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從萍鄉人“吃磨飯”中,看出了什麼

1920年11月,時值湖南自治運動失敗,27歲的毛澤東,此時已是身心疲憊,他腦海裡有太多的疑問了,對著這個民族,這個國家,他滿懷憂患。


於是,他帶著對“中國革命的出路何在?”這一問題的思索,第一次來到了萍鄉。


毛澤東從萍鄉人“吃磨飯”中,看出了什麼


在萍鄉考察的日子裡,毛澤東得知萍鄉當年鬧春荒時,當地的農民和城鎮貧民自發聚集起來,一齊到財主、商紳家“吃大戶”,也叫作“吃磨飯”運動。


要弄清“吃磨飯”是怎麼一回事,首先得弄清“磨”是什麼?


磨是一種粉碎糧食、食物及其他物品的石質或其他材質的傳統器具,通常是採用反覆碾壓、擠壓摩擦來使顆粒狀的物品變成粉末狀。


毛澤東從萍鄉人“吃磨飯”中,看出了什麼


這“磨飯”也就是有對糧食的地方,有吃的地方“磨”去?


在這裡的“吃磨飯”,其實是哪家有糧就“磨”到哪家,去的路線也是根據地理位置順路去,不是特意挑選。磨穀子時只要上了磨子,都推脫不了。


鬧春荒的日子,我們現在的人是不能體會到的。


過去,由於自然災害等各種原因都會出現春荒,過去交通不便,家家沒有餘糧,糧價又飛漲,多數人家是買不起糧食,有一點糧的一般通過親友相鄰調劑借出。


而萍鄉,能種大小麥和雜糧的土地不多,產量少,不能解決大的問題,新糧收割還沒到期,在每年的6底7月初是遺借無門青黃不接的時候,一般就是一個星期到10天左右的時間。


有名言不是說,“地主家也沒有餘糧了”,其實也說明糧食的緊缺。


正因為此,在這之前,萍鄉的農民便有過好幾次大的抗爭運動的歷史。


直到1920年鬧春荒時,一些膽大的莊稼人便開始醞釀去財主家“吃磨飯”。


先是長興館姚滿嫂秘密串通300餘戶一、二千人,聚集到財主羅老四家,不吵不鬧,不打不罵,就是等飯吃,吃了後就輪到下家財主家吃。


坪埠裡彭、楊、陳家,南門張、李、姚家及城內大店鋪均被吃過“磨飯”。在赤山橋、長睦嶺、神童嶺、擔米嶺、蠅頭嶺等地農村,以何冬古、何增茂、羅秋荷、何奶巴子等人為頭領,發動男女老少三四千人,分頭到當地財主家“吃磨飯”。



毛澤東從萍鄉人“吃磨飯”中,看出了什麼


那麼“吃磨飯”是不是就很容易呢?其實不然,也要講究策略。


“吃磨飯抗爭”這事要辦成,必須至少具備以下三個條件:


1、要有團結性,去的人心要齊,對財主家形成壓力;


2、要有紀律性,要做到不吵不鬧,只要飯,只不過來的人多點,家裡有糧是不會來要飯,這就使得財主對他們也不好怎麼辦;


3、要有計劃性,那天到那家財主家吃,要有一個安排,因為去的人多,人家也要有準備,過去谷碾成米都是一個很難的事。


萍鄉農民這種特殊的反抗鬥爭,引起了毛澤東的注意和重視。


在離開萍鄉後,毛澤東寫下了《告中國的農民》一文,熱情讚揚了萍鄉農民的鬥爭。文章寫道:“萍鄉今年這件事,也是中國農民覺悟的一點曙光,正如昏天黑地之中,東方現出一線曙光是一樣的

。”


毛澤東號召全國農民向萍鄉農民學習,說:“你們只要學萍鄉的農民一樣,自然有共產主義來幫你們的忙的。”


又說:“你們全都照著萍鄉的農民這樣行動,共產主義就能使你們脫出一切的痛苦,使你們享沒有享過的福。”


可以說這次的萍鄉之行對毛澤東革命思想的影響和震動是很強烈的。


毛澤東的眼光是獨特的,他看準了中國的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最為突出的地方,農民不是一盤散沙,農民是可團桔起來的,這中間蘊藏著無限革命潛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