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从萍乡人“吃磨饭”中,看出了什么

1920年11月,时值湖南自治运动失败,27岁的毛泽东,此时已是身心疲惫,他脑海里有太多的疑问了,对着这个民族,这个国家,他满怀忧患。


于是,他带着对“中国革命的出路何在?”这一问题的思索,第一次来到了萍乡。


毛泽东从萍乡人“吃磨饭”中,看出了什么


在萍乡考察的日子里,毛泽东得知萍乡当年闹春荒时,当地的农民和城镇贫民自发聚集起来,一齐到财主、商绅家“吃大户”,也叫作“吃磨饭”运动。


要弄清“吃磨饭”是怎么一回事,首先得弄清“磨”是什么?


磨是一种粉碎粮食、食物及其他物品的石质或其他材质的传统器具,通常是采用反复碾压、挤压摩擦来使颗粒状的物品变成粉末状。


毛泽东从萍乡人“吃磨饭”中,看出了什么


这“磨饭”也就是有对粮食的地方,有吃的地方“磨”去?


在这里的“吃磨饭”,其实是哪家有粮就“磨”到哪家,去的路线也是根据地理位置顺路去,不是特意挑选。磨谷子时只要上了磨子,都推脱不了。


闹春荒的日子,我们现在的人是不能体会到的。


过去,由于自然灾害等各种原因都会出现春荒,过去交通不便,家家没有余粮,粮价又飞涨,多数人家是买不起粮食,有一点粮的一般通过亲友相邻调剂借出。


而萍乡,能种大小麦和杂粮的土地不多,产量少,不能解决大的问题,新粮收割还没到期,在每年的6底7月初是遗借无门青黄不接的时候,一般就是一个星期到10天左右的时间。


有名言不是说,“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其实也说明粮食的紧缺。


正因为此,在这之前,萍乡的农民便有过好几次大的抗争运动的历史。


直到1920年闹春荒时,一些胆大的庄稼人便开始酝酿去财主家“吃磨饭”。


先是长兴馆姚满嫂秘密串通300余户一、二千人,聚集到财主罗老四家,不吵不闹,不打不骂,就是等饭吃,吃了后就轮到下家财主家吃。


坪埠里彭、杨、陈家,南门张、李、姚家及城内大店铺均被吃过“磨饭”。在赤山桥、长睦岭、神童岭、担米岭、蝇头岭等地农村,以何冬古、何增茂、罗秋荷、何奶巴子等人为头领,发动男女老少三四千人,分头到当地财主家“吃磨饭”。



毛泽东从萍乡人“吃磨饭”中,看出了什么


那么“吃磨饭”是不是就很容易呢?其实不然,也要讲究策略。


“吃磨饭抗争”这事要办成,必须至少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要有团结性,去的人心要齐,对财主家形成压力;


2、要有纪律性,要做到不吵不闹,只要饭,只不过来的人多点,家里有粮是不会来要饭,这就使得财主对他们也不好怎么办;


3、要有计划性,那天到那家财主家吃,要有一个安排,因为去的人多,人家也要有准备,过去谷碾成米都是一个很难的事。


萍乡农民这种特殊的反抗斗争,引起了毛泽东的注意和重视。


在离开萍乡后,毛泽东写下了《告中国的农民》一文,热情赞扬了萍乡农民的斗争。文章写道:“萍乡今年这件事,也是中国农民觉悟的一点曙光,正如昏天黑地之中,东方现出一线曙光是一样的

。”


毛泽东号召全国农民向萍乡农民学习,说:“你们只要学萍乡的农民一样,自然有共产主义来帮你们的忙的。”


又说:“你们全都照着萍乡的农民这样行动,共产主义就能使你们脱出一切的痛苦,使你们享没有享过的福。”


可以说这次的萍乡之行对毛泽东革命思想的影响和震动是很强烈的。


毛泽东的眼光是独特的,他看准了中国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最为突出的地方,农民不是一盘散沙,农民是可团桔起来的,这中间蕴藏着无限革命潜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