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还是走了 ——与北京画院王文芳老师二三事

阿里雷公


今天是在土耳其斋月的第五天,上午打开手机先在“中伊艺术群”里看到了苏海河先生发的“王文芳老师逝世”的唁电和海河与王老师的合影等。很多年没有再去他家当面寒喧聊天请教了,本来想和吴休先生的长子吴雁一起去团结湖北京画院的宿舍看望他,只因我俩都忙约了多次未能如愿,而今成了永远的遗憾,只能用简短文字记述这位好人来追怀与先生的往事以寄托哀思。


他还是走了 ——与北京画院王文芳老师二三事

此肖像系原北京画院副院长吴休先生之子、摄影家 吴雁拍摄


我是1972年冬随当时的昌平中越公社平西府文化站的欧庆和先生去北京画院马泉老师在东城区锣鼓巷雨儿胡同13号的家学画的,那时是因为文化艺术团体都要定期下放到农村、工厂去和工农兵相结合并体验生活,所以欧庆和先生家的郑各庄就成了北京画院的基地,吃住采风他们都住在那里,包括韦江帆、娄师白、周怀民、吴休、马泉、王文芳和周思聪等众多老中青画家都吃住在欧庆和的家里和其他农户的家里,欧庆和也就自然成了艺术家们的铁磁,而且他还是吴休先生的学生,他跟这些名画家可谓是莫逆得推门就进让他推荐拜师小菜一碟。

那时,马泉老师和王桂群女士刚刚组成新的家庭就住现在的齐白石故居雨儿胡同13号院主院的西南角跨院的三小间里,而且里面摆放着齐白石老人家用过的众多旧家具,连柜子里贴着的一笔笔小纸条记帐单都完整保留着。(1972年秋天昌平文化馆举办了第一次全县绘画摄影作品展,马泉老师在展览期间到文化馆讲课参观展览见到我创作的表现中学生学农抗旱的《轻伤不下火线》,对我说画得好这个形象很像你呀,以后可以到画院来找我。)


他还是走了 ——与北京画院王文芳老师二三事

《初踏征途》王文芳作

一、曾经与王文芳老师同榻而眠

王文芳老师因为一直一个人生活,就住在后跨院的东南角窗前斜长着一棵文冠果树的小房子。(文革中四人帮闹着要文管国夺权这棵树就出了大名来参观者络绎不绝把这清静之地着实搅扰了一阵子),不久他把据说是紧挨着的临时小厕所的半间屋子改造成了一间略小于主卧的大约五平米小厨房。而此时的吴休先生一家也搬来了住到主院的大北屋( 去吴先生家串门我记得最清楚的是那个齐白石老爷子用过的搪瓷大浴缸,之后的年月里我们和马老师成立的九峰画会以及我们北京工笔重彩画会也在这里开过理事会)。

后来,马泉老师一家也搬到了王文芳老师后跨院成近邻,因为人口多画院就分给他家两居连着的和王老师一居一样面积大小的房子,因为无处画画就在我们十来个学生的帮助下到处捡砖头和树枝树杈木料买灰土,我从昌平七一制镜厂用自行车驮来玻璃,大家借用临院的墙师生一起奋战搭建起了一座“九峰画屋”。此后我也就自然有了更多和王老师接触的机会。因为在郊区沙河上班,经常下班后才能坐45路公交车进城,带着画稿作业请马泉老师指导。由于大家住房都不方便,看完画稿我就匆忙赶末班车回沙河第二天清早上班,赶不上末班车了就坐夜班车去西直门火车站、永定门火车站和北京站,夜里练速写写生,困了也在大厅和八方旅客睡在一起,也有的时候王老师留宿我和他睡在那仅8平方的主卧里,房子低矮年久简陋时常漏雨,经常是外面下大雨里面小下,地上放几个大大小小的盆子滴滴哒哒地接雨。


他还是走了 ——与北京画院王文芳老师二三事

《家山路迢迢 垅上风采录》王文芳作


记得最清楚的一次,王老师留我住下,我们在靠东墙的单人床边又用方凳和藤椅用书再垫平搭上一块带框三合板的画板,他1.8米的大个子非要让我在单人床里面睡,他睡在紧挨着床所撘的画板上,半夜咔嚓哗啦一声画板断裂,他摔落在地上,我让他最好睡在床上,可是他索性就继续让我别动,整理好画板上的铺盖就地而眠了。从那次起再难我也不好意思去和他挤了,以免影响他的休息。当然之后的年岁里在没有改善住房条件之前王老师还收溜了包括后来成为大画家的蒋志鑫等诸多批学生。王文芳老师为人厚道仁义,桃李满天下,大多都是从他那小屋子里走向世界,走向成功。

二、和王老师聚餐必须他掏钱

不管是朋友,同学和学生,只要和他一起出去用餐,大家都领教过王老师严肃和热情的态度,只许他付款要不跟你急!

在他家吃饭记得最清楚的特点就是鸡蛋酱油和面条,一般都用铝锅,特别的时候是用煮开水沏茶的水壶,使壶煮完面和鸡蛋就倒出来放碗里浇上酱油,黄瓜或者小萝卜洗干净直接吃,为了节省时间多画画。

有一次去马泉老师那他没在家(出差了),王老师跟我说:今天还有我两位同学咱们一起去王府井东风市场吃涮羊肉,我说太好了那是我最爱吃的,让我请客可以吗?王老师马上严肃起来说:你个小工人别张罗否则我不让你去了!我只得乖乖地听他的,等到他的同学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的郝芝辉老师来他家喝了茶之后,我们就一起坐公交去王府井。到了东来顺坐定等来的原来是他们的另一位同班女同学边宝华老师,郝老师一见面就叫她“边炮”!俩位女士见面兴高采烈聊啊(我当时观察了边老师这老北京人快人快语,嘎蹦脆就断定同学们给她“边炮”这个绰号就是这么来的),又和边老师见面少不了要对范老师给我画像道谢一番,就没敢再提为何没去她家!郝老师知道我学工笔画说:以后可以给天美画连环画。餐后少不了是王老师坚决的买单。


他还是走了 ——与北京画院王文芳老师二三事

《历史从这里走过》王文芳作


三、一纸荐条推我登上专业训练的阶梯

那个阶段我在马泉老师的指导下一边学习工笔画同时还临摹马泉老师在中央美院附中时期的优秀素描作品,还到昌平文化馆或者海淀文化馆去学习素描(在沙河中学上学时,也在校和教我们美术课的张敏儒老师学习速写素描也奠定了一些基础)。同时还练习创作作品,不单得到了马泉老师的细心指导,也得到了王文芳和吴休先生点拨。在雨儿胡同这个院子里和马泉老师的九峰画屋我曾见过了尹瘦石、刘迅、娄师白、韦江帆和潘絜兹等众多老先生。

1974年春夏之际,当时还在历史博物馆美术组工作的范增先生携夫人边宝华到昌平文化馆给工农兵学员讲课做人物写生示范,范增老师要请一位学员做模特,见我就说:这位小同志形象不错贵姓啊?没等我回答文化馆的张碧天老师就说他姓雷叫雷孝书,好啊!那就请雷孝书小同志来给我们做模特,我给大家做国画写生示范好吧,记得那时他已戴花镜了在边老师帮助准备好笔墨用具之火就动笔了。

因为有了两年里在沙河中学张老师的美术班写生和当模特的经验,我顺利地完成了大约两个多小时的任务,一幅以我为模特的四尺三裁的彩墨写生作品诞生了,大家一步步看着范增老师这幅有着蒋兆和先生风格影响的传神之作的完成经过。我虽然没有看到他画时的技法演示和步骤,但看范老师原作也给我很大的启迪(若干年后文化馆扩建,张碧天老师通知我把这幅纪念之作取回,为我珍藏)。下课后范增老师跟我说有人要编一本工笔人物画教程,我邀请你做模特(其实是他要编辑),以后也可以有什么绘画方面的事向我请教,并把他家当时在后门桥住的地址和电话写在一个纸条上递给我,谢过他我高兴地道别而归。


他还是走了 ——与北京画院王文芳老师二三事

《碧云低垂寄情思》王文芳作


但回来之后我就犯难了,先认识了马泉老师,再去范增老师家?

再去雨儿胡同时我就悄悄的和王文芳老师说:“前几天范增老师去昌平文化馆讲课还给我画了写生像,他还给我留了地址和电话,让我去他家?您说我能去吗?”王文芳老师非常客观的说:“他俩是他俩的事,你跟马老师学画是学技艺,跟范增去他家也只是学生学画而已,与他们俩人之间的个人家事没关系,尽管去吧!”

我通过欧庆和及其他画界朋友知道,马泉、王文芳、金鸿钧、张仁之和边宝华老师他们都是同班同学,而且边宝华与范增即是同事又是新夫妻,而且边宝华老师又是马泉老师的前妻,他们之间心理上的创伤纠葛是难免的,此时我去范老师家马泉老师如果知道了会怎么看待我,所以在这一点上我没有听王文芳老师的建议,也没有打电话,更没有去范老师家而是跟定了马泉老师。随潘絜兹先生学画那是那是1978年冬潘老来马泉老师家商量成立北京工笔重彩画会请马老师当首任秘书长,我在经常给他们传递信件过程中自然就熟悉了包括刘凌沧、任率英、俞致贞、刘力上和黄均先生等一大批老前辈的。


他还是走了 ——与北京画院王文芳老师二三事

《走进圣地 走进香巴拉》王文芳作


1976年粉碎“四人帮”文革结束,中国大地百废待兴,青年人积极向上孜孜求知的热情和奔向四个现代化的理想追求的热情高涨,在这种形势下,1977年春天北京市总工会向各郊区县工会发了一个文件,要在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举办一个提高性质的美术培训班,希望推荐优秀的美术工作者和爱好报名。我从工厂工会拿到这个通知来雨儿胡同时探问马泉老师认识文化宫的老师否,他说和他们没有过交往不认识,我就去问王文芳老师,王老师轻松地说他在文化宫给那里的工人美术爱好者多次讲过课和美术组的郝主任很熟,我听了高兴极了就拿出那个工会的通知书说:我估计报名的人会很多请您帮我写个推荐信好吗?王文芳老师高兴地在北京画院的一张小信纸上为我给郝主任写了推荐信,大意是:“小雷同志立志美术创作事业,虽为工人但天赋不错,造型能力尚佳创作能力强,积极寻求得到培训提高的机会,悉知阁下领导着手筹办美术班特推荐小雷同志前去学习,望能给他开一个革命的后门以满足他的上进之心。年月日----画友王文芳!”

求学者最了解当时青年人的心情,果然报名的那一天,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美术组大院来了数千报名者,对于只招几十人的美术班根本不解渴,当我排到报名时不单填了表交了习作,还特意找到郝主任把王文芳老师的推荐信呈给他,郝主任见信哈哈大笑:“开个革命的后门”!没问题!可是现在你也看到了这么多人,我们马上无法解决你的后门问题,我们会把广大美术青年的积极热情反映给市总工会,你先回单位等通知。


他还是走了 ——与北京画院王文芳老师二三事

《黄河边上度年华》王文芳作


不到一个月,我在沙河综合修配厂真的接到了通知,因为求学的青年人太多,所以以郝主任为首的文化宫美术组的老师们向市总工会请示,根据学员交来的作品的水平高低,分别组成初、中、高级和提高班。我被分配到从石膏几合模型和色彩开始的初级班随王胜军老师(至今我们还保持着联系)学起至中级班和高级班,其间有后来调往原中央工艺美院现清华美院的何宝森老师及调住人民美术出版社的赵大鵩老师也给我们带过课。最后,是中央美院蒋兆和先生的得意弟子韩国臻教授在文化宫中心大院新的教室为我们上国画人物写生班的课程。

是命运的安排,让敬爱的王文芳老师热心推荐使我这工人出身的美术事业的追求者能够系统的从几何石膏、石膏人像分面、海盗、朱理安尼等石膏像到人像(多以同学,美院老边,新疆老者等)为模特,再到全国各大美术院校还没有开放的人体素描,我们北京的工人阶级艺术家首开了人体课,而且除了美院的老年人体模特之外,我们班里漂亮的女同学也大胆地在几十位男女同学面前一丝不挂地为我们甘当艺术献身的前行者,在诸如王胜军和郝主任等众多老师的严格教导善诱下,再加上大家的共同努力成就了我们这一批艺术的追梦人。在文化宫美术班学习的同时,在工厂工作之余我还整本临摩了美国的《佐治伯里曼艺用人体结构》一书奠定了人物画的造型基础。

N年后我偶把《三打祝家庄》《古城会》等创作画稿包括连环画《黑红色的雕塑像》(前苏联科幻小说)画稿让王文芳老师看,他说:“你这人物造型这么准确是怎么学的?你不是没有去过中央美院吗?”我说您可能忘了吧,是您给文化宫美术组老郝写的“开个革命的后门”的条子起的作用,才使我有了如此提高的机会和水平啊!还要感谢您的恩德呐!!!

而今,王文芳老师驾鹤西去,去追寻他的老师们和吴休、周思聪、马泉和彭培泉等好友同学,愿您早升天堂,在那里永享清福,请耐心等待我们继续奋斗后他日的前往相聚吧!


他还是走了 ——与北京画院王文芳老师二三事

《回旋曲中看起落》王文芳作


北京日报发文纪念王文芳老师写道:先生六十年代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毕业直接分配到北京画院工作至退休,受业于叶浅予、蒋兆和、李可染、宗其香、秦仲文诸位大师,在扎实的传统的功力基础上,又广泛地吸收现代艺术的营养,形成了独特的个人风格。在王文芳先生的画作中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奇博大,有“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苍凉悲壮,有青藏高原上摄人魂魄的宗教气氛,他用苍茫笔墨表达了他心中的山水之境,真诚而感人。王文芳先生还将自己的创作体悟,从理论的高度上进行了总结,提出了“山水三美”——意境美、构图美、笔墨美。在六十多年的艺术生涯中,王文芳不仅传承了师辈的绘画艺术,形成了独特的艺术个性,而且树立了慈心大爱、舍我助人的高尚品德,在美术界享有极好的口碑,具有深受敬重的人格魅力。


他还是走了 ——与北京画院王文芳老师二三事

万里悼念王文芳老师

年少连环画出名,

插班央美竞奇功。

师重云林植沃土,

京华画院落根隆!

足遍阳关搜草稿,

黄河汲笔塬上风。

百转千回风叠嶂,

汗飞雪域壮心胸。

汉魁齐鲁事心细,

偶换丹青致女红。

世间佳艺藏屋琅,

不灭雉心似孩童。

八方陋室容千客,

桃李芬芳月拱星。

利他亏己从不计,

唯此实德身后名!

人若山河人间立,

画随画史耸高峰。

苦励瘟神耄耋寿,

文芳去也万士恭!

庚子谷雨后公历2020年4月29日凌晨4:40撰写数千文字后再凑句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古都伊斯坦布尔贝伊奥卢草庐

五一国际劳动节宵禁中三校定稿

七丘维奇尔阿里雷公


他还是走了 ——与北京画院王文芳老师二三事

1997年在中国美术馆与原北京画院副院长吴休(左)和著名画家王文芳(右二)在中日邦交正常化20周年书画展上

【后记】

昨天深夜终于经历三天的努力把纪念王文芳老师的文字和诗词几次三番校对好后和吴雁先生传来的王老师的肖像一并让大羿妈妈排版编辑成公众号发出,清晨看到各个方面朋友的评论尤其是对画界这位大好人好画家好老师的高度评价以及对我文字方面的鼓励现在截图部分评语以示对大家的感谢!

他们是:

民进中央开明书画院和北京民进书画院院长、全国政协委员、人民美术出版社总编辑林阳先生

北京教育学院李蕴平教授,北京画院专职裱画师非遗传承人画家王旭老朋友,

北京工笔重彩画会创会副秘书长著名工笔画家教委教材编辑委员会委员侯长春教授的夫人教材编辑委员会委员和著名画家王簏平老师

梁树年先生弟子著名画家杨永安先生

天津美院国画系老师、中国工笔画学会理事赵栗辉先生

中国海洋书画协会秘书长宋茄盈秘书长

远在意大利的马泉老师的小女儿画家马苎女士……

在各群及我公开发出的帖子里还有中国文联副秘书长、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会长和恩多书画家王老师的学生朋友及我的各界好友与天津老乡并穆斯林朋友的留言和纪念一并在这里感谢大家了!王文芳老师看到这些一定会神安心静的一路走好直达天庭!

祈求普慈特此的真主保佑我们善良的人们吧!祈求他使疫情早日消失并把平安幸福降临人间!

阿敏乃

中国工笔画学会理事

阿里雷公

2020年5月2日


亲友留言剪切


他还是走了 ——与北京画院王文芳老师二三事

他还是走了 ——与北京画院王文芳老师二三事

他还是走了 ——与北京画院王文芳老师二三事

他还是走了 ——与北京画院王文芳老师二三事

他还是走了 ——与北京画院王文芳老师二三事

他还是走了 ——与北京画院王文芳老师二三事

他还是走了 ——与北京画院王文芳老师二三事

他还是走了 ——与北京画院王文芳老师二三事

他还是走了 ——与北京画院王文芳老师二三事

他还是走了 ——与北京画院王文芳老师二三事

他还是走了 ——与北京画院王文芳老师二三事

阿里雷公简介:

他还是走了 ——与北京画院王文芳老师二三事

阿里雷公,字恭天,号雍阳渔者,生于北京,回族。1972年到北京画院学画,师从工笔画大师潘絜兹先生,并得到马泉、任率英、黄均、俞致贞、刘力上和刘炳森等艺术前辈及师友的关怀教诲。开创了中国伊斯兰细密画派,2011年被伊朗中国友协授予“杰出穆斯林艺术家”称号。被众多中国驻中东地区大使和外交特使称为“中国与伊斯兰世界的民间文化使者”。

现为民进中央第十一届文化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对外友协——中国伊朗友好协会理事,中国工笔画学会理事,北京民进开明书画院副院长,北京大学中东研究中心顾问,北京语言大学特聘讲习客座教授,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特聘客座教授,中国穆斯林文化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少数民族美术促进会、北京工笔重彩画会和齐白石艺术研究会理事,马来西亚中央艺术研究院顾问,1981年为中国美协北京分会会员。1976年始,许多优秀作品参加国内外画展并获奖。1995年至今先后多次在伊朗、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沙特阿拉伯、土耳其、葡萄牙等国采风、讲学和举办个展。在温州、兰州、平凉、泰安、大同、河北和北京等地多次办个展。其人物、山水、花鸟皆精,尤善画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