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工藝美術大師吳志成利用石形石色,巧施技藝

編者語:相對於北派的莊重古樸,廣東玉雕以造型典雅秀麗、輕靈飄逸、玲瓏剔透見長,突出了嶺南文化的內蘊;其花色品種繁多,技藝深厚,雕法細膩,追求創新,烙下了嶺南先民審美情趣的印記,也記錄了近百年來中西文化交融的現象,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藝術、工藝和經濟價值。吳志成便是在這個充滿深厚玉雕文化底蘊的取得了廣東省中級工藝美術師的職稱以及眾多獎項,使他對玉雕藝術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文章轉載自百家名匠網)

善於學習,廣納博採

莆田市工藝美術大師吳志成利用石形石色,巧施技藝 中級工藝美術師吳志成

吳志成自幼對雕刻情有獨鍾!同時受到老一輩藝人薰陶,從此與雕刻結下了不解之緣,初中畢業便隨民間藝人"石笑"恩師吳金勇(現任廈門大學藝術系教授)學習壽山石雕刻技藝。 壽山石雕技法豐富多樣,精湛圓熟,又在發展過程中廣納博採,融合了中國畫和各種民間工藝的雕刻技藝與藝術精華。其技法主要包括圓雕、印鈕雕、薄意雕、鏤空雕、淺浮雕、高浮雕、鑲嵌雕、鏈雕、篆刻和微雕等。壽山石雕追求既雕既琢的藝術效果,提倡返璞歸真,故以“相石”為重要環節,講究利用石形石色,巧施技藝,以達到“天工合一”的境界。在學習壽山石雕刻技藝之後,吳志成又進入佛山平洲凱亨投標廠從事藝術雕刻設計,先後擔任泰運玉雕商行從事雕刻技術人員和技術總監等職。從事玉雕行業至今,從選材到設計製作,每件翡翠作品都凝聚了吳志成的汗水和心血,在創作動刀之前,總要對著待雕刻的石料仔細揣摩一番,找到最適合這塊玉石的技法,然後結合所學,對玉石進行藝術加工,使材料本身的天然色經過構思、雕刻而達到人石合一的藝術效果。

雕刻是修煉的過程

莆田市工藝美術大師吳志成利用石形石色,巧施技藝 疫情期間吳志成作品記錄衝向一線的英雄們《眾志成城》

每一次雕刻,都是學習與修煉的過程,將自己對玉石的見解,技藝的體會,展現在作品上,每雕刻完一個作品,都真切的感覺到自己在進步。吳志成雕刻了許多作品,在玉雕之路上已經修煉頗久。他特別鍾愛雕刻佛教題材的玉雕作品,他認為佛像的莊嚴肅穆,才能體現玉石的純潔,在雕刻時,可以給人帶來心靈的寧靜。

莆田市工藝美術大師吳志成利用石形石色,巧施技藝 吳志成作品《十八羅漢》


吳志成對玉雕作品的融會貫通,使他獲獎無數,如2015年5月 的第十屆中國(莆田)海峽工藝品博覽會上,作品《達摩》獲得優秀作品評比的金獎,作品《門神》獲得優秀作品評比的銀獎,2015年8月 在(北京)工藝美術博覽會上,作品《八臂觀音》 榮獲作品評比銀獎,作品《鴻運當頭》榮獲國藝杯最佳創意金獎等,各類獎項不勝枚舉。這是對吳志成精湛雕刻技藝的獎賞,更是對他獨特雕刻精神的肯定。

莆田市工藝美術大師吳志成利用石形石色,巧施技藝 吳志成作品《八戒娶親》


廣東濃厚的嶺南玉雕文化,薰陶了吳志成,使他對玉石雕刻痴迷,這裡的一切都為他之後的玉雕生涯提供養料,對玉雕獨特的見解,使他的作品可以突破傳統,助推玉雕界不斷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