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燕燕》,解析那些蕴藏在《诗经》中的文化魅力

前言:有人说,不读诗词,不足以品文化精髓;不读诗词,不足以知春秋历史;不读诗词,不足以感天地草木之灵;不读诗词,不足以见流彩华章之美。而《诗经》作为我国先秦时期诗歌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堪称“华夏诗祖”。俗话说:探水应探源,寻物应寻头。那么,可以说,如果你想了解或是学习中华诗歌,《诗经》一定是必读经典之一,而且还得最先探究。当然,有人会说,诗经作为先秦时期的作品,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想要学习它读懂它,谈何容易。因此,今天这篇文章,我将以诗经中的代表作《燕燕》简单教你该如何去学习《诗经》,该如何去探求那些蕴藏在《诗经》中的文化魅力。

读《燕燕》,解析那些蕴藏在《诗经》中的文化魅力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教你去认识《诗经》,了解《诗经》。

①简介《诗经》

②《诗经》中《燕燕》解读举例

③从《燕燕》出发总结《诗经》中的文化魅力

《诗经》简介,文学常识,作为了解《诗经》诗歌来源及意义的重要基础,我们必须深刻记住。

首先,便是《诗经》的诞生。《诗经》是儒家经典之一,或可称作《诗》、《诗三百》、《三百篇》。在西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时,设“五经”博士,才更名为《诗经》。相传,《诗经》是由西周时期尹国国君尹吉甫收录,孔子编订而成,故为儒家“五经”之一。

读《燕燕》,解析那些蕴藏在《诗经》中的文化魅力


其次,是《诗经》的内容及形式。《诗经》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前十一世纪至前六世纪)的共三百一十篇诗歌。内容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上层贵族文人所作;另一部分是由专门的“采诗官”从民间采集而来再经乐官加工整理的民歌。两部分诗歌的作者大多均已不可考。两部分的内容包括周王室的颂诗、怨刺诗等,还包括一些具有民间风俗的诗歌,如婚嫁诗、爱情诗、征役诗等,丰富多彩。

值得一提的是,《诗经》的三百一十一篇诗歌,其中有六篇诗歌流传下来,只有题目却无内容。研究学者认为这六篇诗歌是演奏曲目,就是可以通过乐器演奏出来,但是却没有内容,故将其称为“笙诗”,这“笙诗六篇”分别为《南陔》、《白华》、《华黍》、《由仪》、《崇丘》、《由庚》。故《诗经》中有标题和文辞的诗歌现存三百零五篇。

《诗经》中的诗歌按照他的不同内容可将其分为风、雅、颂三种。①《风》有十五国风,《风》中,共有一百六十首诗歌,它主要是收录一些地方性的民歌,具有强烈的地方色彩,极大的反映了当时社会不同地区的风俗人情,也是《诗经》中不论是思想上还是艺术上价值最高,最有代表性的文化精华部分。

十五国风如下:

《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

②《雅》中,共收录有一百零五首诗歌。雅字,取“正”意,在先秦时期,王宫之声为正声。故《雅》所收录诗歌多是一些士大夫或卿大夫所写并敬献给王上的诗歌,以表敬仰歌颂,当然也有一些唱和诗为大臣和王上共同所唱。

《雅》分《大雅》、《小雅》两种,区别如下:

1、描写的对象不同。《大雅》主要歌颂周朝王室祖先功德;而《小雅》描述了周代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习俗文化,包括一些婚姻嫁娶等。
2、创作者和创作时间不同。《大雅》中的诗歌大部分创作于西周初年,多为西周贵族所做;而《小雅》创作时间贯穿于西周,创作者有贵族、君王等。

3、体裁不同。《大雅》多为赞美诗,赞颂君主的功绩或生活。《小雅》多为怨怼诗、宴飨诗,表达下层官员的不满,及上层社会生活的奢靡欢乐,存在唱和诗。

③《颂》中,共收录有诗歌四十首。颂,顾名思义,歌功颂德。故《颂》中诗歌主要是一些宫廷的祭祀乐歌,为了歌颂祖先,感恩上天。

《颂》又分为《周颂》、《鲁颂》、《商颂》三种,其区别如下:

《周颂》主要记载的是西周初年的诗歌,与歌颂祭祀周王室祖先有关。

《鲁颂》只与春秋时期鲁国的君主鲁僖公有关。

《商颂》主要是记载一些产生于殷商和周朝时陈国的诗歌。


读《燕燕》,解析那些蕴藏在《诗经》中的文化魅力

那么,接着,就是对于诗经中的表现形式。我想,如果听过《风》、《雅》、《颂》的读者也一定听过赋、比、兴。这三者便是贯穿于诗经的表现手法,众所周知,一般写诗,诗中的运用手法是诗的一大特色。那么,《诗经》作为先秦时期的诗歌作品,虽不如唐诗近体诗成熟,但赋、比、兴这三种手法确是当时社会的运用特色,值得深究探讨。

对于赋、比、兴三者的解释,朱熹曰:“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其实,用现在的语言来说,赋,就是排比叙述,平铺直叙,不磨蹭不含糊,以便交代事情明明白白;比,就是我们熟悉的比喻了,如《诗经.国风.卫风.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兴,其实是一种铺垫,起兴起兴,就是先说其他类似的东西从而联想起要叙述的事情,相当于现今的“承上启下”中的“启下”。

当然,赋、比、兴是我国诗歌较早运用的手法,它后世的影响深远,即使是今天的排比比喻等也不乏与它有关。明人王文录说:“作诗不明赋、比、兴,医药不明君臣佐使也,岂得为诗?”,在此其影响可见一斑。

那么,最后,我想强调一下对于《诗经》中的“四始六义”。诗经中的“四始”众口不一,但《史记》中的说法较为令人接受。《史记·孔子世家》:“《关雎》之乱以为‘风’始,《鹿鸣》为‘小雅’始,《文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颂’始。”就是说“四始”指的是诗经中分别位于《风》、《小雅》、《大雅》、《颂》四篇首位的诗歌,当然也有人认为,“四始”指的就是《风》、《小雅》、《大雅》、《颂》四篇。对于“六义”,《诗经》的“六义”,最早记载于《周礼·春官》,汉代《毛诗序》中明确提出:“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即“六义”是说风、雅、颂、赋、比、兴。

读《燕燕》,解析那些蕴藏在《诗经》中的文化魅力


再者,是《诗经》的成就及其地位。《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意义非凡。它是我国诗歌的源头所在,它具有丰富的内容,现实性突出,是我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源头。同时,它也在思想上、艺术手法上、艺术价值上具有高度成就,在我国各朝各代乃至世界都具有重要地位和研究价值。同时,最重要的是,它为我国开创了诗歌的优秀传统,为后世诗词文学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举《诗经》中代表作《燕燕》,以小见大,来看《诗经》中的诗歌如何去了解。

有人说:听得再多,都不如亲身感受。研究《诗经》就是这样,你听别人讲的再多,读的相关文章再多,都不如拿出其中的一篇诗歌来自我揣摩,这样必将事半功倍。因此,我以《诗经》中代表作《燕燕》举例,教你该如何去赏析理解《诗经》中的诗歌。

《燕燕》原文:

读《燕燕》,解析那些蕴藏在《诗经》中的文化魅力

1.首先,研究《诗经》中的诗歌,你可以先不管作者不管出处,但你必须要会读这首诗歌,这是基本也是要求。毕竟,众所周知,读书读书,最要紧的就是那个“读”字。当然,需要强调的是,对于诗歌中的一些通假字或是古今异义字得着重注意,毕竟《诗经》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很多文化或是字的用法早已发生变化,甚至是“背道而驰”。

2.其次,我们会读诗歌之后就需要了解诗歌的作者或是诗歌的背景。不过确实《诗经》中很多诗歌作者已经亡佚,无从考究,但有的诗歌存在作者就必须首要了解,此所谓“知人论世”。那么,就如《燕燕》而言,它存在作者,作者就是被认为是中国第一位女诗人,有着“《诗经》第一美女”之称的庄姜,那么此时我们就可以深入了解作者看看作者是谁?为何作此诗?此诗又是在何种背景下产生?

庄姜介绍:庄姜,春秋时期齐国公主,后嫁给卫庄公,成为卫庄公的夫人,但因不育后失宠,婚姻不幸。朱熹认为她是中国的第一位女诗人,《诗经》中《国风.硕人》所描述的美人就是指她,也因此被人认为是《诗经》中的“第一美人”,其中形容她的“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流传千古。而且,作为诗人的她更是创作了“千古送别诗之祖”《燕燕》,就是本诗。


《燕燕》背景:《毛诗序》记载“《燕燕》,卫庄姜送归妾也。”,是卫庄姜于卫桓公死后送桓公之妇大归于薛地时所创作的诗歌。

3.再者,了解完诗歌作者背景后,我们就应该深入诗歌本身,了解他所传达的诗歌本意,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要理解好不易理解的字词及语句。那么,来看《燕燕》,它写了什么呢?是不是真的很感人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才能够更好的去深入了解。

《燕燕》大义:燕子啊燕子啊,你振动的翅膀参差不及。这个女子要出嫁,我把她远远地送到郊外。我渐渐的看着她直到看不见她了,我的眼泪如雨般落下。燕子啊燕子啊,你时而飞上时而飞下。这个女子要出嫁,我远远地送她不嫌路远。我渐渐的看着她直到看不见她了,我仍然站在那儿,久久泪涟涟。燕子啊燕子啊,你鸣叫的声音忽高忽低。这个女子要出嫁,我把她远远地送到南郊。我渐渐的看着她直到看不见她了,我真的是牵肠挂肚心里烦忧。二妹可令人信任,她心地诚挚思虑深远。既温和又贤惠,为人善良谨慎。她时常思念已故先父,临别时对我多加劝勉。

读《燕燕》,解析那些蕴藏在《诗经》中的文化魅力


从《燕燕》出发,来看或是总结《诗经》中的诗歌蕴藏着哪些共同点和文化魅力。

  • 语言风格

通读《燕燕》我们会发现,《燕燕》全文尤其是前半部分有很多相似甚至是相同的语句。比如:燕燕于飞、之子于归等。其实,在《诗经》中运用这样的写法的诗歌有很多,可以说是贯穿《诗经》的。据我推测,这应该是当时人们作诗歌时的一种固定形式,一种“约定遂成”的一种习惯。后人把这种手法称作“重章叠句”,就像今天的“反复”手法。那么对于这样的写法,我相信很多人都应该知道,这起到了一种渲染气氛、起兴的作用。同时在有些诗歌中也起到了反衬、强调或是对比的作用。“重章叠句”的多运用于《诗经》中可见一斑,比如我们熟悉的《国风.周南.关雎》、《国风.郑风.子衿》等。

  • 内容风格

读完《燕燕》我们可以知道这是一首送别诗,而且是以送女子出嫁来喻送离人。那么我想说,对于《诗经》,我们读完之后就会发现,《诗经》中占比较大的《国风》篇,多叙爱恋、离愁、送别思归、婚嫁,这与后世的大多数诗歌有所相似。而且,我们还要知道,《诗经》中总爱提到的一些意象或是总爱运用的一些语句,比如“之子于归”这句便多次运用,我们在不同诗歌中要区别理解。

  • 思想风格

在思想上,我们毫无疑问,因为几千年前孔子便告诉我们“诗三百,思无邪”。因此,我想说的是,纵使《诗经》中有多少诗歌,我们都要记住“思无邪”的主旨思想,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我们去理解作者为何要这样写,他的目的是什么?其实,确实是这样,不信你翻开《诗经》,第一篇就是《关雎》,相信很多人都读过,你想想对于“窈窕淑女”男子爱而不得,可是他并无逾矩行为,而是“辗转反侧”“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想想多么君子行为多么绅士行为,可想而知创作此诗歌的时代人民是多么的“思无邪”思想纯洁。还有,切记,《诗经》中的诗歌多是现实主义的体现,不可混淆。

最后,我想强调一点,《诗经》作为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那么它的诗歌很多在历史上都是居于首位的,比如已说过的《燕燕》,它是“千古送别诗之祖”,它的作者庄姜是被认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女诗人。再如《诗经.卫风.硕人》,清代姚际恒认为“千古颂美人无出其右,是为绝唱”。所以在我们学习《诗经》时,我们可以将其与后世相似诗歌进行比较学习,更好理解。

读《燕燕》,解析那些蕴藏在《诗经》中的文化魅力


寄语:好了,简单介绍了一下《诗经》,对于《诗经》我真心希望每一个人都应该去读一读,它真的可以使你的心境纯净,让你感受到先秦祖先人民的那份质朴、无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