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同样是退休,就因为退休时少做1件事,养老金少领好几万

养老金的高低一直牵扯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心,为什么同一年退休,退休工资会不一样呢?为什么同样缴满15年养老金会不同。那什么又是影响养老金高低的因素呢?最近就有一网友遇到同样的事,自己和同事是同一年退休,工龄同样也是30年,但由于退休时自己忘记做1件事,导致二人的养老金整整差了2000元。


什么事情会导致养老金之间差这么多呢?

影响养老金高低的因素有缴纳年限、缴纳基数、个人账户余额以及退休当年当地社会平均工资等。也就是说养老保险在缴纳时,缴得越多,缴纳的年限越久,退休后获得的养老金也相应的要多得多。这也是和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一直所提倡“权利和义务对等,待遇与缴费挂钩、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激励机制分不开。

除了上面这些外,“工龄”也是决定养老金高低的因素之一,但又不是所有人都能享受得到的。

为什么同样是退休,就因为退休时少做1件事,养老金少领好几万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是1997年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制定以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模式,并建立个人账户。

: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养老金;

换句话说在这之前参加工作,之后退休的不是没有个人账户,就是个人账户的钱太少。要是按现行制度为他们计算退休后的养老金,又有很大的不公平性,也间接抹杀了这一代人所做的贡献。

针对这一点《决定》中也提到了,实施前参加工作,实施后退休,退休时在基础养老金和个人养老金的基础上再确定过渡性养老金。就是将1997年之前的工龄作为视同缴纳年限,通过以过渡性养老金的形式发放,这样就解决了没有个人账户年限的养老金问题。

即: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

为什么同样是退休,就因为退休时少做1件事,养老金少领好几万

为什么他能享受过渡性养老金,而我不能

之前有同事问我,老一代人退休按工龄计算养老金,那等咱们退休时工龄还有用吗?

当时我的回答是,咱们现在都是以实际的缴纳年限为标准计算养老金的,不缴纳或者缴纳年限不满15年,也是无法享受养老金待遇的,所以说对退休毫无影响,但对于在职人员来说吗?还是有一定影响,像带薪年休假、病假等都是根据工龄计算享受天数的。

而能用“工龄”作为视同缴纳年限计算过渡性养老金的,则是在新政策实施前,参加工作的“中人”,由于在新政策实施后他们个人账户储存额就少。所以用“过渡性养老金”来弥补“中人”个人账户历史积累少的问题。

换句话说,新人新办法,老人则新老办法相结合使用。

为什么同样是退休,就因为退休时少做1件事,养老金少领好几万

1997年之前参加工作都可以享受视同缴纳年限吗?

当然不是了。

像以下这四类就可享受。

第一,国有企业固定工人,在当地实施养老保险制度以前,国家认可的连续工龄可以视同缴费。

第二,国家实施军人保险制度以前,需要安置工作的复退军人,参军入伍的时间可以视同缴费。

第三,国家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以前,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连续工龄可以视同缴费。

第四,上山下乡知青的上山下乡务农时间。

为什么同样是退休,就因为退休时少做1件事,养老金少领好几万

不过虽然你属于这四类人员,但要是没有视同缴纳年限认定,在养老金计算时也是不作为视同缴纳年限的。而这个就要看档案里是如何记载的,所以说视同缴纳年限不是你我说有就有的,而是根据档案里的原始资料进行认定,要是没有的话,不好意思这段年限不被认定为视同缴纳,这样的话,在养老金计算时可以少了一大笔钱。

为什么同样是退休,就因为退休时少做1件事,养老金少领好几万

综上所述,对于1997年以前参加工作,之后退休的人员来说,工龄也是很重要的,它可以作为视同缴纳年限,参与到过渡性养老金的计算。所以说同样是工龄30年,但由于视同缴纳年限认定未做或者认定资料不全,导致无视同缴纳年限的话,也是无法享受该段养老金的,而对于现在的人们来说,养老金计算则是根据实际缴纳年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