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煙不酒,算什麼男人?!”

“你不煙不酒,算什麼男人?!”

今天之所以會寫這個話題,是無意間翻看到之前的朋友圈,當時是跟朋友去韓國玩。

“你不煙不酒,算什麼男人?!”
“你不煙不酒,算什麼男人?!”

圖中打傘的就是我朋友,一個可可愛愛的男生。

我們是8月份去的韓國,正值酷夏,平均氣溫28℃。由於有一段很長的步行路線,免不了要暴露在烈日下。

剛出門時,朋友便說:實在太曬了,要不去便利店買把傘吧。

我一聽到“傘”字,頭立馬搖的跟撥浪鼓似的,當即拒絕。

我當時心想:打傘是女生乾的事,我一大老爺們兒會被說成娘炮的,不打,死都不打。

然後。

朋友買完傘後,舒舒服服地打起來了。

而我呢,因為死要面子活受罪,堅持不打傘,陽光和脖子接吻,繼而留下一道道熾熱的吻痕——

我特麼!!被嚴重曬傷,脖子大塊紅腫!!!

我仔細想過,當時為什麼會覺得彆扭,不舒服,不肯打傘——

大概是,男生從小被教育要陽剛,要有男人的樣子,而打傘被定義成女生的專屬。

就在這種環境薰陶下,即便我們有需求,也會因為羞恥感而不願意去做。

其實,不光是在「打傘」這件事情上,很多時候,只要男生稍微表現得和大眾印象中的男性不一樣,就會被歧視、被嘲笑。

01. 「怎麼樣才算是男人?」

先從一些小小的愛好說起。

知乎上有這麼一個問題:

身為男生,愛看甜甜的戀愛劇怎麼辦?

因為怕被周圍人說,題主很為自己這種愛好發愁。

“你不煙不酒,算什麼男人?!”

包括評論有人說:對於自己喜歡看這類題材,感到羞恥且難以啟齒。

“你不煙不酒,算什麼男人?!”

為什麼?

因為在很多人眼裡,愛情故事不過是腦殘瑪麗蘇,是女孩子家家看的,而男生應該看刑偵武俠等更陽剛的。

久而久之,很多男生潛意識裡認為看甜甜的劇是羞恥的。

看甜劇本不該是一個問題,現在卻成為一個需要去問「怎麼辦」的問題,這本身就是最大的問題。男生何止是在看劇時會有羞恥感,就連吃東西這件事上,同樣會受到限制。

「非正式會談」裡,日本代表無奈地講:自己其實很喜歡吃粉紅色的草莓蛋糕,但每次只要有旁人在,都會點黑色巧克力的風味蛋糕,要不然會被別人說的。

豆瓣生活小組裡也有人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朋友只是根據個人愛好點了一杯草莓奶昔,結果,就!被!嘲!笑!了!

“你不煙不酒,算什麼男人?!”

連抽菸喝酒這種個人化的興趣愛好,也能跟是不是男人扯上關係。

“你不煙不酒,算什麼男人?!”

?????????

諸如此類的事情還有很多——

“男孩子怎麼能聽這樣的歌呢?”

“男孩子還是學理科比較好,文科都是女孩子學的。”

“你一個男孩子怎麼還喜歡逛街,還喜歡玩娃娃呀?”

“男孩子應該打籃球,跳皮筋這種是女孩子該有的興趣愛好?”

(這些話同時把男女生都「定義」了)

除此之外,但凡有男孩化個妝,塗個口紅,更是會被惡意攻擊。

博主大樹君曾經做過一個試驗。

兩名演員分別扮演不同角色,A在大街上化妝,B假裝指責A,看路人反應。

在B指責A化妝,娘不垃圾的時候,坐在旁邊的大叔豎起大拇指,表示贊同。

“你不煙不酒,算什麼男人?!”

鏡頭切到另一邊。

A被旁邊的大媽直呼:同性戀,娘炮。

“你不煙不酒,算什麼男人?!”“你不煙不酒,算什麼男人?!”

別人只是在大街上畫了個妝,就能被扣上這麼多帽子。

這些人只要發現有男人和他們印象中的男人不一樣,便會口吐髒話,胡亂扣帽,肆意嘲笑歧視別人。

甚至男性從事一些被定義為「女性專屬」的職業,也會招致侮辱。

前段時間刷抖音,就看到有人赤裸裸地在一個男幼師博主的視頻底下奚落:

20多歲的男的根本就不應該當幼師。

“你不煙不酒,算什麼男人?!”

還有人私信博主各種謾罵,言語間張揚著滿滿的偏見與惡意。

“你不煙不酒,算什麼男人?!”

男人只能像男人一樣活著,而能定義「什麼是男人生活」的,從來不是自己。 02.

「其實,男生也是會委屈的」在成長中,男孩無時不被教育著「務必要堅強」。

十歲時,我不小心摔在地上,膝蓋處磨損掉一大塊。

因為痛,我嚎啕大哭。

媽媽一邊摟著我,一邊輕輕拍著我的頭安慰道:好了好了不哭了,男孩子有淚不輕彈。

當時,我依舊狂哭不止。

突然,爸爸在旁邊大聲怒吼:哭什麼哭啊?男孩子家家的就知道哭,像個娘們似的。

印象中,那是父親第1次對我發如此大的火。

從這件事後,我似乎不再愛哭了。

每當遇到事,我會不停在心裡告訴自己,我必須堅強的,我不能哭,我不能「像個娘們」似的。

長大後,我發現,似乎所有男孩都是全國統一標準答案。

「男孩子哭」是懦弱的表現。

「男孩子不能哭」要成為一種本能。

“你不煙不酒,算什麼男人?!”

不光在生活中,就連戀愛裡,男生也必須得表現得「像男人一樣」堅強。

說一個很普遍的現象。

愛情中女生作,會被包裝美化成愛,甚至,還會出現各種文章,美其名曰:越作的女生越愛對方。

不信,請看——

“你不煙不酒,算什麼男人?!”

性別一換,男生作了委屈了,就是幼稚、不成熟。

吵架中,跟女生爭辯,明明男生講得更有道理,但一句「你這麼斤斤計較,真不像個男人」就能讓你啞口無言。

在某些定義下,男生必須要讓著女孩子,男性必須寬容,必須是大方的那個。

在知乎上有一個熱門回答:

男生什麼情況下會對女生真正失望?

“你不煙不酒,算什麼男人?!”

這5285個失望的背後,無不證明著一個問題:

男生不是戀愛中的永動機,他們同樣會傷心,會難過,會失望,會沒有安全感。

在這裡需要感謝前女友,因為她是第一個跟我講:

如果你傷心難過就哭出來叭,我會陪在你身邊,直到你好起來的。

當時,我問她:我哭你會不會覺得我無能啊?

她戳了戳我的頭說:你在想什麼呢?哭,僅僅代表情緒的發洩,和你堅不堅強,陽不陽剛,沒有任何關係。(嗚嗚嗚,我作走了一個好女孩)

無關乎性別,任何一個個體都可以被允許不堅強。

在婚戀市場,男性也沒好到哪裡去。

如果說「剩女」是對女性的歧視,那「沒出息光棍」則是對男性的辱罵。

看看下面這些,對於不結婚男人的臆想與猜測——

“你不煙不酒,算什麼男人?!”“你不煙不酒,算什麼男人?!”

他們不允許這樣一種可能存在——

我這輩子不想結婚,我只想一個人優雅地老去。即便是結了婚的男性,只要做出不符合傳統世俗認知的行為,依舊會被歧視。

比如——

「男主內女主外」往往會被說成軟飯男、小白臉。

“你不煙不酒,算什麼男人?!”

娛樂圈中,戚薇和李承鉉的婚姻就是如此,同樣招致了不少非議。

戚薇卻覺得這種模式沒啥問題,站出來幫老公講話:我不覺得在家帶小孩很輕鬆,在外面自以為頂樑柱的人,沒有家裡這個人的支撐你頂不住!

是啊,男主內女主外只是當事人的一種選擇,而不是外人隨便瞎扣帽子的理由。 03.

「刻板印象下的男性」

中學那會,有一次我去上廁所,掃地阿姨突然闖進來打掃衛生。

當時刷的一下,我整個臉漲到通紅。

一個女性答主曾經猜測說:很多男生在阿姨打掃衛生時,也是很自然的上廁所,不會受到影響。

“你不煙不酒,算什麼男人?!”

作為一個男性,我可以很負責任地講:會受到影響,會感覺到羞恥。

而且聽到那種「大男生被看了一下又怎麼了」的話語,會感覺到受傷和被冒犯。

而這種「男生被看一下、被摸一下又怎麼了」思維之下帶來的最嚴重後便是:男性受傷後的失語。

新京報報道過一個案例。

男生被女教師性侵後,居然有人說男生賺大了。

“你不煙不酒,算什麼男人?!”

在網絡語境中,男性似乎不具備羞恥心,以至於在受到傷害被性侵時,都能說出「男孩子賺了」這種風涼話。

同樣的,社會還不相信男性會被家暴。

據英國媒體The Guardian調查數據顯示——

有超過40%家庭暴力的受害者是男性。

可諷刺的是,當有人在互聯網上承認自己被女性家暴時,看客們往往不會重視這個問題的存在,轉而反過來嘲笑受害者不是男人。

這也恰恰成為受害者面對家暴時不願離開,不願求助的原因。

有個網站曾經收錄過一個專題,名字叫做「幫助正被虐待的男人們逃離伴侶的家庭暴力」。

裡面提到男人為什麼不逃離家暴女。

其中最大的因素是,即便求助,換來的不過是其他人的落井下石和無端嘲笑。

“你不煙不酒,算什麼男人?!”“你不煙不酒,算什麼男人?!”

就連國際巨星,出演過「剪刀手愛德華」「加勒比海盜」等鉅作的約翰尼·德普,時隔4年,也才得以洗脫家暴前妻的罪名——

他不僅不是施害者,自己反而被家暴過。

可在兩人剛被爆出有矛盾時,在「男性施暴」這種根深蒂固的觀念下,他直接被輿論判定有罪——

因為他前妻明顯是弱勢一方,那麼身為男性的德普肯定是施暴者。

明星都很難在被定義下獲得公平,更遑論普通人。

更更諷刺的是——

男性家暴女性,是渣男;女性家暴男性,是勇敢。

還記得之前的高跟鞋事件嗎?

一個男性被高跟鞋砸了,結果沒有人覺得這是家暴。

評論中不乏一些嘲笑的聲音。

“你不煙不酒,算什麼男人?!”
“你不煙不酒,算什麼男人?!”

可是,不管是打男生還是打女生,打人本身就是不對的。

04. 「刻板印象會成為一種謀殺」

最後,講一個讓人悲憤的故事。

蔡依林拍過一部紀錄片叫「不一樣又怎樣」,裡面有一個已經去世18年的玫瑰少年葉永志。

葉永志是一個心思細膩,經常幫媽媽做家務的男孩子。

他比較喜歡做一些與眾不同的事情——

在其他男生玩各種刺激類遊戲時,他會選擇炒菜遊戲;

因為聲音比較尖細,他也是學校唯一參加合唱團的男生;

平時,他的標準動作是蘭花指。

這些不符合傳統男性觀念的行為,給他引來大量的非議。

有一天,媽媽接到老師打來的電話,老師說:你兒子不正常,要去醫院看病,他喜歡做女孩子做的事情。

與此同時,葉永志被暴力對待,許多人對他施以語言暴力,嘲笑他是娘娘腔,在他上廁所的時候,把他褲子扒開,檢查他是不是女生。

“你不煙不酒,算什麼男人?!”

當葉永志的媽媽跟老師反映這個問題時,老師也帶著偏見忽視,任由同學們欺負他。

最終,葉永志被霸凌至死。

諷刺的是,學校為了撇清責任,將廁所裡的血跡清洗乾淨後對外聲稱,葉永志是意外心臟病發作死亡。

“你不煙不酒,算什麼男人?!”

在葉永志去世兩年後,臺灣才通過性別教育平等法——

「男人婆、娘娘腔、娘炮」等詞彙被禁止使用。

可是,這個小男孩本不需要死。

僅僅因為他喜歡做一些大眾眼裡女生愛做的事,最後被活生生的凌霸而死。

這是一種悲哀。

生活中存在著一種邏輯:男女生是對立的,男生做的事情女生不能做,女生做的事情男生不能做。

就像大樹君說的——

他們只是比傳統價值觀裡的「正常人」多了一點點不同,就有人拿它們來嘲笑、攻擊TA。

恕我直言,這是霸權,所有的人在男女性別標籤之前,都有一個標籤,人。

只要不違反法律規定,他就有權可以做任何想做的事情。

可以不認同,但請尊重。 05.

今天,我想在這裡大聲呼籲——

男生也可以愛美,也可以膽小,可以是個小哭包,他們也是會委屈的,只要保持善良, 懂得尊重,那麼他們有權成為他們想成為的任何人。

拒絕束縛,拒絕被定義。

今天這篇文章的目的,是將社會對男性的刻板化印象呈現出來,不是為了挑起男女的對立。

相反的,是想告訴大家,在父權文化下,很多男性同樣是受害者,男女都在遭受不同程度的被束縛,被定義,被歧視。

大多數文化中,都會把勇敢、理性、有擔當等歸為男性特質,而溫柔、細心才是女性獨有。

在這種刻板的性別認知定義下,男性氣質更具有優勢,以至於輿論總會把女性化的描述用詞「娘炮」當做貶義,卻把男性化的稱呼「女漢子」當做褒獎。

這些其實都是刻板印象造就的不尊重、不平等。

我們真正該做的是,合力對抗這種束縛,消弭這種不平等。

所以,我們不要再內鬥,男生和女生從來不是對立面。

我們真正的敵人是那些不停束縛我們,用各種刻板印象定義我們,不讓我們做自己的人。我們得先找準目標,而後合力扣動扳機,狙擊,秒殺。

這,才是我們現在的當務之急。

“你不煙不酒,算什麼男人?!”

本文版權歸一隻武所有

未經許可 不許轉載

歡迎朋友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