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之教堂:混凝土中的艺术,在光影中领略建筑背后的历史底蕴

很多人都是从光之教堂开始了解安藤忠雄的,在安藤忠雄的所有教堂中,光之教堂无疑最为璀璨,建筑风格、意境、光影都十分值得人深思。

安藤是与众不同的,在他的每一个建筑中,你都能感受到自然的美,他强调与自然的结合,无论是与水同生的水之教堂,还是藏匿于黑暗之中的光之教堂,都是自然中的建筑,当然也有建筑中的自然。

光之教堂:混凝土中的艺术,在光影中领略建筑背后的历史底蕴

安藤忠雄的著名作品很多,每一个都值得我们去思考,不仅仅是建筑本身,还有对背后的文化的认可或是批判。今天我们便来光之教堂一游,随着安藤忠雄一同来感受一下光与虔诚。

一、安藤忠雄

作为日本近现代野武派中最出名的一位,安藤忠雄对于建筑有着十分的热爱。所谓野武派就是没有老师自学成才的人。正如我们所知道的,日本有很多不成文的规定,比如他们认老师,一个出名的老师会给你带来很多你意想不到的好处,就像日式拉面、寿司等方面,这也就是所谓的拜师学艺。一位社会地位高的老师,他的学生也会受人敬重。

当然在建筑界也是如此,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安藤忠雄能成为世界闻名的建筑大师是十分不容易的。他所有的知识和理论都是来自于书籍和旅途。我确实相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即使条件困苦、经济拮据,但是安藤还是凭借着自己的勇敢和无所畏惧在建筑界打出了自己的品牌。

光之教堂:混凝土中的艺术,在光影中领略建筑背后的历史底蕴

安藤是在初中的时候接触到建筑的,在一个破旧的二手书店里,他第一次看到柯布西耶的建筑书籍,便喜欢上了建筑,对这位大师更是十分崇拜。于是他常常光顾这家书店,只为在那个只有他知道的角落里汲取着知识,仰望着自己的建筑梦。

尽管他从未见过这位建筑大师,但是他的书是他走上建筑道路的启明灯,在安藤攒够了钱之后,把柯布西耶的书全部收藏了起来。但是由于家中拮据,他并没能上大学专攻建筑。而是做司机、职业拳击手来养家糊口。

安藤做拳击手出站的次数寥寥无几,战绩也平平无奇。但是却给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出国。在此之前,一直为钱奔波的安藤从未有过余钱去外面的世界看看,唯一能观赏建筑的方法便是柯布西耶的书。

光之教堂:混凝土中的艺术,在光影中领略建筑背后的历史底蕴

他随拳击队一同去泰国参加比赛,这一次出国让他看到了日本以外的世界,从二维的图画变成了三维的建筑。之后他自己又攒钱出国,却几次旅途不顺。这一来二去,他在旅途中看到了自己在书中学到的知识。

正如他所说:

“当我置身于罗马万神殿的时候,我才真正知道,何谓空间感。”

这种让人震撼的空间感扑面而来,庄重、严肃、神圣的光从天井洒落,仿佛在这里可以洗净人的心灵一般,历史的厚重感更让人不得不深思。这更是让他坚定了建筑之心。

二、光之教堂

光之教堂是安藤忠雄的成名作,是他教堂三部曲(风之教堂、水之教堂、光之教堂)中最著名的一个。论风景,光之教堂稍微逊色一些,但是光影效果确实这三个里面最有意境的。

光之教堂:混凝土中的艺术,在光影中领略建筑背后的历史底蕴

光之教堂坐落于大阪府茨木市,规模较小,约113平方米,大约能容纳100人,于1989年竣工。而且还获得了由罗马教皇颁发的二十世纪最佳教堂奖,无疑是对该教堂的神圣意境的肯定。

与其它两个教堂比起来,光之教堂的位置确实不占优势,而且规模也有极大的限制,但是这丝毫不影响安藤的设计,既然外部无法再做修饰,那么就将建筑重心放到内部

与安藤忠雄以往的作风一致,他的建筑中没有多余的修饰,用长而狭的走廊来迫使人们一个人走完长途,然后再利用光影效果来创造出独特的意境,最后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景色——阳光和自然。光之教堂也是如此,受到场地的限制,光成为了教堂里唯一的主角

光之教堂:混凝土中的艺术,在光影中领略建筑背后的历史底蕴

安藤有几个建筑原则,这是他这么多年都信守的原则:

  • 首先,就是一定要用真实可靠的材料

正如光之教堂,采用的是清水混凝土,虽然美观不及,但是这样的建筑给人一种萧瑟的感觉,仿佛与世隔绝一般。

  • 第二,就是完全使用正宗的几何形式

这种几何形式的利用,更能体现出空间感。不论是早年的住吉长屋、还是著名的地中美术馆、又或是我们今天所讲述的光之教堂,都是非常标准的几何图形。标准的几何图形,可以很好地与自然相融。几何图形成了自然的构架,自然成了点缀几何的最好景色。而且由几何图形构成的建筑,可以借由光影的变换来突出空间感

光之教堂:混凝土中的艺术,在光影中领略建筑背后的历史底蕴

光之教堂中也是如此,随着太阳的升起与落下,十字架的位置也时刻发生变化,在同一个空间里,光影的变化能让人对空间更有感触

  • 第三,就是自然

安藤的每一个作品都不只是单独的一个作品,他的作品里有自然的痕迹,还有历史的底蕴。但是安藤所谓的自然,不是人工种植的树木花草,而是纯天然的自然,就像风、水、阳光、还有周围原本的植物。这样的自然的与几何相交织,制造出的效果才是真正的美。

光之教堂中也有体现,除了光溜溜的不具有美感的清水混凝土以外,里面的设计也十分清水,并没有夺人眼球的装饰。只有与自然相接十字架,光从十字架缝隙中溜进来,这样的设计虽然简单,但其中的韵味却十分值得人深思

光之教堂:混凝土中的艺术,在光影中领略建筑背后的历史底蕴

记得安藤曾说过一句话:

“我所能做的就是把现代建筑往前推一点,去挖掘他的可能性,去使用那些被人遗忘的东西。建筑必须以一种非常独特的方式与城市和社会发生关联,避免沉溺于诸如历史或符号学之类的处理技巧。”

每一个建筑的背后都有一段历史,适度的使用并创新才是发展之道。过度的沉溺于每一个地区的历史底蕴显然是不现实的,不仅仅禁锢了自己的发展空间,而且创造出来的也不过是一个仿制古建筑却并未成功的作品罢了。

过去的是历史,今后的是未来。每一个时代的环境都不同,我们需要在建筑里找到那个时代,更要超出那个时代,看未来的发展

光之教堂:混凝土中的艺术,在光影中领略建筑背后的历史底蕴

直击眼球的光芒,人生的意境

光之教堂间杂在住宅区内,而且外部也并没有显著的标记,只有一块不起眼的木牌。教堂的入口十分平常,顺着长长的走廊一直走,走廊的宽度只够一个人走,尽管安藤不信教,但他对于人生的思考确实独有一番风味。

正如他所说的:

“在旅途中,独自一人步行是最重要的。”

或许他就是为了创造一个让人独自行走的环境才特意设计了这样的走廊。一个人在路上行走,不正是人生的常态吗?人生的道路上,不过就是一人独自前行,边思考边行走。我们总会遇到很多困难,此时应该静下心来仔细思考自己的人生。或许这便是安藤设计这条走廊的原因。

光之教堂:混凝土中的艺术,在光影中领略建筑背后的历史底蕴

在他的其他很多作品中也有同样的设计,他在旅途中学习,学到了自己热爱的建筑,将图画变成立体的。在面临着不同环境时,人的心情也会有所不同。黑暗的环境更容易让人思考,空旷的环境更容易给人一种错觉——人本是世间一粒微小的尘埃。

旅途就是最好的途径,不一样的环境、不一样的背景和历史,触发人内心的柔软。也正是因为如此,安藤忠雄才人为创造出这样的狭窄环境来促使人思考。因此,建筑不仅仅是建筑,更是一种自我净化的过程

在这样狭长的走廊里,昏暗不明,踩着木质的地板,听着自己的脚步声,慢慢走向教堂。在视觉受限的情况下,反而更能听清心里的声音。

光之教堂:混凝土中的艺术,在光影中领略建筑背后的历史底蕴

日本人崇尚黑暗,这也是有历史原因的。在早期的日本,长屋非常普遍,这种狭长型的房屋中间采光极差,于是很多日本人都是在黑暗中摸索成长,久而久之,他们习惯了黑暗,甚至对黑暗形成了一种崇拜。

安藤自然也不例外。光影充斥着他的每一个建筑,黑暗自然也如影随形。光之教堂里最值得称道的就是以自然光制成的十字架了。沿着昏暗的走廊一直走,眼睛已适应了黑暗的环境。这时,出现在面前的光便成了世界上最亮、最圣洁的光。

光之教堂:混凝土中的艺术,在光影中领略建筑背后的历史底蕴

这不就是教堂的意义吗?给人的心灵进行洗礼,给人的信仰注入力量。

这不也是人生的意境吗?尽管会有低谷、沮丧和怀疑,但是不要放弃心里的坚持,最终定会守得云开见月明。

正如安藤忠雄所说的:

“一个人真正的幸福并不是待在光明之中。从远处凝望着光明,朝它奋力奔去,就在那拼命忘我的时间里,才有人生真正的充实。”

这不也是光之教堂的意义吗?看着光从缝隙中洒落,仰望着、期待着,想从这光里寻找自己的信仰,然后用一生去相信,在坚持自己的信仰的时候,才能真正体会人生。

光之教堂:混凝土中的艺术,在光影中领略建筑背后的历史底蕴

这不仅仅是对于教徒来说,对每一个人都是如此。如果一直待在光里,便体会不到光的美丽与圣洁。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每一次,我们会质疑自己,甚至放弃自己的信仰、兴趣或是目标,但是如果在这一次黑暗中出现了一点光芒,或许结果会完全不一样。

我相信这个教堂的设计不仅仅代表着安藤的设计风格,更能体现出他的人生观。他的人生也并非一帆风顺,在黑暗中摸爬打滚,靠着对建筑的热爱而一步步走向光明。

光之教堂里还有一处值得称道的地方——台阶是往下走的,站着的神父与坐着的信徒是一样高的。从历史上来说,神父是信徒与神连接的纽带,他的地位是神圣的。但是在光之教堂中却不一样,神父和信徒一样,都是平等的,没有谁更高尚。

光之教堂:混凝土中的艺术,在光影中领略建筑背后的历史底蕴

安藤也在演讲中曾经说过:

“我很在意人人平等,在梵蒂冈,教堂是高高在上的,神父站的比信徒高,而我希望光之教堂中人人平等,在光之教堂中,台阶是往下走的,神父站着与信徒坐着是一样高的,这样就消除了不平等的心理。这才是光之教堂的精华。”

总结:

这样一个十分不起眼的建筑,没有华丽的材料、也没有浮夸的设计,但是里面蕴含的意义却值得人深思。建筑不单单是一个建筑,它是历史沉淀的精华,是自然与建筑的结合,更是净化人心的光

我相信建筑不单单只一个物体,优秀的建筑师不只是会设计和作图,更是一个艺术家、历史学家、生态学家,甚至是一个心理学家。所以才能统筹一些原本不是完美的元素,将其用一些特殊的、出人意料的方式组合在一起,创造出一个完美的而令人遐想的意境。

光之教堂:混凝土中的艺术,在光影中领略建筑背后的历史底蕴

建筑的美,不单单体现在外表,更重要的是建筑师所要表达的意境。一个材料精美、外表奇特的建筑或许可以让人眼前一亮,但是一个含有独特意境、与众不同的建筑才能经历时光的洗礼,才能成为经久不衰的经典。

这不也是人吗?或许光鲜亮丽的外表是十分引人注目的,但是有着高尚品格才是真正好的,所谓人的内在就像茶,越是高尚越是香醇。这就是安藤忠雄,用真实却不华丽的材料,用自然给予的最好风景,给我们能创造出一片净土,净化我们被浮世所侵扰的心灵

如果将来有机会去日本,一定要去一次光之教堂,一个人孤独却充实地走完这段旅程,即使不是虔诚的信徒,却也能够从这段旅途中感受到人生的意义——努力追寻希望。即使在黑暗中也要相信自己,坚持自己的理想,终有一天,我们会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为之付出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