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品讀:《靜女》先秦時期,百姓也是自由戀愛的

嫻靜美麗、天真活潑的小姑娘,抓耳撓腮、憨厚痴情的小夥子,這一場甜甜蜜蜜的古人約會,讓讀此詩的我,也忍不住嘴角的微笑。

《詩經》品讀:《靜女》先秦時期,百姓也是自由戀愛的

靜女

國風·邶風·靜女

靜女其姝,俟(sì等待)我於城隅。愛(同“薆”,隱蔽)而不見,搔首踟躕。
靜女其孌,貽我彤管。彤管有煒(wěi鮮明),說懌(yuè yì心中喜歡)女美。
自牧歸(饋贈)荑(tí初生的茅),洵美且異。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

譯文:

嫻靜姑娘多漂亮,等待我在城牆角。故意躲藏看不見,抓耳撓腮心發慌。
文靜姑娘真美麗,送我紅色管一支。鮮紅彤管閃光澤,愛它光彩真美麗。
郊野採荑饋贈我,荑草美好又珍異。不是荑草多珍貴,美人相贈多情意。

《詩經》品讀:《靜女》先秦時期,百姓也是自由戀愛的

《靜女》,一首甜蜜的約會之歌。

第一章,描寫約會情景,表現靜女天真活潑的性格。“靜女其姝,俟我於城隅”,“靜”表現姑娘嫻靜大方的內在氣質,“其”:多麼,“姝”:美麗,“靜女其姝”表現了靜女嫻靜溫婉,美麗大方的外表。:“城隅”,約會地點,僻靜之處。“愛而不見,搔首踟躕”兩句,“愛”:隱藏,極其傳神,早到的姑娘躲藏在一邊,偷偷地觀察來赴約的小夥子,寫出了姑娘天真活潑、聰明調皮的情態。“搔首踟躕”是小夥子情急又憨拙的動作描寫,雖描寫的是人物外在動作,卻細緻地表現了人物的內心世界,栩栩如生地塑造出一位熱戀中男子的形象。這一細節描寫,極具藝術魅力,將約會情節的跌宕起伏,氣氛的活潑愉快表現得生動形象,幽默風趣,頗帶戲劇色彩。

第二章,寫相見時贈物,借贊姑娘贈送的物,來抒發對靜女的愛戀之情。這一個“說”(悅,喜歡)字,內涵豐富,在熱戀的情人看來,情人贈送的任何東西都是無價之寶,所以“彤管”也就格外光豔美麗了。“說懌女美”,一語雙關。靜女是美麗的,她贈送的東西也是美好的。如同後世南朝宋陸凱《贈范曄》詩之“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重的是情感的寄託、表達。又如現代純真的少男少女,用草結的指環,用樹葉做的書籤,都是珍貴的禮物,值得珍藏——珍藏的是這份感情。

第三章,“自牧歸荑,洵美且異”兩句,為什麼普通的荑草在小夥子眼裡“洵美且異”,因為荑草是“靜女”跋涉郊野親手採來的,借物傳情,物微而意深。“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兩句,不是荑草美,而是贈荑草的人美好,男女幽會,贈送信物,姑娘借物傳情,小夥子惜物重情,這種愛屋及烏式的感情深切動人。這一段直抒胸臆,表達了小夥子對姑娘的滿腔愛意。對戀人贈物的“愛屋及烏”式的反應,別具真率純樸之美。

《詩經》品讀:《靜女》先秦時期,百姓也是自由戀愛的

綜觀全詩,只用賦法,不假比興,敷陳其事,直抒胸臆。情節曲折,風格質樸,語言明快,寫人狀物惟妙惟肖,形象鮮明;感情發展跌宕率真,頗有層次。充分地體現出民間情歌的藝術特點。質樸明快,其實也是《詩經》語言的魅力所在。

《靜女》一詩,多次被選入高中語文教材。幾千年來,膾炙人口。網絡發達,文化傳播更為迅疾,現在網名為“靜女”的人很多,可見此詩影響之深遠。

最早《毛詩序》雲:“《靜女》,刺時也。衛君無道,夫人無德。”鄭箋釋雲:“以君及夫人無道德,故陳靜女遺我以彤管之法。德如是,可以易之,為人君之配。”熹《詩集傳》也以為“此淫奔期會之詩”,他們的說法已經接近本義,但指男女正常的愛情活動為“淫奔”,仍是頭巾氣十足,與漢儒解詩言及婦女便標榜“后妃之德”同一弊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