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得之蘭亭,失之蘭亭

唐太宗:得之蘭亭,失之蘭亭

姓名:李世民

時間:598-649年

籍貫:隴西狄道(今甘肅省臨洮縣)人

榮譽:皇帝

別稱:唐太宗、天可汗

名字來源:龍鳳之姿、天日之表,能濟世安民

愛好:文學與書法

代表作:《賜蕭瑀》

名言: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

社會履歷:

四歲,因相面書生讖言,改名世民。

十五歲,娶長孫氏為妻。

十七歲,參軍,營救隋煬帝。

十八歲,隨父出征突厥。

十九歲,隨父反隋,秦國公。

二十歲,擔任尚書令,進封秦王。

二十八歲,發動玄武門之變,登登基為帝。

五十一歲,因服用長生藥,暴斃。

唐太宗:得之蘭亭,失之蘭亭

說起唐太宗李世民,大家最先想到的是他發動玄武門之變,殺兄宰弟禁老爹,登上皇位,開啟大唐盛世的貞觀之治。

我們只知道他是一位鐵血武者、治世明君,卻忘記了他文藝的一面。

他設立了文學館,招募了虞世南、蘇世長、陸德明、孔穎達、顏相時、李守素等當時的文學名士。

他自己也寫詩,《全唐詩》中留詩近百篇,其中以寫給蕭瑀的“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最為知名。

他更是一位書法愛好者,尤其崇拜東晉書法名家王羲之。

他像是現在很多的狂熱粉絲一樣,為了表達自己對偶像的支持,唯一的方式就是,買買買!收收收!

他將王羲之所有書法作品都收進皇家內庫,並請虞世南和褚遂良等書法家辨定真偽。

結果發現,自己居然還漏掉了最重要的一幅。

那就是號稱“天下行書第一”《蘭亭序》手稿。

這可真遺憾!

吃飯沒有肉,院裡沒種竹,鰣魚刺太多,海棠不太香……唉,太遺憾了。

唐太宗:得之蘭亭,失之蘭亭

經過多方打聽之後,終於知道了這件絕世珍品的下落,原來到了一個在浙江湖州永欣寺出家的辯才和尚手裡。

這辯才和尚也是一位風雅之人,平日裡也能吟詩作賦揮毫潑墨,得到這件《蘭亭序》,那可真是當成自己的命根子。

為了守護好《蘭亭序》,他甚至還專門在自己的廂房樑上鑿了一個洞,用來珍藏。

他只在夜深人靜之時,才取出欣賞一番。

他聽說唐太宗讓人請他進京獻寶,衝著宣旨太監連連搖頭,並寫了一首詩讓他帶給皇帝。

這首詩的名字叫做《赴太宗召》:“雲霄咫尺別松關,禪室留空碧嶂間。縱使朝廷卿相貴,爭如心在白雲間。”

意思是,要《蘭亭序》沒有,要命根子有一條。《蘭亭序》已在喪亂中丟失,不知所蹤。

唐太宗當然不信,接連召見了他三次,辯才和尚都一口咬定自己沒有蘭亭序。

對付這樣的憊懶和尚,唐太宗知道,只能用同樣憊懶的方法,於是,蕭翼出場了。

這位蕭翼也是位妙人,他出身南梁蕭家,是梁元帝的曾孫,時任諫議大夫,監察御史,跟唐太宗關係不錯,平日裡就當是個好哥們兒處的。

唐太宗對他說:“朕夢寐以求右軍蘭亭帖,你若能用計從辯才手中取得,朕一定重賞。”

唐太宗:得之蘭亭,失之蘭亭

蕭翼也不客氣,說,我能把《蘭亭序》給陛下弄過來,但是呢,陛下得讓我以私人的身份去弄,而且,你還得給我幾個王羲之的其他幾幅真跡,正所謂捨不得孩子套不著狼、捨不得王羲之弄不回蘭亭序。

唐太宗擺擺手,只要能把蘭亭序弄過來,你想讓朕給你擦屁股都行。

得到皇帝的允許,蕭翼出發前往永欣寺。

他一身儒生打扮,走進永欣寺。

他沿著寺中長廊觀看壁畫,邊看邊點頭,像是稱讚,然後又搖頭,像是不滿意。

寺裡的和尚看到了,感到奇怪,就上前問道:“施主從何而來,為何點頭又搖頭?”

蕭翼說:“我是本地人,但長久流寓在外,今日返家,正好路遇永欣寺,見寺內壁畫精美異常,便駐足觀賞,看到得意處便點頭,不不喜歡的筆觸便搖頭。”

和尚點了點頭,便將這事稟告了辯才。

辯才知道這位是個雅人,便讓小和尚將他邀請進廂房,親自以茶待客,與其攀談起來。

正所謂行家出手,便知有沒有。

兩人越聊越投機。

辯才問,施主可會下棋彈琴?

蕭翼一副金城武的表情,答道,略懂,略懂。

於是,辯才邀請他進行手談。

幾局下來,辯才自愧弗如。

蕭翼卻很有分寸,在收官時,巧妙地賣了一個破綻,讓辯才得了一個先手,贏了自己。

辯才雖然跳出紅塵,但贏了這位“高手”還是很高興的。

他又邀請蕭翼撫琴作賦。

蕭翼也不推辭,親自撫了一曲《高山流水》,辨才聽得如痴如醉。

不到一天,兩人就成了知心好友。

晚上的飯局上,兩人又開始對詩。

辯才和尚指著桌子上的素齋,說:“來來來,吃菜。”

蕭翼夾了一口菜,讓辯才和尚以“來”為韻腳,賦詩一首。

辯才想了想,賦道:“初醞一缸開,新知萬里來。披雲同落寞,步月共徘徊。夜久孤琴思,風長旅雁哀。 非君有秘術,誰照不然灰。”

從最後兩句詩中,可以看出辯才對蕭翼的欣賞。

這兩首詩意思是說,如果不是你精闢的談吐和學識,又有誰能照亮我這死灰般的心呢?

蕭翼撫掌稱讚。

辯才讓小和尚給蕭翼倒上素酒,然後,又以“招”為韻腳,邀請蕭翼作詩一首。

蕭翼端起酒杯,抿了抿,道:“邂逅款良宵,殷勤荷勝招。彌天俄若舊,初地豈成遙。

酒蟻傾還泛,心猿躁似調。誰憐失群雁,長苦業風飄。”

這首詩的大致意思呢,就是說,我們雖然偶然相逢,卻承蒙你這樣盛情的款待,共度美好的夜晚,你我雖天各一方,但很快就像老朋友一樣,看來我們離的並不遙遠,新釀的酒中的酒渣倒掉了又重新放上來,就像我的心一樣躁動不安。多年來我就像一隻失群的孤雁,苦於隨風漂泊,可有誰來聯繫我呢?

辯才聽後,很感動,真誠地對他說,人生難得一知己,你若不嫌棄,就先在寺中住下來,你我再盤桓幾日。

蕭翼自然滿心歡喜起身,大禮相謝。

從此,蕭翼就在寺院裡住了下來,每日與辯才和尚吟詩作賦,=過得好不快活。

二人間的關係也越來越密切。

唐太宗:得之蘭亭,失之蘭亭

有一天,二人偶然談起書法。

蕭翼說:“書法方面,我最欣賞的是王羲之的楷書,也曾為之傾家蕩產,買得幾幅真品,願與大師共樂。也請大師為在下一鑑真偽。”

辯才一聽,正中下懷,說道:“願請施主讓老衲開開眼界,一飽眼福。”

蕭毅便從隨身的行囊中,取出那幾幅從皇帝的內庫裡帶來的王羲之的雜帖。”

辯才仔仔細細地看了一下,說道:“施主,這幾幅墨寶,倒是王羲之的真跡,只可惜不是他最好的作品。”

蕭翼問道:“莫非大師還有更好的不成?”

辯才和尚壓低聲音說道:“貧僧確實有一幅‘書聖’最為珍貴的墨寶。”

蕭翼忙問:“是什麼?”

辯才說:“施主,實不相瞞,是《蘭亭序》。”

蕭翼聽後,哈哈大笑著說:“出家人不打誑語,大師可別騙在下了,我早就聽人說過,此帖早已毀於戰火之中,大師手中的也許是摹本吧。”

辯才並不介意,只是說:“今日時辰不早,咱們用過齋飯後再說此事吧。”

蕭翼裝作一副並不在意的樣子,好像是篤定辯才手裡的就是臨摹本。

他也不追問,隨辯才一同去用齋飯。

晚飯後,辯才請蕭翼到自己的廂房中敘話。

辯才左右判定無人後,便搬來梯子,爬上樑去,從上面的暗洞中取出個紅綢包裹,然後,將它端端正正的放到桌子上。

他又用清水,將自己的手洗得乾乾淨淨,這才小心翼翼地打開包袱,取出那幅價值連城的《蘭亭序》,遞給蕭翼觀看。

蕭翼接過來,看了許久,故意說此帖是假的,真跡早已毀於戰火之中。

辯才就和他爭辯,並將自己如何得到《蘭亭序》的來龍去脈講了一遍。

唐太宗:得之蘭亭,失之蘭亭

這《蘭亭序》是王羲之於永和九年三月三日與友人在會稽山集會時的酒後即興之作,共二十八行,總計三百二十四字,有“天下第一行書”的美譽。

王羲之本人對這件作品是相當滿意。

他死後,便把其當作傳家寶傳給後世子孫,一直傳到了第七代。

這位第七代孫看破紅塵,到永欣寺出了家,法名智永,便是辯才的師父。

智永圓寂之前,又將《蘭亭序》傳給自己的弟子辯才。

聽辯才講得有鼻子有眼的,蕭翼這才信以為真。

幾天後,辯才有事外出。

蕭翼便偷偷來到辯才的書房,偷走了《蘭亭序》,然後跑進當衙門,從懷中掏出聖旨,宣旨讓縣令派人護送自己返回長安。

唐太宗拿到了朝思夜想的王羲之真跡後,非常高興,兌現先前的承諾,加封蕭翼為員外郎,升為五品,賜銀瓶一個,金鏤瓶一個,瑪瑙碗一個,並裝滿珍珠。

除此之外,還賜他良馬兩匹,大宅院田莊各一處。

而對於辯才這老和尚嘛,唐太宗並沒有因為他欺瞞自己而處罰他,甚至還賞賜了他帛三千緞,谷三千石。

在辯才看來,這不是“賞賜”而是侮辱,又驚又氣,沒到半年就死了。

而那幅《蘭亭序》也被唐太宗下旨隨葬墓中,從此不復存世。

我們現在看到的都是馮承素等人的摹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