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zi登頂“微博之夜”,人民電競發文批評電競不應從流量開始

2020年新年的第二天,uzi力壓眾多當紅小生,登頂“微博之夜年度人物”,本是一件讓電競觀眾開心的事情,但在1月2日,人民電競發文:《UZI登頂“微博之夜,但流量不應再是電競的自證重心》,你怎麼看?

Uzi登頂“微博之夜”,人民電競發文批評電競不應從流量開始

uzi MSI季中賽冠軍


Uzi登頂“微博之夜”,人民電競發文批評電競不應從流量開始

uzi登頂微博年度人物


以下為人民電競刊文:

今年“微博之夜”的“年度人物”評選,對電競圈來說是一場戰爭。截止本文發佈時的前十榜單中,有三名人選來自職業電競圈——“UZI”簡自豪、“TheShy”姜承録與“Clearlove”明凱,穿插於一眾娛樂明星之中。

戰況依舊在緊張進行中,尤其是Uzi與演藝圈“當紅小生”王一博的榜首之爭,已有數次交替。目前,Uzi以微弱優勢領先。期間,雙方粉絲在各種社交渠道應援拉票,甚至產生矛盾,短兵相接。

本質上,這已經演變成一場電競圈與娛樂圈之間的“流量戰爭”。有人可能為了贏得什麼,有人可能是想證明些什麼,這些最終都落腳在一個簡單的榜單之上。所有人都在迎合這個遊戲,似乎流量已經成為衡量明星實力、成就、商業價值,乃至他背後所代表行業的最重要標準。

但,這恰恰是一個行業還不夠成熟的表現。

很顯然,如今的電競是不缺流量的。但凡有一線職業賽事,微博中必然會出現數個相關的熱搜關鍵詞。如果是重大賽事,那麼這種影響力甚至會輻射至大眾圈層,例如最近幾年的《英雄聯盟》世界賽總決賽。

甚至可以說,電競的流量從來就沒少過,甚至早過“流量”這個專業術語誕生之前。

資歷較深的電競支持者或許會有印象,十幾年前某次大型平臺的年度“非奧”體壇風雲人物評選,當時入圍的兩屆WCG《魔獸爭霸3》冠軍“Sky”李曉峰,令人驚訝地在長時期內力壓丁俊暉(檯球)、許昱華(國際象棋)等名流,位列榜首,直到最後一小時才被反超。

“上古時期”就能有這樣的影響力,再加上電競本身就是作為互聯網的分支行業之一誕生的,相比傳統體育、娛樂行業本身就具備基因優勢,因此在“流量”層面,其實從不需要擔心。近十年隨著移動互聯網下沉至全民圈層,以及賽事製作水準、直播渠道鋪陳的指數級躍進,流量也早就不是電競圈最該擔憂的問題了。

流量背後的品牌價值和沉澱,才是關鍵。

其實不僅是電競行業,這也是整個中國新經濟需要面對的變化。例如在此次“微博之夜”評選中,與電競圈直接交鋒的娛樂行業,“流量”一詞曾代表一切,作品、實力、經驗等統統可以置於一邊,只要有流量,就有源源不斷的工作和廣告邀約。

但近年來,這種“唯流量論”也在各個層面開始遭遇反噬,影視作品口碑撲街、明星人設崩塌、更新迭代頻率極快的現實,提醒著這個行業裡的所有人,重要的不只是流量。

就連“流量”一詞的塑造者——互聯網行業,近年來也開始重新思考這個名詞的本源。且不說馬雲、馬化騰這樣位於頂端的產業領袖,基本從不在公開場合提及“流量”一詞,就連普通從業者如今也會在聊天時糾正:不是流量,是用戶。

回到電競行業,可能也是類似的路徑。過去十年,電競可以說是建立在龐大的流量之上。上至賽事主辦方,下至普通戰隊,相應的宣發和運營體系,同樣也都是以“流量”為核心構建。

當然,電競行業能夠有如今的繁榮,這套體系也發揮了重要作用。

但與此同時,“唯流量論”的侷限性近年來也開始呈現。一個簡單的例子,源於此前與一位投資人朋友聊天。此前基本沒有關注過電競的她,因為工作關係開始調研電競。出於投資者對於新興行業本能的好奇,她興致勃勃地開始梳理自己所能觸及的所有電競內容。

得出的初步結論是,她認為電競行業“虛火嚴重”,雖然高企,但大部分都屬於“無效輸出”。因為她通過任意大眾渠道所觸及的電競內容,“運營導向過於嚴重”。

也就是說,許多內容的輸出,屬於“為了運營而運營”的範疇,無論正面負面,將支持者和粉絲量化標記、引導輿論,俗稱“保持熱度”。“在投資行業的語境中,這就是典型的‘to VC’式做數據。”

與此同時,身為一名孩子的母親,她也通過自己觀察到的內容,主觀認為電競仍屬於有“原罪”的行業,對青少年的成長談不上有正向收益,儘管已經擁有“龐大的流量和影響力”。

也許這樣的評價,對如今的電競行業略顯偏頗,但也確實很難責怪到這位友人——當她這樣一位不瞭解電競圈外人,在絕大部分公開渠道上所觸及的內容,都是流量向的八卦、糾紛、小道消息時,難免產生消極評判。

這或許也可以解釋,近幾年行業內一直在談的“電競出圈”,以及在出圈過程中遭遇挫折,甚至歧視的背後原因。當我們一直努力為電競正名,同時對外界仍然存在的不理解和偏見,產生抱怨時,其實部分原因也源於我們自己,源於圍繞流量打造的運營和輸出體系——當外面的人在媒體上看到的,大部分都是毫無深度的“標題黨”甚至低俗內容時,他們憑什麼要理解?

電競已不再需要用流量自證,單純比拼流量的話,像Uzi、TheShy、Clearlove這樣的明星選手絕不會遜色於任何領域的知名人士。但如果真正落地到現實層面,他們的存在感和社會價值,相比周杰倫、易建聯、林丹這樣的文體巨星來說,目前還是要遜色的多。

而這才是“電競出圈”真正的意義所在,我們要走出電競圈,不只是要進入體育圈或文娛圈,更要進入“社會圈”,創造現實意義上的價值。而單純拉昇流量、製造話題和噱頭,卻不可能做到這點,這種有些畸形的造星方式,也不應該是電競熱衷的方向。

更重要的是品牌重塑,這是一個貫穿至哲學層面的命題。以純粹的流量和熱度為核心的內容運營體系,已經進入瓶頸,未來十年內整個行業需要的是更為縱深的品牌運營架構,以及更為深度的內容和理念輸出,例如電競行業,到底給社會帶來了什麼?電競明星的存在,給年輕人的示範效應到底是什麼?

讓圈外的人真正瞭解我們,也讓我們真正瞭解自己。只有這樣,電競行業才算是真正長大了。

再回過頭看“微博之夜”的投票,粉絲們大力支持Uzi,想為電競正名,本身當然不是壞事。但攻下榜首後,絕不代表“電競已被正名”,行業層面的深度思考,以及正向社會價值的提煉,才是電競現階段最需要做的。


Uzi登頂“微博之夜”,人民電競發文批評電競不應從流量開始

人民電競Logo

小凡點評:

其實,對於電競選手來說,重要的是實力;對於電影電視演員來說,重要的是演技。所以其實不管是對於電競選手,還是對於演員來說,或許這根本不是他們一個需要自證實力的投票,論實力,FPX和IG戰隊成績更為出色;對於演員來說,一大幫老戲骨比這些小鮮肉演技更為精湛。但都是出於喜歡,我願意為他投票,不因為任何事情。難道因為要證明”不能為了流量而流量“就不投,這並不是行業不成熟的表現!恰恰相反,行業不成熟更多的是你沒有資格也沒有權力會參與到投票當中去!只要有投票,只要有你喜歡的人出現,那麼你投的那一票就會是給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