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傳·隱公二年》:春秋第一場滅國戰,竟然是魯國打的?

魯隱公二年,即公元前721年,魯國發生了三件事情。

《左傳·隱公二年》:春秋第一場滅國戰,竟然是魯國打的?


其一,魯隱公兩次與戎相會。

春天,魯隱公與戎在潛地相會,重申魯惠公(魯隱公之父)以來兩國的友好關係,戎請求結盟,但魯隱公拒絕了。直到秋天,兩國君主在唐地相會,正式進行盟誓。

其二,魯滅極。

潛地和唐地均在魯國西南,可以猜測戎的主要範圍就在魯國西南部,同樣在此區域,還有一個諸侯國——極國。

五月,司空無駭率軍滅極,這是《春秋》中首次出現的滅國行動。一同參戰的還有費庈父,他的封邑費地離極國很近,在隱公元年,他還曾率兵在郎地築城,然而,《春秋》並沒有記載費庈父的名號,《左傳》也沒解釋為什麼沒記載。

《左傳·隱公二年》:春秋第一場滅國戰,竟然是魯國打的?

兩件事結合起來,可能魯隱公第一次推辭與戎結盟,就是因為極國的問題。由於沒有達成一致,兩國只會不盟,到了秋天,極國問題已經塵埃落定,魯戎雙方達成一致意見,確定結盟。

其三,魯國嘗試與莒國修好,為此找了紀國當中間人。

在魯國滅極的時候,周邊也有一個諸侯國採取了軍事行動,那就是莒國,他們發兵攻入了向。

莒國是東夷最強的國家之一,但他們的對手向,身份卻顯得迷離。《左傳》認為向是一個國家,姜姓,莒國國君在這裡取了個媳婦,有一天莒國國君跟媳婦鬧彆扭了,媳婦直接回了孃家,莒國國君勸不回來,直接出兵把她抓了回來。而《穀梁傳》卻認為向是魯國的一個城邑。

按理說,以莒國國君的身份,不至於娶一個城邑之主的女兒,但在《左傳·桓公十六年》,出現了“城向”的記錄,如果向不是魯國的城邑,魯國怎麼能在此搞基建呢?

那麼就只有兩種可能,一個是向的確是魯國城邑,莒國攻入了魯國城邑,兩國關係受到嚴重挑戰,另一個是向是一個國家,它被莒國攻擊,在魯桓公十六年前被魯國奪取,可這種大事,在《春秋》沒有絲毫記載,顯得不合情理。

《左傳·隱公二年》:春秋第一場滅國戰,竟然是魯國打的?

綜合起來,還是向是魯國城邑的可能性更大,而且也能解釋之後魯國的外交行動。

九月,紀國的大夫裂繻(xū)來迎接伯姬,考慮到魯隱公當時的年齡,伯姬應該更可能是他的妹妹,即魯惠公的長女。伯姬作為公室女,其婚姻自當為國家利益服務,魯隱公也將此次迎親納入了他的外交計劃當中。

十月,伯姬嫁入紀國,隨後紀侯派遣大夫裂繻與莒國在密地會盟,協調魯國與莒國的關係,從這裡就可以看出魯莒關係在這一年出了大變故,也即莒國進攻向地之戰。

紀國是當時山東半島上的大國,疆域絲毫不亞於齊國和魯國,紀國距離齊都臨淄又非常之近,魯國一貫奉行聯紀制齊的策略,與紀國長期友好,在與莒國交惡後,魯隱公並不想大舉征伐,請紀國大夫為魯國調和,是很合理的事情。

魯隱公時期,魯國主要以休養生息為主策,繼隱公元年與宋國會盟結束戰爭狀態後,魯國又勉強解決了東部莒國的進逼,形勢日漸好轉。

《左傳·隱公二年》:春秋第一場滅國戰,竟然是魯國打的?

與此同時,鄭莊公正帶領著鄭國向小霸緩步邁進。

在隱公元年,鄭伯克段於鄢,鄭莊公解決了國內的威脅,但不徹底,公子段的兒子公孫滑(也就是鄭莊公的侄子)逃入衛國,衛國為其出頭,出兵奪取了廩延。

於是這年底,鄭莊公發兵討伐衛國,報復衛國這種干預鄭國內政的行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