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現這種脈象,可以用葛根湯

小編導讀

“方證相應”作為經方醫學中的代表性學派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其實在臨床中,還有方脈對應、方與腹證對應、方與舌脈對應等多種診療思路。今天小編帶大家瞭解的就是方脈對應理論,如何清晰形象地掌握經典脈象?怎樣依據脈象遣方用藥?以葛根湯為例,看董雪峰老師為我們“圖解”葛根湯脈——

《傷寒論》葛根湯條紋:“太陽病,項背強几几,無汗,惡風,葛根湯主之。”

從條文可知,葛根湯的主證是肩背僵硬疼痛,但是如果僅將葛根湯的應用侷限於這個症狀的話,未免大材小用,同時,臨床上有的肩背僵硬疼痛葛根湯也未必能解決。

那葛根湯的脈象特徵是什麼呢?讓我們用案例說明。

患者,女性,50歲。因“落枕”前來就診。前幾天一覺睡醒,發現肩膀、脖子硬緊疼痛,脖子和肩膀不能轉動,動則劇痛無比,數日來症狀沒有緩解跡象,遂來就診。

雙寸脈均偏沉,重按則正弦有力;右寸脈輕取顯得緊厚;雙關尺脈都偏沉細澀。右手脈如下圖。

出現這種脈象,可以用葛根湯

葛根湯脈圖 來源:《圖解脈診:中醫脈診從入門到精通》

寸脈的沉正弦,是平素就有的水飲停留在上焦。關遲的沉細澀,是平素就有瘀血。右寸脈輕取緊厚,提示寒邪侵襲。患者是因為驟然感受風寒,導致肩背部水飲不得發洩,水飲逼迫,血脈不暢,故而痛極不能轉側。

治療上採用了葛根湯祛風寒,加上張錫純活絡效靈丹活血通絡止痛,再用祛水飲合方(苓桂術甘湯、張錫純理飲湯),因為關脈不弱,故而不用黨參。

患者服藥後第二天就感覺到疼痛明顯緩解了。

這個案例的脈象並不是很典型,但也不妨礙我們解釋葛根湯脈應該是怎樣?和麻黃湯怎麼區別呢?

先來看圖,麻黃湯脈右寸浮緊獨大,而葛根湯三部脈性質一致,輕按均緊。

出現這種脈象,可以用葛根湯

來源:《圖解脈診:中醫脈診從入門到精通》

問題一:為什麼兩者脈象會有這樣的區別呢?葛根湯證如何同麻黃湯證區別呢?

麻黃湯有杏仁無白芍,這杏仁針對的是上焦的鬱氣,故而麻黃湯證寸脈相對偏大,患者同時多有咳嗽有痰,胸悶氣喘等症狀。葛根湯無杏仁,有白芍和桂枝相配。這是一個非常經典的配合,桂枝代表力量的輸出,白芍代表力量的迴流,可以平衡的增強系統的功能。因此,針對的也是系統性的病變,也就是針對三部買一致的病變。

《神農本草經》認為葛根:“主消渴,身大熱,嘔吐,諸痺,起陰氣,解諸毒。葛谷,主下利十歲以上”葛根能生津,能針對身熱、口燥。可見,葛根湯相對麻黃湯證,兩者都能針對表有風寒且有飲停的病證。麻黃湯是單純的風寒證,沒有化熱。所以民國傷寒醫家惲鐵樵提出麻黃楊的辨證要點為口中和,就是無口乾、口熱,舌淡白而不紅,這是很具臨床實用性的。

葛根湯還可以治療因津液不足導致的輕微燥證,故而葛根湯可以有口渴。同時,頭面部因為風寒侵襲,飲盛津微燥,導致面部肌肉痙攣跳動或者面肌癱瘓,也可以使用葛根湯。

問題二:如下圖,如果是寸脈輕按緊而獨大,但是關尺不緊呢,是否還是葛根湯脈呢?

出現這種脈象,可以用葛根湯

來源:《圖解脈診:中醫脈診從入門到精通》

同樣也是葛根湯脈,並且葛根湯用量宜加大,因為需要用葛根將這葛根湯的力量定在上焦肩背部位。

問題三:那本案明顯右手三部脈不一樣,為什麼用葛根湯呢?

因為患者有瘀血較重,瘀血產生的沉細澀脈,將這個關尺部本應該出現輕取緊而不細的脈象給掩蓋掉了。所以,本案是在脈象結合症狀特徵的基礎上得出使用葛根湯的判斷的。


重磅臨床新書

脈診是中醫學獨具特色的診療方法,對於大眾來說,脈診充滿了神秘色彩,而學習中醫的人則更加深刻體會到學好脈診的重要性。學習脈診的一大難點是指下的感覺難以準確描述,哪怕古人使用如盤走珠、如按琴絃這樣的類比方法,也不夠直觀清晰。

如果用圖畫展現出不同脈象的特點呢?

相信大家看過上文之後,對於葛根湯的脈象一定有了更具象的理解。在這本《圖解脈診》中,作者從診脈的基礎手法,到臨床方脈結合,層層深入地帶領大家學習脈診。不論你是零基礎的中醫愛好者,還是擁有一定實踐基礎的專業人士,都能從中學有所得。

出現這種脈象,可以用葛根湯

《圖解脈診:中醫脈診從入門到精通》

本書以大量直觀的圖示幫助讀者快速學習和掌握脈診。全書分為上、中、下三篇。上篇和中篇闡釋了脈診的基礎知識,以圖文形式對常見脈象進行了論述。下篇以臨床醫案和《傷寒論》經方為依託,進一步分析各種臨床病例的脈象,將那些已經通過臨床反覆驗證的穩定性高的脈象,用圖像的方式表現出來。本書既是圖解脈診,也可以理解為脈解傷寒方,為經方的研究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

出現這種脈象,可以用葛根湯

出現這種脈象,可以用葛根湯

版權聲明

本文部分內容選自《圖解脈診:中醫脈診從入門到精通》(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董雪峰著),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由悅讀中醫推薦發表,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