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关于推进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建设的决议

莆田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推进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建设的决议

2020年4月28日莆田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通过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乡社区建设的重要指示、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中发﹝2017﹞13号)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群众的美好期盼为导向,按照市委的决策部署,结合我市社区建设实际,扎实推进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提高社区便民、利民、惠民服务供给能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特作出如下决议: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认识。城乡社区是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家园。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城乡社区建设并强调:“把社区建设好,把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目标实现好”,“加强社区服务能力建设,更好为群众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为新时代城乡社区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增强了前进动力。

美丽社区建设是美丽莆田建设的基础基石,防控新冠肺炎的战“疫”大考,突显城乡社区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各级政府(管委会)及有关单位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聚力解民忧、纾民困、惠民生、暖民心,充分认识推进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对于进一步优化社区布局,完善社区配套设施,提升社区服务功能,保障满足民生需求,促进社区和谐、邻里和睦,优化社区环境,加快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发展新局面,不断增强居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水平,提高美丽莆田城市品位和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聚焦服务民生,准确把握内涵。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坚持以服务民生为宗旨,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便民、利民、惠民为原则,立足解决社区群众最迫切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依托城乡社区单元,突出党建引领,着力整合资源、融合功能、协同力量,构建1套综合便民服务体系,配置幼儿园(托儿所)、居家和社区养老、基层医疗卫生、社区便利店(含生鲜、净菜配送)、综合性文体服务等5类便民服务功能,拓展X个其他特色服务功能,打造便民、利民的新型集聚区和“15分钟”社区生活圈,让群众在社区内实现幼有所育、老有所养、病有所医、食有所安、居有所乐等方面的美好生活愿景。

三、明确目标任务,示范先行带动。我市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建设于2020年上半年正式启动,各县区(管委会)分别在新建小区、老社区、旧城改造社区等先行建设示范点,每个街道(乡镇)至少有一个试点,年内建设完成,并及时总结推广示范点的成功做法经验,对标对表,以点带面,2021年全面铺开,力争2022年实现中心城区全覆盖。同时,坚持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建设一批中心村便民服务中心,实现服务群众常态化、规范化、精细化。

四、科学制定标准,注重分类实施。要统筹研究制定我市城乡社区便民服务中心规划布局、建设标准导则、运营管理规范和政策制度。坚持优化功能、补齐短板,因地制宜、分类实施,合理确定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建设选址和建设方案,在达到最低规范标准的前提下,既可以集中布局、独立建设,也可以因地制宜组合式、嵌入式建设。对于新规划建设的住宅小区原则上集中布局、独立建设;已建小区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相对集中建设;安置区要积极创造条件建设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科学配置便民服务中心功能,明确公共服务、便民利民服务、商业服务的必备和选配标准,社区公益性服务项目以政府购买为主,半公益性服务项目以政府补贴为主,非公益性服务项目以市场化运营为主。注重结合实际和居民需求,分类引进业态,拓展服务功能,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

五、创新科技运用,增强服务效能。要积极推进5G、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在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建设的运用,促进线上线下互动融合,提供现场体验、线上下单、便捷支付、网订店取、配送到家、服务上门等“一站式”服务。构建智慧社区信息系统,运用社区论坛、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引导社区居民融洽日常交往、参与公共事务、开展协商活动,组织便民服务互助,推进社会治安网格化管理,为社区居民提供安全、舒适、便捷的现代化、智慧化的生活环境。

六、整合盘活资源,探索运作模式。要创新政府主导建设、社会化运营管理的模式,构建政府投入与民间投入、无偿服务与有偿服务、社会化与产业化相结合的可持续投入和发展机制。整合利用社区现状公共服务设施和资源,采取“腾、挤、租、买、建”方式,盘活周边空置或过剩的农贸市场、旧厂房、闲置仓库、商业综合体、闲置学校、剩余安置房、闲置土地等公共资产存量空间,优先用于便民服务中心建设。统筹、集聚使用各级各部门投入城乡社区公共服务的相关资金,实行奖补并举,对符合条件的便民服务中心建设经费予以优先支持。积极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或市场化的社会化运作方式,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和社会各方力量参与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建设,不断拓宽社区建设资金筹集渠道和运营管理模式,为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和可持续运营提供保障。

七、坚持多措并举,壮大人才队伍。要重视社区便民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拓宽社区服务人员的来源渠道,切实解决服务人员的薪酬待遇等保障。借助医联体发挥三级医疗机构作用,倾斜编制、职称等政策支持,鼓励三甲医院示范引领,把医疗门诊延伸办到社区。加大培养全科医生力度。支持在莆高校、职业院校开设养老服务、护理、康复、学前教育、社工等专业,培养社区服务专业人才。壮大社区志愿者队伍,吸引更多的热爱社区工作的高素质人才投身社区建设,促进职业化、专业化社区工作者队伍的培育和发展。

八、建立保障体系,完善推进机制。各级政府(管委会)及有关单位要在市委的统一领导下,建立机构、要素、运行、责任、机制、政策等综合保障体系,明晰牵头部门职责,制定建设标准,统筹资源使用,分类精准施策,高质高效推进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建设。要把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空间利用规划,制定总体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和每年为民办实事项目。新建住宅小区、老旧小区改造要按标准将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场所建设纳入配套设施方案,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竣工、同步交付使用。建立便民服务中心建设运营监管评估、专业评估、自我评估和群众评估的绩效考核评估机制,纳入县区(管委会)、街道(乡镇)政绩考核指标体系。切实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统一起来,决不做自以为领导满意却让群众失望的蠢事,坚决杜绝推进建设工作中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九、加强跟踪监督,有效推动落实。市、县(区)人大常委会要定期听取审议市、县(区)政府推进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情况专题报告,加强依法监督,促进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各级人大代表要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服务社区群众,监督便民服务中心建设。要充分发挥报刊、广电、网络等媒体的舆论引导和监督作用,广泛宣传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创新做法和突出成效,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参与、推进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建设的浓厚氛围,促进社区服务中心更好地便民、利民、惠民,让全市人民切身感受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莆田市人大常委会

2020年4月30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