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登终南山


初登终南山

终南山嘉午台景观

2019年6月,我终于又一次爬山了。这回爬的山是向往已久的秦岭,一说终南山。

是朋友介绍,也是带着我一起的,路程比预想的要艰难些,以至于当天晚上,码了一半字,睡着了,一觉醒来,手机重启,只字无存。

好在风景早已刻在脑子里,再来一遍无妨。

此次去爬的山名曰嘉午台,名字倒很应景,因为第二天即是传统节日端午节。据朋友介绍属于秦岭的一个峪口,嘉午台山脚有个村庄,叫做白道峪村。搜索上专门查了下“峪”,是指山谷,引申义是山谷或峡谷开始的地方,多用于北方地区。所以这样的山谷中间必然会有溪流或者下雨冲刷出来的河谷地带,也或许古时行军打仗,这样的地方也比较适合出个奇兵什么的。

白道峪村距离西安高新区大致有45公里的路程,一多半高速,一小段省道。出去玩,高速路虽然快捷,但省道才是真正赏心悦目,因为免去了高速两侧的隔离带的阻隔,一路优美的景色均能顺利收入眼帘。高大的白杨树耸立道路两旁,路旁常可见附近农民把自己收获的小桃子和樱桃放在架子车里,兜售给过往车辆,眼望着路边一畦畦待收割的金色麦田(麦子很短,和我印象里的不一样,所以应该是改良种),还有那远望郁郁葱葱的秦岭山脉……

随车的朋友姐弟俩(丫头、一休),都是性情温和、知识丰富的人,在其后交流中,让我也深刻理解为人一定要良善多识,这样的人活得自在,也受人欢迎。我自己就差一些,可能有些见识,但还算不上极良善。所以路上反倒得到很多关照。

车子行进到一个镇子,距离目的地也很近了。因为我们几个都没吃早饭,一休建议我们停下来找地方吃早饭。镇子里有个卖油条胡辣汤水煎包的,还有家卖秦镇米皮的。一休径直走到后者店中,然后招呼我们进去。这是家卖秦镇米皮的店铺,墙上还挂着秦镇米皮的典故与制造流程。老板的米皮也还是刚刚做好,所以等了一会儿端上来后,米皮还是热的。我们吃的秦镇米皮是干拌的,所谓干拌就是只放辣子(辣椒一半辣椒油一半)、不放醋。味道非常好,比我在西安市里吃过的味道还要特别。当然来瓶冰峰,陕西特色汽水也断然少不了。米皮配鸡蛋醪糟汤应该更有当地特色,但我着实饭量有限,看着那两个吃。


初登终南山

爬山前的美食


早餐完毕,行车没多会儿就到了山下的白道峪村口。村民正在把收割完的麦穗铺在村中的水泥路面上,专等车辆往来帮助脱穗。待到村中水泥路尽头右转,穿过一个仅供一辆车通过的小桥,桥面光秃秃的两旁也没有护栏,桥下是几乎干涸的防洪渠。然后在路尽头再右转就到了一块周围堆满建筑材料的空地上。这片空地南边几乎背靠青山的是一座已经封顶但仍在施工的新建寺庙,已经可以窥见未来盛大时的模样。只是略显可惜的是,现在的仿古建筑多为钢筋混凝土材料,与常见的那些古代建筑相比,多了些僵硬,少了些浑然天成的优雅。中国古建筑、尤其是和宗教相关的,多为木质、因取自天然,加上又多选址于山林间,借以飞檐斗拱的传统建筑造法,本身自带雅致、朴素与和谐的气质;而钢筋混凝土却都是人造的,放在这山中林里,总是过于刚硬僵直,再加上现在有信仰的人选择道场的条件有限,所以虽然建道场的热情大致也不低于旧时,但实际建起的东西,则很难令人印象深刻。除非有政府支持,大资金大财力投入才或许可能有精致杰作产出。相反,教堂要简单得多,西式宗教本来就是冷冰冰的,砖石结构,建筑的规模即使不算宏大,但多选址在人群密集处,其内有容(高高的殿堂里,即是只有个十字架,但密布的长椅就说明其功能是专为人而设置的,不像儒释道的殿堂,无论多么高大,多是要以几尊高大的菩萨塑像、天尊神像、或孔孟造像为主,至于信众,留下的位置多供轮流参拜,而较多时候不足以集体冥想。其实我这么关注,不是因为我有此信仰,而恰恰是因为自己的不信仰,而生活里随处可见有信仰的人信众与信仰的痕迹。一休说这个庙的遗址前身也是个寺庙,是他朋友的上师在此翻建的。但因为我们到的早,大门紧锁,施工还没有开始。

准备好装束,一行人开始出发。起初道路很宽,因为只是土路,前一天下了雨,所以地面稍有些泥泞,走没多远,路面砂石含量变多,也就轻快了许多。路两侧即是顺地势逐渐上升的山脊,道路旁是一条小溪,此时虽然仍有水,但只是淙淙流淌的样子,想来一遇到下雨天,这里的水势一定大的吓人,因为溪谷到处是大大小小的石头。这里的有些石块含有特别的物质,质地并不算坚硬,有点像是砂岩,但表面银光闪闪,拿在手里,那亮闪闪的物质就会留在手上。我这人贪财,觉得或许是含银或铝的成分,但一休说是石英。每每爬山或下海,我总要捡一两块石头回去。苍山的、华山的、武隆的、峨眉山的、青海湖的、青岛的…家里总也攒了一个盒子,大多还记得是哪里的。但一休姐弟俩说下山再捡,省的爬山带着辛苦。我终于也要考虑跟进速度,所以只捡了一块蚕豆大小的,样子像小鸡仔的脑袋,随手放在裤兜里。结果下山后也没在真正选到个想带走的,要么太大,要么样子没有相见恨晚,所以最后带走的就这么一小块儿。


初登终南山


一路见到不少在山里修行的人家,最小的房子小到只是个架在山路当中一个像城门楼子一样的建筑,下面是个门洞,上面则是间没有了门的小小屋子,可以看得到一个土砌的小小灶台,此时也塌了一半,整间屋子都是石块垒起来的,但依然有个带瓦片的屋顶,而且门洞两旁手书“修心”“养性”。能写出这样的字,大概是道家,佛家一般不会这么写。结果在转角我就看到一个挂着的牌子,上面有关佛家的偈语。估计也算是宗教对阵地的渗透吧。

大概能理解这些隐居的人,只是自己却肯定做不到这样要断绝人间俗情与烟火。所以所谓理解估计也只是观壁影猜美人,注定要走样吧。往上走,已经是走在山梁上,有横挡在路中硕大的石块,重量得用数学的方式算一算(2.5~3.6吨/立方,但让我猜肯定超过好几百吨重了。在当年造山运动时,这么大的石头竟然没给抖搂下去,也算是奇迹了。(经过了这里时,有个登山热心人士告诉我们一定要回头看看苍蝇岩,说这可是嘉午台的标志,我瞅了瞅她所指的突出的一块石头,怎么也没看出那像个苍蝇。后来她又加了些注释,我才明白她说的是苍鹰。好吧,差点还给误解了。不过的确陕西话发音的苍蝇和苍鹰有几分相似)。还有处地方的石头恰成竖起来的两片,道路及从此穿过,名曰“破山石”。还有一处,一整块山石竖着裂开一处三五十公分左右宽的缝隙,有几处还卡着几块大石头,缝隙很深,大致有十几米,高度也得有两层楼高,好在我这样的成年人挤不进去,要不然卡到那里,甚至不知道该怎么被弄出来。在此地,我想起了一部电影也是一部旅行者自传《127小时》。其实时间具体是多少小时我都不记得了,结果一休这家伙竟然也知道这部电影,还准确说出名字和内容。嗯,和这样厉害的角色在一起,唯有谦虚点为好。


初登终南山

隐士之家


初登终南山

谁是画中景

在此处也见到了一种民间习俗,支山。即用一支小木棍放在巨大的岩石下面撑着,在西南见过有木棍上绑红绳子的。大概是为了家人祈福的意思,也听说是预警(石头松动木头会断裂)。后一种说法我觉得纯粹有点扯,这么小个棍子,要等它断了,估计大象也被压成肉饼了。所以见到这种棍子时,还是说明民间那种祈求外力支持的美好心愿。

爬山过程中,云雾有时会很浓重,有时又会顺着山脊的风快速向上流动,偶尔可以看到云就在身边流淌,但在爬上一处名曰“龙脊”的地方,嘉午台这座山的云几乎就在百米之外了。爬山往往是这山望着那山高,所以一般人爬的山都是靠近山脉外延,所以此时的云也逐步从外向内,从低处向高处集中。当然这样也很好。若是当时有云覆盖着龙脊,或许我就是黑屋子里过桥的那些学生,看不到桥下的鳄鱼,也进而体会不到此山的险峻了。龙脊,其实就是一段山梁,因为是一段光秃秃的大石头背,其上几乎寸草不生,两侧皆是深渊,倘若坐在这道脊梁上,还真会有点其在一头巨兽背上的感觉。这里的路更不好走,若是昨日下雨天来,我这样的怂人,怕是要脚软了。龙脊两侧交汇的地方真的就是尖角,稍好一点的地方大致有十公分左右的平缓线条,但从这上面走的人大概不多,因为有前人在左侧山脊处打下钢钎,其上铺上长条石块,有些地方按照步幅大小,凿出了脚印大小的坑,行者到此处可以直接踩着坑走就要安全许多。在我看来,此段路程虽然不过两三百米,但要想经历自由落体,还是机会很多的。坐在这里,看着远处八百里秦川已经逐渐清晰,一处处村镇与现代工业建筑错落有致,山脚下还有一处水库,大概是把下雨或日常山上流下的水都拦阻积聚在那里。其实只要当地气候有降雨,一般这样的水库还是随处可见的,以山养水,以水养人,再反过来绿化维护青山,当真是只有万物之灵,人类才有此本领。

行到此处时,我的水早就喝光,并且随着汗液还给青山了。而一休的水却一口没喝,反过来给我们分了分分,我体会到了老者被关爱的感觉,因为喝到了最多的水。此时丫头和我都是大汗,一休除了脸稍微红了点,却没见有多少汗出,丫头和我基本像是从水里捞出来的,区别在于女娃娃家运动后血液循环良好,面色透着青春的红润,而我本来皮厚面黑,所以几乎可以说是面不改色(有照片为证)。

继续向上向龙头进击(其实腿还是软的,属于机械前行,并无当真有进击的念头)!所谓龙头,也是一块巨大的石头,但特点在于,这块大石头在此山峰的最高点,所以沿着龙脊来看他的位置,的确是占据了制高点,龙首的名字是当之无愧的。爬上来,发现其实最好的立足之处就是在这块大石的左侧与左前侧一点的位置。左侧的位置被佛教信徒搭建了一个藏传佛教样式的佛塔,佛塔本身占地就超过了两平米,可以说占去了最平整最大的一块儿,佛塔四周还有太阳能供电的照明设备。我们就走到了最刺激的也是最危险的龙首左前侧的地方,这里只有最靠外延有一处一平米左右见方的平地,在这里照相的时候,那两位年轻人叉腰叉手叉腿,换我的时候则随时随处要往大石头方向跑的姿势,看似有些怂,其实是真的怂。我自己也坦言有恐高症,虽然看似比较不严重,比如我愿意尝试云霄飞车而且过程中虽然害怕却全程睁大眼睛,那样的恐怖总还是有底线(一样是游乐设施的保险、一样是游乐设施的保险装置),但要我去尝试可能丧命的东西,是必须有肾上腺素配合才可以的(暂且不提)。此时的位置正在被云雾包围之中,书面也是座山峰,高度略低于嘉午台, 其模样好似一头鲸鱼的大脑袋正斜着向上微微张嘴,左前方因被云雾包裹,看不到任何景色。只是知道一定另有山在那里。这鲸鱼头理我们很近,所谓的近当然是相对的,那感觉就好像只要我伸出腿去,就能几步跨了过去。因为鲸鱼下颌的位置也就是山腰处有一处人为整理出来的半圆形平台,我们在这里,甚至可以看到平台那里一位光头男子坐在紫色的大伞盖下的矮座椅上,正在喝茶(或水),不知道是位修行者还是旅人,在我们吆吼呼喊的过程中,始终不曾回过一次头。


初登终南山

云海里的鱼

当时我主要的心情是紧张感,肢体的疲劳感让我想起少年时登华山,亦因为手软脚软也可能是胆子太小,所以在长空栈道处戛然而止,坐等其他同学下去了再上来,那时的长空栈道没有任何防护措施,也不想今天这样人这么多。云山雾海中,左上方现出一片亮光,那是有一片云被风吹的薄了透出了天光,紧接着就像被推过去的剪纸一样,在镂空处显出一段山峰的影子,光线的作用下,就好像我看见的不是一处世间的东西,而是那天庭或仙境微微露出一点端倪,被我这凡夫俗子窥露了真容。层层薄纱般的云雾再度掀起盖上,若隐若现的就好像马上要永远消失。连着对面鲸鱼头也想要活动起来,在波浪般的大海里沉浮摇摆。那时我的状态不只是怕,更是像身体深处给自己在心上打了个绳结,怕自己会有跨出去甚至纵深飞跃入云海里的冲动。这种冲动是那么强烈,因为不只是在这里,在其他有云海有悬崖的地方我都曾有类似的感觉。但书到这里,我不需要补充一下,拜托,那绝对不是想要自杀。只是冲动,是那种纵身一跃的冲动。写到这里,我在想也许我真的还差一次蹦极或者跳伞。早年初坐飞机的时候,特别害怕起飞过程或巡航遇到不稳定气流,因为飞机会出现失重的情况,后来有段时间靠看书、闭眼默念心经来克服,再后来我想了个办法,想想自己是一只小鸟,确切说是一只有张开的大大翅膀的小鸟,飞机颠簸时,我在利用气流的变化调整自己的姿势和翅膀的形状,通过这种方式,我再也没有以前那种恐惧感,反过来甚至有些享受。

此时在这山崖边上,我一面是怕,另一面是怕我自己的身体会有冲动出格不受控制的表现。或许这是一种心理问题。但不管怎么样,我选择坐在一处特殊的位置(背靠巨石下有几处天然石头台阶,而且是向后倾斜的),这样的位置要想坐起来就得花点时间和力气,于是我感觉到了安全。看着这姐弟两个,一休侧卧在崖石边用照相机拍摄云的流动视频,他的身体距离悬崖只有十几公分的距离,相机也是连个绳都不用;丫头站在那处平米见方的突出平台上摆着瑜伽的pose。我除了像个老人家叨唠着说要小心外,其实完全是无力干涉➕佩服➕羡慕。此时云流动的快了起来,远山的轮廓逐渐清晰,在刚才那只露了一眼的山峰前面其实还有座山峰,只是个头小点,所以最后才显露出来。从现在的布局上看,那远山就好像至高无极的一尊神像,它前面的这座山峰倒像个尊者或者罗汉,对面的是海里的得见天颜巨鲸,而我们这处则是翘首的一条龙,我们几个至多是龙虱。云还未散尽,两人的照片视频也拍得差不多了,丫头向着远山呼喊,起初我还有些拘谨,其实我脑子里响起的是那广西或江西的山歌或江上调子,只是不会唱,但还是向着同样的方向(仍旧云雾里)尽力呼啸着,回应我们的是山的回应,一层层的回响过来,就好像有远近不一的人从近至远依次回应。一休不这么干,此时他不开口。所以我们听到的只是那远山传来的丫头甲➕丫头乙丙丁、老王甲➕乙丙丁的声音。对我而言,现在想来,那时也还是很有触动,仿佛是内心里深藏的若干个自我,终于有机会大声给我回应,虽然他们站在云后,虽然他们隐身在山中,但他们还是物理性的给了我回应,或远或近,或扬或抑。


初登终南山

就属你最帅


初登终南山

我的小师傅

在呼喊的过程中,对面鲸鱼头山腰间的那个人还是始终没有回过头,只是见他几次似乎是拿什么擦了擦脑袋,这样的场景其实现在说起来有些玄幻。但也更像一幅水墨山水,只是对面的人在画里,还是说其实我是画里的人,就不大说的清楚。几番呼叫后,云雾终于散尽,眼看着左后方的山裸露出一条条光秃秃的山楼石壁,像躺到的巨人一样,视线上我们更像倾斜着身体在俯身观看,此处的风景和华山非常相似,所以此地也有小华山的别称。如画风景已经尽收于内心,从游玩的角度来说,风景一定要坐观,不能走马观花。唯有收入脑子里收到心里的风景才可以成为自己的一部分,才可算作观景的收获。

下山了,路过龙脊时,先前走在我们前面的那拨人竟然在悬崖边上支起了帐篷,这里依旧地势险峻,我几乎怀疑天气恶劣时,大风可以将此处的一切刮走,所以还是为这些好汉捏了把汗。此时最后一口水已经喝尽。于是我宣称下山后能解救我的唯有两瓶冰镇冰峰汽水。于是我们原路返回,因为上山的道路并不好走,所以过程中景致欣赏的也是马马虎虎,进而下山的景色也多半看不出差别。只是知道下山不易,本来体力就已经有些消耗过大(我和丫头开玩笑抱怨,原本只是要打算爬个秦岭热个身,结果上山就爬了将近五小时,从九点到两点,这回热身直接跳跃至半决赛),再加上膝盖的伤痛开始显现,走路只得一瘸一拐,模样甚是有些不雅,不过我是充分有心理准备的,所以难看就难看吧。只是累的这姐弟两个时不时要等等我。在接近十八盘那个凉亭的时候,我们停了下来,实现了冰峰的梦想,一休还是滴水不进(我觉得应该叫石佛了)坐等我喝完两罐冰峰听装汽水。听店主夫妻两人介绍,今天一天也不过上山了七波人(中间可能还包括一位身穿红色长裙的女子,大概是要上山为妖的,当然更应该是为了拍视频的,否则穿成这样来阵小风或者挂到一株植物都会要她好看。不过因为擦肩而过时都要留意脚下,所以我只知道她脚踝挺黑,其实不大适合红色衣服的)。


初登终南山

邻渊扎营的勇士们


初登终南山

风动?还是幡动?亦或是心动?

下山的路着实不算好走,面对这些一块块一节节打出来的台阶,还是非常感慨也很是感谢。据说这些台阶都是些信徒或义工或当地人常年累月整理出来的,虽然没有整齐划一,虽然很多石块有时还有残破,但若一想到这些人造作品都是靠人力肩抬手扛,一步步挪到现在的地方,成就了许多后来者的愿景,成就了这人与自然间和谐共处的关系。这里面有更多信徒信仰的力量,是这些我所不信的信仰,推动了一个个平凡人把造物者的奇迹呈现给后来者欣赏,成为我所说的生命里的一部分。这一路可见的修行者的居所,那些沿途常可见到的挂在树上的提示偈语、还有那些岩石上的摩崖石刻,都使得风景里多被赋予了一类神圣感,信仰虽然只关乎自己,但也在经意与不经意间感动或影响着他人。若是以经济目的来修正这座山这条路,那我定然也见不到今日之景,得不到此时的感受。下山了,希望此处能继续其风貌与几乎接近醇和的宁静,再次响起鱼头山峰下那个凉亭,那个浑然无我的饮茶者,那画一般的景致。世界很大,其实也很小。若心存边界,陌生禁足之地无穷,若心存收获的期望,处处皆可任我行。笔落此处,我已经改变了路线,峨眉山曾经带给我的已经有足够的感受与印象,时过境迁,如果还想追忆当年,其实老老实实把游记写出来暂时就可以了。生命里美好的东西很难同样经历两次,有物入眼,有景在心,有感动入梦里,其实亦足矣!

本文完成于2019年6月7日。


初登终南山

再难走的路也是一步步开出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