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發質疑《哈爾濱智慧供熱試點推進方案》的可行性

2019-11-4 作者:張雨適 來源:投稿

哈爾濱市人民政府網站於2019年8月13日發佈了《哈爾濱市智慧供熱試點推進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已經市政府批准的信息,哈爾濱日報也做了相關報道。

並“定在太平供熱公司進行試點工作:一是‘點對點’,在太平供熱一次網、換熱站進行升級改造,實現全自動控制。二是“點對面”,選擇新、舊2個小區進行試點,各選擇2棟樓由用戶自主調控並實行熱計量,其餘樓棟做到單元平衡控制。

項目預計在2019年9月底前實現試運行,2020年6月底前分析數據,制定熱計量收費相關政策,2021年6月底前,對試點小區實施按熱計量收費,並總結經驗,確定推廣計劃”。

轉發質疑《哈爾濱智慧供熱試點推進方案》的可行性


關於《方案》提出幾個問題供參考,並供公眾討論:

第一 《方案》論證不夠充分。對於方案一“點對點”筆者不敢妄加評論。從方案二“點對面”,可以看出,方案二的核心內涵是二十年前就已經提出的取消按面積收費,實行“一戶一表,按熱計量收費”,由用戶自主調節的技術路線和思路,國家曾投入100億元安裝計量裝置,二十年的實踐已經證明基本上不可行。2013年人民日報就披露《供暖計量收費遇尷尬:30億智能裝置無奈沉睡》的問題,實際是安裝100億元的計量裝置現已全部報廢,按面積收費沒有取消,按熱計量收費也並沒有實現的案例,損失巨大,現在包括專家在內的很多人都在反思反省。

黑龍江省住建廳向省委呈報了《關於供熱溫度標準從18℃提高到20℃可行性調查論證報告》(簡稱《論證報告》),對於供暖收費改革提出一個新的思路,並著手在黑河等地進行試點工作。《方案》與《論證報告》的思路顯然是矛盾的。

按熱計量收費的問題主要是因為採暖是建築能耗,制約採暖熱計量的因素一是建築圍護結構保溫性能是不確定的,二外部環境是不確定的;三戶間傳熱量是不確定的。諸多的不確定性因素直接影響採暖熱計量的準確性可靠性。變量太多導致住宅樓內的用戶實際耗熱量是不確定的,用熱量與室溫的關係也是不確定的。這些問題不是華為技術能解決的。

第二一些媒體把《方案》具體要實現的目標描述為“室溫高低自己調 用多少熱交多少錢” 、“哈市試點按‘度數’計熱費!想要多熱自己調 ”、“用一度熱交一度錢”。既然方案的制定者和批准部門至今都沒有提出異議,澄清事實,任其以訛傳訛,就是認可。

轉發質疑《哈爾濱智慧供熱試點推進方案》的可行性


二十年的實踐也已經證明這是一些假議題,帶有誤導性。

“室溫高低自己調,用多少熱交多少錢”。二十多年的實踐已經證明是不可能實現的,住宅樓內用戶在按用熱量計量收費的前提下,用戶自主調節實際成為蹭熱、本質上就是竊熱的手段,不但不一定節能,合法性還遭質疑,採暖用熱用戶自主調節的可行性、合法性需要進一步論證。

業內專家都應該清楚,對熱網的控制和平衡的投資以及對建築節能的投資,將比用於所謂的行為節能的投資更有效。科技成果在實踐中的應用,還要考慮性價比。專家認為熱表等裝置的全生命週期的節能量必須要高於購買和安裝費用成本,但在實踐中發現基本是不可能的;試圖通過行為節能收回熱表等裝置成本是不可能的。

第三作為科學試驗不可能都一定成功,更何況在二十多年的實踐中已經證明基本上是不可行的採暖“按熱計量收費”。尤其是在《方案》才剛剛出籠,需要在“2021年6月底前”,才“對試點小區實施按熱計量收費”進行的試驗,現在就迫不及待的在媒體上進行讓人產生誤解、誤讀的報道,還要“總結經驗,確定推廣計劃”,忽略了還有失敗、總結教訓的可能,是先入為主。即違背科研的規律,也違背了新聞報道的規則,傳遞了誤導性信息,也實際起到了誤導效應。

以上問題也可搜索一下《黑龍江省調整供暖溫度標準的嘗試意義是什麼?》,也許能有參考作用。

--作者:張雨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