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资格证笔试:学生观(二)

小学教师资格证笔试考试中,对应试者对学生观考察比较严格,要求考生理解“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只有正确的教育理念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随着教育的发展,对教师的素质水平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学生观的考察也是教师资格证笔试中的重要部分,今天,小牛老师就为考生更新教师资格证笔试中,学生观的考点精髓剩余部分,考生可点击首页查看此前发布文章。


小学教师资格证笔试:学生观(二)


2.学生是发展的人
学生的发展是指学生在遗传、环境和学校教育以及自我内部矛盾运动的相互作用下,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所发生的质、量、结构方面变化的过程及结果,是内外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学生作为发展的人,其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身心发展的社会需要与个体现有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

小学教师资格证笔试:学生观(二)


(1)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学生发展的规律性主要体现在身心发展上,不同阶段的学生具有不同的身心特征。
(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要求教师应当把学生看做是发展过程中的客观存在,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倡导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

小学教师资格证笔试:学生观(二)


3.学生是具有个性与差异的人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不仅要求将学生作为一个整体来全面看待,而且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化成长。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更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求。
(1)人的全面发展是以承认学生差异和个性发展为基础
人的全面发展不等于各个方面的平均化发展,教育活动涉及到德、智、体、美、劳等诸多方面与内容。人的全面发展思想,要求每个受教育者作为一个独立而完整的个体,各个方面都能够获得应有的发展,同时也要承认人的各个方面发展水平具有一定差异性,不能用同样的标准去衡量各个方面的发展指标。

小学教师资格证笔试:学生观(二)


(2)学生的个性与差异要求切实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教育的生机和活力,在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是学生自身发展的落脚点和最终体现。
三、“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运用
(一)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
(二)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
(三)因材施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