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以类聚,人以妈分

只要全职带孩子后,妈妈就不配有名字了。

都被冠以孩子名字,叫"XX妈妈"。

如果有了二胎,那么妈妈连名字都不能固定了,就在老大名字和老二名字之间自由切换,完全取决于打招呼的人,是认识老大的,还是认识老二的。

这就是人参。


物以类聚,人以妈分


妈妈的社交圈基本就是孩子的社交圈,围绕着孩子展开。

我一直以为,天下妈妈大同小异,但随着我越来越深入的话题,才知道,妈妈和妈妈之间,有时差距大得像鸿沟。

有的是背道而驰。

有的是吊打。


物以类聚,人以妈分


01

家门口的校车候车点就三个孩子坐车。

一个上幼儿园的西裔小女孩,父母在外国人中颜值极其普通,但小女孩好看得惊天动地。

连那么丑的校服,穿到她身上,就成了时装。

一个三年级的混血男孩,走忧郁王子那一卦的,颜值高得过目难忘。

还有一个就是姐姐,是纯种中国人,颜值和那两个相比,就断崖式的下降。

可怜的姐姐,就这么被无情碾压。

她唯一能碾压回去的,就是她有一个弟弟,无敌烦人那种。


西裔小女孩3岁模样。

每天候车时,她的妈妈手里躺着一叠裁成掌心大小的四方纸,上面写着全是中国的拼音,还有一张写着Te。

妈妈一张张地考小朋友,不满意的时候亲自纠正,孩子不耐烦读的时候,妈妈大了嗓门训斥。

如果不是妈妈说英语,任何人听了都觉得就是常见的中国家长,在外面也会凶孩子的那种,完全不是电视上,或想象中对孩子无比耐心,怎么都不会大声的那种标准模板的外国父母。

你别说,我在旁偷听了一耳朵,妈妈的拼音发音很标准,没有很多老外常见的奇奇怪怪的发音和腔调。

旁边候车的中国妈妈,啼笑皆非地看着这一幕,对我说:老外妈妈也抓得紧哈,等车的碎片时间也不放过。

果然是同一个地球同一款妈。

虎妈,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


物以类聚,人以妈分


每天等校车的候车点还有另一个孩子。

就是那个混血男孩,眉目如画,气质偏内敛,貌似单亲家庭,因为从未见过爸爸,据说在盛产三文鱼的一个国度。

妈妈是中国人,候车时会聊二句。

因为我们天天准时候车,这个孩子和家长则经常姗姗来迟,要校车等一会儿。

以前那孩子一周总有一天不坐校车不去学校。

现在则是一周只有一二天坐校车去学校。

我之前以为迟到赶不上车或家长自己送去学校,晚到一会而矣,结果人家是稍微有个头疼脑热不舒服就不去学校。

我惊讶:经常这样请假不上课,进度跟得上吗?老师不批评?不要让出示医院病历什么的吗?老师不盘问孩子吗?

那个妈妈也吃惊我会这样问:啊,能跟上啊,现在的学习内容也不多难。不会批评啊,不用出示啊。

我:哦,我们就只请过一次假,还是孩子确实难受得不行,就这老师还盘问孩子半天。


因为孩子都不爱吃学校的饭菜,所以我是天天给孩子带饭,她则是天天给孩子点外卖,比萨、汉堡、意面什么的,学校附近餐厅点了个遍。

一聊我俩又大惊失色。

我:啊?天天点外卖,会不会营养卫生不够,老师不说?

她:啊?你天天早上起来做饭?每天都做什么啊?那多麻烦啊!老师不管。

我:我就点过一次外卖,老师还批评孩子不健康,就再没点过了。

那孩子连早餐都是在对面的面包房解决的,天天换着花样吃那家的烘焙,简直吃成了股东。

一天三顿,至少二顿在外面解决,我也是服气的。


一天,我们聊到课外兴趣班。

她只给孩子报了一个素描,其他的什么都没有。

男孩看起来偏瘦弱,一推就倒的,还经常病,我惊讶连个体育运动类的兴趣班都没有。

她更惊讶我不仅报了除艺术、兴趣、运动方面的兴趣班,还报了基础学科类的学习班。

我:学校的内容你不觉太简单了吗?至少要和公立在难度上不相差太远。

她:不觉得啊,孩子愿意学那个吗?

两个妈妈的三观相差太远,太过震惊对方的行为,以致于聊着聊着面面相觑,当场无话。

陷入死一般的沉寂。


物以类聚,人以妈分


02

姐姐班上的西裔父母在微信群里的发图。


物以类聚,人以妈分


一点也不国际时尚范儿。

无论那些爹妈多年轻,多时尚,发图一律是我爹妈那一代人的老年广场舞风格。

配色花红柳绿不说,还blingbling自带迪厅闪光灯的。

总之,就是一上图就给你个下马威。

有种误入家族亲戚群的惶惑。

还动不动用自己的母语发言。


物以类聚,人以妈分


每当这时候,我就憋屈地想——

是时候祭出我国瑰宝甲骨文、篆文来震慑一下这群蛮荒了!


姐姐班上有个韩国小孩。

分数和姐姐咬得很紧。

东南亚国家的家长都像是一个妈生的,很拼学习。

就是只要有他在,别想超过,活成一个绊脚石的狠。

我作为一个中国妈妈,教育孩子的理念也简单粗暴,就是在中国的地盘上,当然要把他们给干下去。

你作为地头蛇,在自己的地盘上还能被别人灭了去。

我丢不起这个妈。

姐姐颇有家国情怀的点了点头,脸上写着"铁肩担道义"五个金光闪闪的大字。

有恩来同志当年"为中华之崛起"读书的风范。


物以类聚,人以妈分


有次姐姐为学校运动会学习跳绳,图方便,就在门口的走廊那里练习。

我家隔壁是一家印度人。

他们喜欢吃一种烤得焦脆的饼,每次都会传来一股介于焦和糊之间的味道,我时常惊恐他家究竟有无人在家,是饼烤糊了,还是电线烧了,千万别起火爆炸,殃及我这条池鱼。

要不深夜传来比萨香味,我在半梦半醒的饥饿状态下,被这种食物的香气包围,想要又不可得,不啻一种酷刑。

这个印度妈妈见到姐姐在练跳绳,脸上的五官立刻生动地绽开,赶紧回家把她最小的儿子叫出来要一同练习。

一副错过这村就没这店的架势。

那最小的儿子比姐姐高一两个年级吧,眼睛大得像铜铃,很配合地出来练习。

那妈妈放养式育儿,不管不看,所以那孩子跟在姐姐后面跳了快一礼拜,还和第一天一样,毫无进步。

但这孩子不沮丧不烦躁,只嘴里嘀咕着我听不懂的印度语,笨拙又坚持地练习着。

真是印度版郭靖啊。

如果换了姐姐,三天还是原地踏步,早就甩脸子,跳绳都能给我扔掉。

难怪印度能成为软件大国,随便一个孩子都这么永不放弃的努力,真不容小觑。


姐姐幼升小时,我潜伏进一个有名的家长群里,看了群纪录,秒变佛系家长。

物以类聚,人以妈分

物以类聚,人以妈分


我家的一年也看不了人家一周的25本英文绘本啊啊啊!

那个买鱼蛋的家长是个什么鬼,看得我爆笑不止。

姐姐就是个分母,纯粹凑数的。

和别人的妈妈相比,我可以人道毁灭了。

果然货比货该扔,人比人该死。


03

每次听到别人家妈妈说起自己家孩子,吃嘛嘛香,连苹果梨子都放抢的事例,我的心情真的MMP。

两个孩子完美的继承了我吃水果是弱鸡的基因,每次西瓜去籽挖球、芒果切片做花,各种挖空心思,送货上门,只差跪式服务,二个孩子还要看心情,爱吃不吃。

明天就丢小只去幼儿园,受不了天天一拖二。

野百合也需要有春天不是。

剥了一碗石榴给姐姐用勺子吃。

石榴皮石榴汁是染色佳品。

我的爪子,啊西湖的水我的泪。

有没有亲妈大中午带二个孩子吃烧烤的?

这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

这就是我,我看见自己都冒火。


物以类聚,人以妈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