除主張生活費、醫療費外,還提出精神贍養訴求。

庭審中,承辦法官從父子人倫到法律法規勸誡劉建軍擔負起做兒子的責任,並從矛盾的起因化解他的心結。最終劉建軍當庭認錯,並承諾履行贍養義務,除經濟供養外,還答應按照父母的要求,每週探望父母一次,每次陪護一小時,每年元旦、春節、清明、中秋、重陽節時陪同父母過節。

孔子曾說:“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有別乎?”對父母不能僅僅是“犬馬之養”,還需更多關注他們的精神需求。在讓老人吃好穿暖的同時,無論工作多忙,還是要抽出時間在父母有生之年多多陪伴他們。

再婚老人贍養糾紛不斷

在養老問題上,再婚老人正處在尷尬之中。當繼父母以曾對繼子女盡到撫養義務,請求繼子女支付贍養費時,繼子女往往以自己與繼父母無血緣關係為由,拒絕履行贍養義務。


贍養困境:無處安放的黃昏


一曲《時間都去哪了》,喚醒多少人童年的記憶。父母對子女的愛是無私的,一句“舐犢情深”難表其萬一。年輪飛轉,韶華易逝,兒時,年幼的子女視父母為依靠;長大後,子女應當成為年邁父母的依靠。這種“依靠”,不應視為“負累”,而應是“甜蜜的責任”,但願老人的黃昏不再無處安放。

(文中均採用化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