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匣子思维》:从失败中学习,是快速成长的捷径

一个人面对错误的态度,往往会决定他的高度。孔子周游列国时,看到颜回在偷吃米粥,就认为他没有遵循周礼。孔子等颜回将米粥端来时候,借机委婉地批评了颜回。听到孔子的批评,颜回立刻解释道当时不是偷吃,是在捞米粥中的脏东西。孔子才明白自己误解了颜回,当场就承认了错误,并以此训诫学生要注意了解事实后才发言。

孔子这种知错就改的性格,是他成就一代伟人的重要原因。因为承认错误使得他能从错误中学习。这种对待错误的态度本身就非常罕见,大多数人对错误是“甩锅”,把责任推给他人。这种态度在马修·萨伊德看来,是一种危险。因为这种“拒绝错误,拒绝失败“的态度,对个人的职场发展乃至行业发展,将会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而对失败的态度是如何影响个人未来的,都体现在《黑匣子思维》这本书中。

《黑匣子思维》:从失败中学习,是快速成长的捷径

《黑匣子思维》是一本讲述如何面对失败并从失败中学习的书。马修·萨伊德借着大量的事例讲述了面对失败的两种态度、解释了“拒绝”失败带来的影响,也讲解了从失败中学习的方法,让读者知道了一种接受错误,超越错误的路径,学会更理智地犯错。

对错误的两种态度

在马修·萨伊德看来,人对错误有两种态度,一种是把错误当作前进路上的障碍,拒绝犯错误。另一种态度是接受错误,不仅努力从错误中学习,还将错误视为机遇,主动去犯错。大多数人对错误的态度都拒绝,他们不仅害怕错误,,甚至犯错时第一时间选择否认错误,让其他人“背锅”。

人对错误持否定态度,有两个原因,一方面来自内部,是因为他们将错误与自尊联系起来,认为犯错误就是丢脸,所以拒绝犯错误。另一方面是职场上的容错率低。在职场上,不小心犯错就会给公司带来损失,甚至被降薪裁员。所以他们会严格要求自己,不允许犯错误,甚至都不允许别人纠正自己的错误。

《黑匣子思维》:从失败中学习,是快速成长的捷径

许多医生就承受着这样的压力。在书中,一位从业30多年资深医生在做手术时,无法将导气管插入患者的呼吸道。随着患者血液中的氧气越来越少,医生仍然想不到其他方法,只能一遍又一遍地试着将导气管插入患者的呼吸道给患者供氧。等患者身体因为缺氧而变成紫色时,医生都没有将导气管插入。而在整个医疗过程中,医生的注意力过度集中,完全没有想到可以通过切开气管,插入导气管,救活患者这一方法。

当其他人开始调查此次医疗事故时,医生们只是简单地用“这种事情在所难免,大家已经很努力了”来搪塞,完全忽视了自己在手术中的巨大失误。而这种态度,也使得医疗上的失误在当时非常常见,根据相关统计,每年有数以万计的患者因为医疗过失而死亡,有不计其数的患者因为医疗过失而受到伤害。

在航空业中,人们并不排斥错误,反而主张从失误中学习,为此,他们在飞机中安装了两个黑匣子,一个记录飞机上的指令,一个记录驾驶舱内的声音。通过保留事故发生时候的原始数据,方便日后分析事故发生的来龙去脉,及时修正出问题的操作流程,避免了重蹈覆辙,使得航空业的死亡率从早期的25%降至二百四十万分之一,即飞机飞行两百四十万次才有可能死亡一个人。而对抗拒失败的医疗行业,没有建立相应的反馈制度,使得每10名患者中九有一人因诊疗失误或制度的问题而受伤甚至丧命。

相比起来,对错误保持开放态度反而能够获得更好的成长,但为什么许多人仍然不愿意承认并且从错误中学习呢?在马修·萨伊德看来,许多人并不是不愿意从失败中学习,而是因为他们看不到错误。

我们拒绝错误,是因为认识不到错误

而阻碍人们认识到错误的原因,往往有两种,分别是对事实的罔顾以及犯了逻辑上的错误。对事实的罔顾,首先会导致认知失调,即不断找借口证明自己是对的,其次是会导致证实性偏见,即只关注支持自己主张的信息,忽略另外的信息。逻辑上的错误则会导致闭路循环,否定了失败的存在。

《黑匣子思维》:从失败中学习,是快速成长的捷径

一、 对事实的罔顾


1、认知失调,指人们在犯错误后会努力找尽各种借口证明自己是对的,无论这个借口是多荒诞,只要能够维护他们的信念,他们就认为这个理由是正确的。这是人们下意识的维护自尊的方法,在他们看来,一旦承认自己失败,就相当于在承认自己无能。

2002年美国发起的伊拉克战争,就是认知失调的典型案例,当时美方发动战争的理由是维护世界和平,因为他们怀疑伊拉克有大规模杀伤武器。

等到推翻伊朗政权后,美方仍然宣称伊拉克有大规模杀伤武器,并且集中存放,只是他们没有在战斗中使用。于是一支由世界各国成员组成的伊拉克调查组组建起来,开始调查伊拉克的大规模杀伤武器。

等到12个月后,伊拉克调查组仍然没有找到这些大规模杀伤武器,美方又改口说这批武器可能早已经被转移或者藏起来了。

再过几个月,当伊拉克调查组连武器的残骸都没找到时,美方又改口说推翻伊朗的政权,会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用来证明自己入侵伊拉克是正确的选择。

等到2014年,伊拉克国内并没有变得更好,而是即将陷入内战时,美方又辩解道,正是因为他们当初入侵伊拉克,不然伊拉克现在的局势更差。

这就是认知失调的典型特征,不断找借口证明自己是正确的。


《黑匣子思维》:从失败中学习,是快速成长的捷径

2、证实性偏见,这是因为注意力是一种有限的资源,当人们将注意力集中到某件事情上时,反而会对其他信息视而不见,充耳不闻。

曾经科学家做过一个这样的实验,他们将实验对象分成支持死刑与反对死刑的两组人,让两组人分别阅读一些材料,再问实验对象是支持还是反对死刑,这些材料中有些指出了死刑的好处,有些指出了死刑的坏处。令人惊讶的是,阅读完材料后,反对死刑的人更多地关注到死刑的害处,更加反对死刑了,而支持死刑的人也更加支持死刑了。

这其实就是证实性偏见所导致的,它在潜意识层面控制了大脑对信息的提取,欺骗了大脑,让大脑根本就认识不到“我的观点有错误”。

二、 逻辑上的错误也会导致我们认识不到错误

1、作者将这种行为成为“闭路循环”,也是科学上的“无法证伪”,而许多人在面对错误时候,往往会采用诡辩的逻辑,将失败归咎于其他人,而成功时候则归因于自己。通过运用双重标准,避免了承认自己是错误的。

在欧洲中世纪大为流行的放血疗法,就充满了“闭路循环”。当医生使用“放血疗法”后,如果患者恢复健康,人们就会称赞放血疗法的神奇。而如果患者死亡了,人们就会感叹道:“他的伤情真重,连神奇的放血疗法都不能治好他“。在这种思维中,永远得不出”放血疗法是不恰当的“这一结论,这也导致了放血疗法直到十就世纪仍然在欧洲流行。


从失败中学习

在马修·萨伊德看来,要从错误中学习,有两个关键的地方,第一个是对错误的态度,只有正视错误,从错误中学习才成为可能。第二个是建立发现错误、总结错误的机制,这样子才能推动进步。而如何做到这些,作者也提供了三个方法。

第一个方法是建立终身成长的思维。终身成长的思维的核心理念是认为人是不断成长的,而成长的途径就是从失败中学习。在他们看来,每次犯错误,就代表自己的知识有漏洞,一旦纠正了错误,知识也就增长了。

《黑匣子思维》:从失败中学习,是快速成长的捷径

贝克汉姆成功的原因之一,正是因为他有着终身成长的思维,当人们点评贝克汉姆的绝技任意球时,他总会说:“我一想到任意球,就会想到所有那些失误。在掌握诀窍之前,我射失了无数次。 “而追溯到他的童年,会发现他在童年时就踢出了五万多次任意球。

第二个方法是注意使用对照试验。这是科学研究中经常使用的方法,俗称“对照组”,也就是执行一个决策时,同时留下另一部分对象不采取策略,通过对比两种状态,判断采取这个策略是否真地有效。

中世纪的欧洲之所以能发现放血疗法的错误之处,就是因为有科学家采取对照试验,他们将20名重症患者按照一组10人分成两组,一组称为治疗组,使用放血疗法治疗患者,一组称为对照组,不使用放血疗法。等一段时间过后,治疗组5名患者死亡,而对照组3名患者死亡,由此人们得出了放血疗法不仅没能治病救命,反而会害人性命,由此慢慢地取缔了放血疗法。

第三个方法是建立记录的制度。因为认识到错误是改正错误的前提,而建立记录的制度能克服大脑的缺点,最大限度地复原失误时的场景,方便事后分析原因,找出进步的方向。

现代飞机中的黑匣子,就是这样一种记录的工具,而且为了保证在飞机失事后能够从黑匣子中提取记录,人们为黑匣子提供了诸多保护措施,不仅能在1100℃的气温下燃烧10小时不损坏,还可以承受至少2吨的冲撞力,是空难中最可能保存下来的唯一一件物品。

而随着人们对黑匣子的分析,建立了许多现代航空业中的制度,这些制度大大降低了飞机出事故的可能性,保护了乘客的生命安全。

对失败的厌恶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潜移默化的成长中养成的,如果能够突破这一层思维,将失败当成学习的机会,并在失败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完整的纠错制度,就能实现每天进步一点点。而不是在同一个坑里面连续摔倒七八次,仍然不吸取教训,永远不能成为你真正想成为的那个人。

《黑匣子思维》:从失败中学习,是快速成长的捷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