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伏科技(之)中国式机会

倚伏科技(之)中国式机会

在刚刚结束的“时间的朋友”2017跨年演讲活动上,罗振宇着重阐述了一个主题——中国式机会,他通过六大脑洞大开的思维逻辑来论证了中国是全球制造业转移的最后一站,中国因为有自身的超大规模体量,从而成为全球经贸的枢纽,施展的新书《枢纽》也同步开卖了,据说因为罗胖的感悟都源于此书,所以短短几天时间已经大卖十二万册了。

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预计在2020年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中国在全球经贸业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中国式机会能像罗胖所鼓吹的那样成为全球制造业转移的最后一站吗?中国又能否像施展所描述的那样成为全球的枢纽呢?笔者持谨慎的态度,本文主要从以下三点分析。

一,机会点,快速发展的红利。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不同的层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国人的思想意识有了明显的蜕变,很容易接受西方现代国家的一整套社会运作逻辑,对资产的看法也有了新的认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更加放大了中国在经济发展上的独特优势,使得中国成为全球各大公司主要考虑的市场,各大经济体都急切需要进入中国市场,这又无形中促使中国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

所有人都注意到了这样的一个世界背景,所有人都相信中国的市场潜力是巨大的,在这样一种全民高度认同的场景下中国式机会足以提振所有人的信心,不仅仅是中国国民,其他海外组织机构和个人都一样高度认可。中国从欠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再到发达国家,这一路上的高速发展正是中国经济不断增长的引擎,同时也是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

二,风险点,盲目自信的漏洞。凡是有机会的地方,那么一定同时伴随着风险,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后正是发展速度放缓的表征,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中国也未幸免,国家层面强有力的20万亿拯救资金帮助中国经济在危机后逐渐走出疲软状态,但中国经济的整体架构及三驾马车并未改变,所以,当20万亿消耗完后,中国经济再次增速放缓,新常态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定义出来的。

但中国式机会却再次振奋了国人,甚至有点像打鸡血地刺激着每个中国人,每个人都在瞪大眼睛注视着这个所谓的中国式机会。在信心爆棚时,我们更应该能够理性地认识到这个机会并不能够帮助中国彻底解决经济架构及增长引擎的问题。它只是从认知的维度向每个正处在焦虑中的中国人提供了一点安慰剂而已,我们若对中国式机会过于盲目地自信甚至自恋的话,那隐性的风险将是致命的。

三,未知点,无序变化的无常。罗胖和施展都以现有的知识框架及中国发展的经历来对中国及全世界的发展进行预测,但当今世界变幻无常,更不是按照线性连续的规律去发展,更多时候是无规则地随机运动,这样势必会出现不连续性的特征。罗胖笃定的态度坚信中国就是全球制造业转移的最后一站,也就是说全球制造业在分工的时候,中国是承接全球制造的最后的接包服务商,罗胖认为虽然有些在国内的制造业工厂转移到了其他国家,但本质上还是由中国企业在分包管控的,是中国企业在配置原材料等资源的。

无规律、非线性、非连续性的发展,这是中国以及全球发展的一个基本特征,正是因为发展的变幻无常,毫无规律可循,这才使得中国式机会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更需要谨慎对待,因为中国式机会的论点及阐述用到的论据都太依赖于中国以往的发展经历了,随着全球经贸环境的变化以及中国国民意识形态的转变,这些潜藏着的巨大不确定性都是极有可能给中国式机会带来致命打击的。

毫无疑问,罗胖的主题演讲给焦虑中的爱智求真的小伙伴们来了一颗定心丸,施展通过对3000年中国历史的研究所深挖出来的中国枢纽理论也极大鼓舞了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新中产阶级,但是,作为局外之人的我们需要持理性并谨慎的态度来对待这个所谓大时代下的大机会。既然是机会,那一定会有风险,不能因为施展所描述的内卷化问题已经被全球经贸一体化网络所打破就不再有所顾虑,因为除了内卷化这个问题之外,肯定还深藏着很多目前还没有被发现的暗涌。

倚伏科技(之)中国式机会

跨年演讲

倚伏科技(之)中国式机会

学者施展

倚伏科技(之)中国式机会

中国工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