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家的孩子为啥能自觉学习?哈佛心理学教授:源于这种底层能力

我家的孩子

为啥不能自觉学习?

什么样的孩子教育起来让父母心力交瘁?

当然是不自觉的孩子。

不自觉的孩子永远不知道自己该在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从早上起来开始,老母亲们就跟在后面催上了。

也难怪很多老母亲们总是抱怨:这孩子就像牙膏,挤一点,才动一下。孩子只能让家长们推着往前走,不累才怪的。


别人家的孩子为啥能自觉学习?哈佛心理学教授:源于这种底层能力


反观自觉地孩子就让爸妈们省心多了。不需要过多提醒,玩手机玩电脑不用想法设法的斗智斗勇,作业学习也不需要天天盯……


我相信疫情在家陪同孩子上网课,老母亲们每天都在接受来自灵魂深处的拷问:别人家的孩子怎么就能这么自觉呢?如何才能让孩子拥有自觉呢?


我一直赞同一句话:在教育路上,永远不要指望孩子自觉。


惰性是人类的本性,孩子更是如此。


我一直认为,别人家看起来很自觉的孩子,肯定也是经过父母正确且耐心的引导。


在孩子从被动走向自觉地道路上,有一点尤其重要,就是培养孩子的内驱力。内驱力作为一种底层能力,是孩子自主学习、热情不减的最强最有价值的动机。


总结全球精英名校的学霸的成功经验,会发现,他们很多人都在学业上表现出了很强的内驱力。曾有统计显示,72.9%的哈佛父母认为,自己的子女在高中阶段学习非常自觉,成绩从来不需要父母多操心。


坦白说,很多时候,只有背后有强大的内驱力支撑,我们才能看到的孩子如此自觉自律,会主动学习、做作业,并调整自己的学习节奏。


内驱力就像一颗种子,埋在孩子的内心,这颗种子生根发芽非常依赖环境和土壤,所以爸妈们需要循序渐进地帮助孩子培养这份能力。


学龄前培养孩子的内驱力其实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步骤:第一步设立充满信任感的积极人设,第二步在实践中加强孩子内心的胜任感。这两步可以在孩子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适用,既可以不断培养孩子的内驱力。


别人家的孩子为啥能自觉学习?哈佛心理学教授:源于这种底层能力


人设不倒

才能激发内驱力


设立人设这个事情,对孩子来说是必要的。坦白说,就是相信孩子的无限潜能。比如,相信TA是一个求知欲强,热爱学习的孩子,尤其是让孩子自己也对此也深信不已。


别人家的孩子为啥能自觉学习?哈佛心理学教授:源于这种底层能力


这背后其实是一个教育学上尤其著名的案例,叫“罗森塔尔效应”


罗森塔尔是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为了证明内驱力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发挥着及其关键的作用,他的研究小组做过一个实验。


实验是这样的:在一所小学,从一至六年级各班中选了18个班,称要对班里学生进行“未来发展趋势测验”。


之后,罗森塔尔随机在挑选了18个班中20%的学生,并且将学生的名单交给老师,宣称这些学生是最有发展的前途者。


8个月后,罗森塔尔研究小组再次来到这所学校,对18个班的学生进行复试,奇迹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个个成绩都有了很大进步,且活泼开朗、自信心强、求知欲旺盛。


虽然名单是罗森塔尔随机挑选的,但这个谎言对老师产生了心理暗示,在这8个月里,老师又通过语言和行为把暗示传递给了学生,学生才取得了异乎寻常的进步!


后来,人们就把这种由他人的期望,使行为发生与期望趋于一致的变化的情况,称为“罗森塔尔效应”。


别人家的孩子为啥能自觉学习?哈佛心理学教授:源于这种底层能力


无独有偶,这个理论也被教育家瑞塔·皮尔森(Rita Pierson)在《每个孩子都需要一个冠军》的TED演讲中提及,并证明了其有效性。我在文末附上视频,有兴趣的爸妈们可以观看。


同样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内驱力的第一步:在做任何事情之前,帮助孩子设立一个积极人设。方法和瑞塔·皮尔森是一样的。


不管孩子眼下做不做得到,是不是做得很糟,如果爸妈们希望他再尽力一些,再努力一些,表现更积极一些,就应该不断加强这样的人设。而不是故意用反话刺激他,那样结果只会事与愿违。


比如,如果爸妈们想让孩子学习英语,就应该告诉孩子:你在语言方面很有天分,你看你从小就会唱很多英语歌曲,英语对你来说也不难。


需要注意的是,设定人设的基础是爸妈们对孩子有客观理性的了解,以及孩子能够做到的极限,设立的阶段性目标要可及(这里指的是短期目标),同时真心相信这个人设。


这里涉及到“目标设定理论”。这指的是,目标本身就具有激励作用,而当这个目标“明确具体,具有一定难度,但又在能力所及的范围之内”时,效果是最好的。


在教育中来说,就是我们为孩子制定难度适中的目标时,他们努把力、“跳一跳”就可能达成。这种情况将会大大激发出个人的内驱力。


比如,想让幼儿学好英语,就从每天学唱一首英文童谣开始;想让孩子掌握解数学题的技能,就从每天做一页计算题开始……


当你给孩子一个“你可以做到”的积极人设,久而久之,你会发现,孩子真的做到了!


别人家的孩子为啥能自觉学习?哈佛心理学教授:源于这种底层能力


在实践中加强

孩子内心的成就感


不久前,美国麻省理工学院2020年常规录取发放了全球offer。


来自北京人大附中的高二学生邓明扬,凭借着在数学和信息学方面的突出表现,成为了中国大陆唯一的幸运儿。


别人家的孩子为啥能自觉学习?哈佛心理学教授:源于这种底层能力


说起他的成绩,邓妈妈曾透露:小时候家长并没有刻意指导,也没有给他报很多额外的奥数班,全是儿子凭借着兴趣在主动钻研。


邓同学自己则说,自己想学好了参加比赛,理由无非三个:“我喜欢”,“感觉很有意思”,“想去玩玩”。每次去参加比赛,都感觉到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其实这个现象可以用脑科学的概念解释,那就是刻画脑回路。


什么是“脑回路”?其实我们的大脑就像成一块硬盘。我们每一次的经历就像输入的文件,在上面刻下一些印记,慢慢的,大家的硬盘就越来越不一样了,这些印记就是脑回路。


比如,之前我在《教你使用”番茄钟”训练法,改掉孩子写作业开小差的毛病》(点击查看)中说的那样,完成一个任务,孩子会获得一种成就感,成就感可以刺激孩子大脑中内啡肽的分泌,让孩子感到内心的愉悦和平静。那么孩子自然会希望再完成一次任务。


这样的一次经历,非常直观地强调了脑回路的作用,也就是所谓的“正面强化”,让某个行为被刻画的印记更加深,更明显。


也就是得到正面反馈的时候,人体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会开心,会自豪,会身心愉悦,所以大脑会更加希望今后会有更多类似的经历。这样,就会建立一个脑回路,不断强化这个脑回路,就会让孩子不断感觉到美好的愉悦。


所以当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每完成一个目标,爸妈们需要做的都是给予正面反馈和互动。


别人家的孩子为啥能自觉学习?哈佛心理学教授:源于这种底层能力


我见过一名宝妈,在女儿两岁半多的时候给教英语。每次一首英文歌,或者学习一个10分钟的网课,从学习单词到做游戏。每次宝妈都会说:我们开始学习英语喽。


结束后,每次都会说:学习完成了,分享一个朋友圈。


孩子不但不反感,形成习惯以后,女儿都会很自觉地说:我要学习。我要学习。其实这就是身心愉悦带来的结果。


所以,对于学龄前儿童,激发内驱力,不必太过在意结果,反而应该注重增强脑回路,让孩子感受其中愉悦的感觉。


爸妈需要做的是,真正的去做孩子的赏识者,理解孩子的“不容易”,欣赏孩子的努力,并适时提供帮助。


给予正面反馈的意义在于,孩子真正的内驱力就是让这种一波又一波的影响自动发生,一次又一次去影响更多的事情。


最终让孩子内心产生我可以、我能够、我做得到的信念。


苏格拉底曾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其实,这团火焰正是孩子心中的内驱力。


爸妈需要做的是:提供适当的环境,让熊熊烈火给予孩子成长的无穷动力。


别人家的孩子为啥能自觉学习?哈佛心理学教授:源于这种底层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