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园三结义是真实存在的吗?它是怎么来的呢?

桃园三结义是《三国演义》中的第一个故事。说到刘备、关羽和张飞,人们总是会联想到他们早年在涿郡张飞庄后那花开正盛的桃园结拜的场景,该是多么义薄云天,当时的他们会想到他们以后会经历那么波澜壮阔的人生么?

桃园三结义是真实存在的吗?它是怎么来的呢?

桃园三结义

人们一直传诵着这个故事,也一直有人效仿。梁启超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中的一篇文章中便谈到“今我国民绿林豪杰,遍地皆是,日日有桃园之拜,……”。有些在结拜仪式上也会插上桃枝,以示桃园结义之情。

那么,三国历史上有没有过桃园结义这件事?

历史上,刘、关、张三人关系确是非同一般。《三国志关羽传》记载,“ 亡命奔涿郡。先主于乡里合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先主为平原相,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由此看,起码《三国演义》中刘关张三人相遇的情况就不对,应该是先共同对外打了一仗,之后才是关羽张飞被任命。另外“恩若兄弟”,只是相当于兄弟才对。《张飞传》也记载:“少与关羽俱事先主,羽年长数岁,飞兄事之。”也没说“飞以为兄”。从另一个方面想,如果真有桃园结义之事,那么精彩的故事,只有短短四个字,为什么陈寿没有写进去呢?

桃园三结义是真实存在的吗?它是怎么来的呢?

义字当先,恩若兄弟

既然桃园结义之事大概是子虚乌有,那桃园结义又怎么来的呢,是单纯《三国演义》的杜撰么?其实也不然。

可能就是根据三人“恩若兄弟”这一点,加以想象发挥,民间便有了桃园结义的传说,而元人则根据民间传说把故事写进了《三国志平话》和杂剧。

据《元代杂剧全目》统计,以三国故事为题材的元人杂剧已有四十多种,几乎是三国的主要人物都被搬上了戏剧舞台,对《三国演义》的成书也起了重要作用。其中就专门有《刘关张桃园三结义》这出戏。

桃园三结义是真实存在的吗?它是怎么来的呢?

戏曲中的刘关张

一般认为,《三国演义》成书于元末明初。在这之前,元代《三国志平话》,虽然只有8万字,但已初步具有《三国演义》的主要轮廓。其中就有“桃园结义”一节,与《三国演义》的描写已大同小异。

反正不管怎么说,刘关张确实是在微末之时相遇相知,又共同扶持成长,即使没有了“桃园三结义”,兄弟之情既在,还在乎那些形式做什么呢?

欢迎查缺补漏,不妥之处敬请指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