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无实权的皇帝和书生宰相能拿回豪强手里的土地吗?

手无实权的皇帝和书生宰相能拿回豪强手里的土地吗?

战后淳祐年间,会子已经无法流通,土地都集中在官家豪强手中,皇帝又能靠什么吃饭呢?


和籴。


“和籴”的发明者是唐朝的李林甫,本意是高价收购农户手中的粮食,是一种财政转移支付。然而到了北宋时期,王安石改革时要“理天下之财”,那当然不能继续做这种亏本的生意,所以自那以后,“和籴”彻底变成一种害民的恶政,它规定:在农户交完正常的赋税之后,朝廷还会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强行购买农户手里剩余的粮食。


到了宋理宗这里,为了应对宋蒙战事,和籴变得更加离谱了,朝廷改用会子向农户购买粮食,后来干脆连会子都省了,基本等于白拿。所谓“国用边饷,皆仰和籴”,但这毕竟是竭泽而渔,不是长久之计。


光怪陆离的末世王朝,强势利益集团会毫无顾忌地把压力全部转移到弱势方。官家豪强有这么多土地,又手握军队,这么大的权势,谁又会把和籴加到自己头上呢?结果就是官家豪强们不服从和籴,黎庶们又已经没有了土地,很快地,南宋连“合籴”这样的恶政也维持不下去了。


而面对这样的危机,宰相贾似道也拿出了自己的应对之策——公田法。

手无实权的皇帝和书生宰相能拿回豪强手里的土地吗?

为了挽救濒临崩溃的南宋王朝,贾似道提出必须废除“合籴”,还要控制官员们超额占有土地的情况。朝廷可以效仿“和籴”,用赎买的方式拿走官家豪强手里的土地,再将土地分给无地的百姓。


这样不仅国家每年可以增加六七百万石的粮食收入,从此不再仰仗“合籴”,朝廷也不再需要超额发行会子、物价也会慢慢恢复正常,军需物资也不会再难以为继。


长此以往,社会贫富差距就可以一点点慢慢缩小。


贾似道希望再次以强大的皇权作为后盾在南宋平均地权,将国家的经济扳回到正常发展的轨道上,他甚至带头捐出自己在两浙路的一万亩良田,并将其分给其他无地的农户。


但是,有了皇帝的圣旨、有了宰相捐地的榜样,百姓们就能从官家豪强手里拿到土地了吗?


宋理宗不是马上皇帝,贾似道面对的也不仅仅是封建官僚,他们的对手是在战争中手握军权的官家豪强,这些人不但身居高位,手里还掌握着地方武装,他们是官,也是匪。


面对这样一群聚敛无度的封建官僚,一群有权有势的土匪,仅仅凭一个手里没有实权的皇帝和一个书生宰相,就能从官家豪强手里把土地要出来吗?


“公田法”刚推行的时候,目标主要是占田超数的封建官僚和地方豪强,让他们必须无条件卖掉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但在公田法推行还不到一年的时候,剥夺的对象居然成为占田平均二百亩的小康之家,后来又扩大到占田仅一百亩的普通自耕农户,推行范围也从全国缩小至两浙路,也就是贾似道的老家。

手无实权的皇帝和书生宰相能拿回豪强手里的土地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